五人墓碑记.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7-9
谢谢欣赏
19
大阉之乱,缙绅难以不易其志
对比 对比点:面对暴政的不同态度
五人则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2019-7-9
谢谢欣赏
20
由是观之 ,则今之高爵显位 ,一旦抵罪 , 或脱身以逃 ,不能容于远近 ,而又有剪发 杜门 ,佯狂不知所之者 ,其辱人贱行
对 比
对比点:
生与死,生不如 死与虽死犹生
封建立大夫知识分子的思想局限,这又是那个时
代使然。 2019-7-9
谢谢欣赏
25
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 “有”同
2、“敛又赀”财。以送其行 “赀”同“资”,资财,钱财。读zī 3、亦曷故哉
“曷”通“何”
2019-7-9
谢谢欣赏
26
古今异义
•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行为”是“行”和“为”两个词的连用。 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今义为: 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焉者也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5、故今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6、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2019-7-9
谢谢欣赏
32
被动句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宾语前置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之”字提宾
2019-7-9
谢谢欣赏
33
介词结构后置句
1、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2、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 忠义暴[于朝廷] 4、 荣[于身后] 5、 不能容[于远近] 6 、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7、 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8、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2、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除,治,整理 ⑴台阶。登自东除。《二京赋》张衡 ⑵清除,去掉。诛乱除害。《史记》 ⑶拜官,任命,授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
督诸路军马。《〈指南路〉后序》 ⑷整治,治理。 祠:祠堂。封建制度下同姓族人供奉祖宗或生前
有功德的人的房屋。 3、以旌其所为:表扬。/古时一种用五色羽毛装
己的书斋命名曰“七录斋”。和同乡张采
并称“娄东二张”。
2019-7-9
谢谢欣赏
2
的刻生 文在前碑
解
体墓的记
。碑事,
上迹又
的,称
文评碑
题
字价志
。、,
叙歌是
述颂记
兼其叙
议功死
论德者
2019-7-9
,
谢谢欣赏
3
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十分激
烈。皇帝昏庸,不理朝政,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专
横跋扈,排斥异己,一般正直的士大夫皆蒙其害。
苟且偷生,轻于鸿毛 仗义而死,重于泰山
谢谢欣赏
明 死 生 之 大 , 匹 夫 之 有 重 于 社 稷 也 16
上文两次提到贤士大夫,都 没交代姓名,为什么要放在最后 写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既可使行文简洁,又有评功 的作用,对贤士大夫不称名,表 示一种敬意。
2019-7-9
谢谢欣赏
17
归纳中心思想:
• 歌颂五义士“激于义”而死的斗 争精神
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赠谥美显 ,荣
斯 固
于身后
百
世
五人:得以加其土封 ,列其姓名于大堤 之上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
之 遇 也
且泣者 ,
2019-7-9
谢谢欣赏
21
五人“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 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假若五人“保其首领”、“以老
于户牖之下”、“人皆得以隶使
之” 2019-7-9
义。连用四个长句,运用强烈对比,
提出死的轻重问题,突出五人之死重
于泰山,点明“匹夫之有重与社稷”
这个重大主题。
2019-7-9
谢谢欣赏
15
不畏强暴,声张正义
五 挫败阴谋,功在国家 人 大阉亦逡巡畏义 ,非常之 之 谋难于猝发 ,待圣人之出 死 而投缳道路 ,不可谓非五 的 人之力也 意 义
2019-7-9
以常人与五人对比,已暗含 “死生之大”四字,实为结 尾张本。
2019-7-9
谢谢欣赏
8
本段中两个“夫”字作用有何 不同?
第一个引出事实作为立论 的出发点,
第二个引出议论的内容
2019-7-9
谢谢欣赏
9
突出“独五人之曒曒”的问 题
凡富贵之子 ,慷慨得志之徒 ,其疾病而死 ,死而 湮没不足道者 ,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2019-7-9
谢谢欣赏
36
行
固
1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1 轻重固何如哉
品行,名词。 2 敛赀财以送其行 走,动词。
3 其辱人贱行
本来,引申为“究 竟”“到底”,副词。
2 斯固百世之遇也。 实在,真是,副词。
行为,名词。
2019-7-9
谢谢欣赏
37
第一段
实词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当路)居于要地,比 喻执掌政权的人。“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 ,可复许乎?”《孟子·公孙丑下》
顾宪成等一批有识之士,在无锡东林书院以讲学为
名,指斥时政,被称为“东林党”,受到人民同情。
天启六年(1626年)在苏州的东林党人周顺昌因指
责魏忠贤而被逮捕,激起了苏州人民久积的义愤,
与差吏发生了武斗,打死了两名官差。事后,在这
一事件中英勇斗争的五人,挺身自投,从容就义。
这件事后,不到一年崇祯皇帝即位,阉党败势,魏
2019-7-9
谢谢欣赏
1
张溥(1601——1640),复社的创始 人和领袖。字天如,太仓(江苏)人。
明末有许多文社,复社大约本于“应 社”,集合许多小社而成。以复兴古学, 务为有用相号召,大约成立于熹宗天启末。
张溥幼年刻苦读书,《明史·文苑传》
言之:“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
即焚之,如是者六、七始已。”后来把自
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为人民
的事业奉献一切的“正义”不可相提并论。
(2)作者看不到明王朝衰颓覆亡的趋势,寄希望
于“待圣人出”以挽既倒之狂澜,这是不切实际
的幻想。
(3)作者推崇五义上的义举,却也流露出对“生
于编伍”、“素不闻诗书之训”、“人人得而隶
使之”的轻视态度,这种门第等级观念,表现了
谢谢欣赏
39
第二段 实词
1、去今之墓而葬焉:距离。墓,名词用作动词,修
墓。 ⑴离开。阳虎去齐走赵。《韩非子》 (引)过去的。去年下扬州。李白《江夏行》 ⑵ 除掉,去掉。除残去秽。 ⑶ 距,距离。 ⑷到,往。休去倚危栏。辛弃疾《摸鱼儿》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假字,通“又”。 慷慨得志之徒:(做事合乎心愿,顺利)官
2019-7-9
谢谢欣赏
34
省略句
1 断头置 (于) 城上 2 投缳 (于)道路 3 激昂 (于) 大义 4 扼腕 (于)墓道
2019-7-9
谢谢欣赏
35
一词多义
义
为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义愤
花费的时间
为之声义/忠义暴于朝廷
合宜的道德,行为
为之声义/谁为哀者
或道理,正义,名词。
替,给,介词。
30
11、荣于身后
荣:名词使动用法,使……得到荣誉。
12、尽其天年。
尽:形容词用作动词,享尽。
13、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14、亦以明死生之大
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
2019-7-9
谢谢欣赏
31
句式判断
判断句
1、即今傫然在墓者也。 2、斯固百世之遇也。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
首领:头颅,脑袋。
2019-7-9
谢谢欣赏
28
词类活用
1、人皆得以隶养之 4、为之声义
隶,名词作状语,当作 声:名词用作动词,伸张 奴隶那样。
2、去今墓而葬之
5、缇骑按剑而前
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墓:名词用作动词, 修墓。
3、其疾病而死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 生病。
2019-7-9
6、是时大中丞抚吴 者为魏之私人
对比 对比点是: 死后的影响
2019-7-9
独五人之皦皦
谢谢欣赏
以“何也”引发下 文
10
周公被逮,士人声义
缇骑厉斥,众不能堪
英勇抗暴 叙
吴民痛心,噪而相逐
“
五
吴臣请示,按诛五人
人
之
五人当刑,意气扬扬
皦
詈骂中丞,谈笑以死
皦 慷慨就义 ”
头断悬城,色不少变
贤者发金,脰与尸和
2019-7-9
谢谢欣赏
11
从分析结构入手,理解第三段的意思。
本段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层意。
可分两层:
前一层叙述苏州市民反阉 斗争经过,用事实印证上文 “激于义”三个字;
2019-7-9
后一层写五人被诛。
谢谢欣赏
12
前一层叙述反阉斗争的经过,所表现 出的作者的感情如何?
讨论明确:
这一层的描写,感情真挚,写吴
民,则“哭声震动天地”“抶而仆
作品要为政治斗争服务。张溥在创作实践中实现了这
一思想,写出了反映现实斗争、内容感人至深的《五
人墓碑记》,成为明末古文运动的一面旗帜。文章所
体现的文学必须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思想,对后世
作文有相当的作用。
2019-7-9
谢谢欣赏
24
2.时代局限性:
(1)作者所主张的“义”(“激于义”、“激昂
大义”等),是站在反阉斗争的立场上,维护封
•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私人: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 3、按诛五人
•按:考查,查究。今常用义为:压住,依靠等。
2019-7-9
谢谢欣赏
27
4 颜色不少变 颜色:面貌、容貌、脸色。今常指由
物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 生的印象。
5 视五人之死
视:比较。今无此义。
6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饰的旗子。
2019-7-9
谢谢欣赏
38
第一段
虚词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助词, 提示、领起作用。当,适值,正当。“今当 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兼词,相当于“于是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 源记》
4、请于当道:引入动作涉及对象。
2019-7-9
抚:名词用作动词,担任巡 抚。
谢谢欣赏
29
7、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哀: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哀惜。 记:名词用作动词,作记。
8 、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形容词用于名词,远近的人; 远近的百姓。
9、 抶而仆之
仆:动词使动用法,使……倒下
10、 安能屈豪杰之流
屈201:9-7-9动词使动用法,谢使谢欣…赏 …屈身
• 反映、歌颂了群众的伟大斗争和 巨大力量。
• 批判甘心依附阉党的官僚士大夫 的卑劣行径。
2019-7-9
谢谢欣赏
18
写作特点:
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从全文看,前 两部分侧重记叙,第三部分侧重议论。 两部分之中,记叙和议论又互有穿插。 2、巧妙使用对比。文章多处使用对比, 突出五人慷慨就义的英勇事迹和重大意 义。如第二段把富贵之子、慷慨之徒与 五人对比,突出五人之伟大。 3、用简练传神的笔墨刻画人物形象。
2019-7-9
谢谢欣赏
6
首段,介绍“五人墓”的由来,抒发感慨
五人者 ,盖当蓼洲周公之 被逮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关于五人)
即且除立魏石阉于废其祠墓之之址门以,葬以之旌;(关于墓碑) 其所为
呜呼 ,亦盛矣哉
2019-7-9
谢谢欣赏
(感慨)
7
第二段
本段为什么不接叙五人之死的经 过,却就建墓事发表议论?
忠贤畏罪自缢。苏州人民毁掉魏忠贤生前的祠堂,
并在那里筑墓重新安葬了五人,并立碑以为纪念。
作20者19-7就-9 为此写了碑记。 谢谢欣赏
4
2019-7-9
谢谢欣赏
5
字词正音:
阉 yān 皦• jiǎo 缇骑 tí jì 溷 hùn 缳 huán 谥 shì 詈 lì
湮 yān 赀 zī 抶 chì 曷 hé 暴 pù 牖 yǒu
运亨通。 其疾病而死:名词用作动词,作状语。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原指乡野,此处指民间。 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光明貌。
2019-7-9
之”,其义勇可见;写缇骑,则“按
剑而前,问‘谁为哀者’”,凶横之
态毕见;写狗官,则“匿于溷藩以
免”,惶急之状可知。可见作者憎爱
分明的感情。
2019-7-9
谢谢欣赏
13
第四段
1、如何选材来突出五人事迹? 五人之事迹不可尽书,故只写其当刑之从容, 说明作者选材之精当。
2、“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反映五人的 什么精神?
谢谢欣赏
22
对比
富贵之子、慷
五人“激于义而死对比”手法
慨得志 之徒“淹没不
足道”
意义 光明磊落
五人“激昂大义、 蹈死不顾”
缙绅“易其志”
五人“有重于社稷”
高爵显位“辱 人贱行”
五人“尽其天年” (假设) 2019-7-9
豪杰“扼腕发 悲”
(谢谢欣现赏 实)
不畏强暴
死之意义重 大
容于身后的 显耀23
反映五人浩气长存,虽死犹生。
3、文中述贤士大夫发金买五人之脰,有何 作用?
既有称颂贤士大夫之意,又有从侧面烘 托五人形象的作用。
2019-7-9
谢谢欣赏
14
第五至第七段
第五段论述五人之死在当时政治斗争
中的意义。用一反问极言在魏阉统治
时期不附逆者极少。又用一提示性的
问句揭示出五人之死确实于“激于
义”。第六段论述五人之死的重大意
本文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有哪些?
1.进步性:
(1)作者站在反对阉党,支持群众抗暴斗争的政治立
场,歌颂了五义士“激于义而死”的斗争精神,同时
也看到了群众斗争的巨大力量,反映、歌颂群众的伟
大斗争,这是很可贵的。
(2)张溥领导的“复社”,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文社。
他们提出诗文应该反映时代,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