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32单元译文

合集下载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第一单元译文】杨修啖酪: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王戎识李: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纸写在驴的脸上,写上: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谢道韫咏絮: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第二单元译文】黄香温习: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当时才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六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

六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

走进文言文第一单元译文杨修啖酪: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王戎识李: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纸写在驴的脸上,写上: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谢道韫咏絮: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走进文言文第二单元译文黄香温习: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当时才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文言文初二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初二翻译及注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翻译】
慈爱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游子缝制身上的衣服。

在临行前,母亲密密地缝补,担心游子迟迟不能归来。

谁说小小的草的心,能报答得了春天的温暖阳光?
【注释】
1. 慈母手中线:慈爱的母亲手中拿着针线,指母亲在为儿子缝制衣物。

2. 游子身上衣:游子,指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身上衣,指穿在身上的衣服。

3. 临行密密缝:临行,指即将离开。

密密缝,指母亲在缝补衣物时非常用心。

4. 意恐迟迟归:意,心意;恐,担心。

母亲担心儿子在外漂泊,迟迟不能归来。

5. 谁言寸草心:谁言,谁说;寸草心,指小草的心。

这里比喻儿子对母亲的爱。

6. 报得三春晖:报得,能够报答;三春晖,指春天的阳光。

这里比喻儿子希望自己的孝心能够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首诗通过描述母亲为游子缝衣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诗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两句,描绘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意;“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两句,则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早日归来的期盼和担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以小草比喻儿子,表达了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激。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亲情、孝道等主题,具有较高的教育意义。

(完整word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完整word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八年级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汇总(全册)

八年级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汇总(全册)

八年级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汇总(全册)上册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送友人》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黄鹤楼》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早寒江上有怀》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野望》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长歌行》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游山西村》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渡荆门送别》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归园田居》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石壕吏》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春望》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望岳》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大道之行也》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核舟记》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爱莲说》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陋室铭》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三峡》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浣溪沙》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鲁山山行》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秋词》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翻译(可下载)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塞翁失马》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唐雎不辱使命》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翻译:《山坡羊·潼关怀古》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翻译:《水调歌头》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满井游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醉翁亭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岳阳楼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小石潭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相见欢》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相见时难别亦难》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送元二使安西》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登幽州台歌》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赠从弟》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己亥杂诗》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行路难》初二语文下册文言诗文翻译:《饮酒》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西湖游记二则》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周处》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使至塞上》初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滥竽充数》初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买椟还珠》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画蛇添足》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观潮》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过零丁洋》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赤壁》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马说》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五柳先生传》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与朱元思书》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桃花源记》相关资料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赵普》初中课外文言文翻译:《郑燮传》初中语文《强项令》原文及译文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终南山》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秋登万山寄张五》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黄生借书说》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捕蛇者说》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古诗文复习: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复习修改病句练习题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精选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君子于役》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蒹葭》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关雎》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日喻》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养鱼记》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曹刿论战》初中语文《龚遂治渤海郡》译文初中语文古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李将军列传》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汉江临泛》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少年中国说》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及赏析:《鱼我所欲也》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翻译(可下载)初二语文文言文要句翻译精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文言文翻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翻译文言文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的一篇文言文,并对其进行翻译。

请注意以下几点:1.本文以“xxx课文”为题目,按照课文的格式书写。

2.全文的字数将适当增加以满足要求。

3.文章的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表达流畅,不影响阅读体验。

4.不使用无关的话语和网址链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琵琶行》文言文翻译长夜漫漫,少年出征,离别之际,追念往昔。

以悲凉之音,寄思念之情,琵琶声声,叹离别之苦。

前路艰辛,勇者们行至边关,雄壮的战马踏破崇山峻岭。

边塞之上,苍茫茫戈壁,战鼓之声震耳欲聋,振奋人心。

少年将士奋发图强,誓将胜利种在每一寸土地上。

忧愁之人,琵琶弦上,再度挥洒心灵的痛苦。

边塞回忆,哀伤的曲调,在黑夜中,飘荡在无边的草原。

远离家园,奔向战场,背后是亲人的眼泪,未来是残酷的战场。

草原上,飘荡着青春的梦想,追寻荣光、追寻胜利,燃烧着生命的火焰。

西风如刀,吹动衣袂,战马奔腾的声音在戈壁上回荡。

黄河之滨,烽火连绵,边塞壮士托付了无尽的期盼。

少年壮志,战无不胜,顽强地追求胜利的方向。

多少艰难时刻,鲜血染红了土地,无数英灵安眠在这片热土。

风雨彩虹,诉说着边塞人民的呐喊,他们的血液连接成了生命的乐章。

少年将要归来,铿锵的脚步声逐渐接近,回家的喜悦破空而来。

琵琶声声,响彻云霄,少年们的笑声在边塞上空回荡。

注:本文为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琵琶行》的翻译,意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篇文言文。

文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尽可能贴近源文,但文字间的排版和标点可能有所不同。

----------本文翻译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琵琶行》。

通过这篇文言文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希望这篇翻译能够对您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走进文言文》参考答案(八年级)完整版35页

《走进文言文》参考答案(八年级)完整版35页

《走进文言文》参考答案(八年级)第一单元1.刘裕诫子孙(1)①已经②有的③治理④对君主的尊称(2)①吩咐收藏地位低微时所用的农具用来给子孙观看②哪里知道已去世的皇帝(刘裕)极高的品格,(以及)耕种收获的艰难呢2.田父遗产(1)①自小失去父母;贫穷②亲自③救济;帮助④留⑤木箱子⑥开⑦罢了⑧毕(2)①三十岁才成家②我不久将死去(行,不久;就,走进;木,棺材)③希望你们一生勤劳(3)唯3.包拯家训(1)①教;说②做官③贪污④死⑤刻⑥告(2)①不听从我的愿望,不是我的子孙②珙就是包拯的儿子包珙(3)③(4)做官要清廉,或做官要不贪污(5)北宋4.不肖子有“三变”(1)①共②蛀虫③留下④是;极(好)(2)①卖掉庄园的土地与房屋而靠它吃喝②都是由于他祖上不用诗书仁义教育他所造成的5.蔡京子孙(1)①众②耕种;收获③回答(2)①你们每天吃饭,给我说说米是从哪儿来的?②原来京城运米是用草席织成的袋子装的,所以这么说(3)肉;精米;富贵人家第二单元1.张丞相好草书(1)①好,精②誊写③拿着④仔细看⑤责骂⑥为什么⑦以致(2)找来笔迅速写下(3)刻;放弃;坚持不懈2.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临摹③有人④立刻⑤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字给王著看②又把(写的字)问王著(好不好)③字本已(写得)好了(3)王羲之;因他曾任右军将军,故称(4)好了还要争取更好3.农夫杀牛(1)①总是②触③憎恨④追赶⑤分解、剖开(2)①瞪大眼睛对着耕者,想要吃他②贪谗的口水掉到地上然后离去③不知道刚才发生的情况(3)①醒②感到4.欧阳修不喜释氏(1)①读书人②有人③把④佩服;同“辩”(2)①一定神情严肃地看着对方②而为什么用“和尚”给儿子取字?③因为(故意要)轻视它5.义犬报火警(1)①瘦弱②到③拉④蹲;(兽类)叫⑤成灰⑥常(2)①狗连续嗥叫也不醒②那人就跟他亲近的人说(3)①蔓延②邀请③延长(4)上文本: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视犬为何如耶?在那些日子里,有人丰厚地享受对方(提供的)吃喝而不顾对方的忧患与困难,他们看到这狗的行为有什么感想呢?第三单元1.木屑竹头(1)①曾经②铺③存(2)①陶侃吩咐(下属官吏)都把它登记并且掌管好②人们都不理解(陶侃这样做的)原因(3)振奋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好2.董遇论“三余”(1)①用,利用②有人③随时(2)①有人(想要)跟随(董遇)学习②文章读了一百遍,它的含义自然会显露出来(3)冬季是农闲季节,故有时间可读书3.桓荣勤学不倦(1)①早年;遇到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⑥遗憾(2)①然而桓荣读书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罢了,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处呢③哪知读书的好处竟像这样啊(3)则仕4.晋平公游于河(1)①回答②罢了③因为④大概(2)①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并跟他一同享受这欢乐呢②不要担忧没有贤能的人(来)(3)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5.黄公好谦卑(1)①低下(认为自己低下)②传布,流传③整个④这事;以后⑤故意;女儿⑥说(2)①因为她们美丽,经常谦虚地贬低她们,说她们丑陋②过了结婚的年龄,冒失地娶了她③名称与实际相违背(3)不对;不实事求是,过于谦卑(4)做事有法,符合规定;形容有条理,丝毫不乱第四单元1.人有亡铁者(1)①丢失;猜度②脸③另一天(2)(邻人之子的)行为神态没有不像偷斧头的样子。

《走进文言文》第二单元译文

《走进文言文》第二单元译文

黄香温席汉朝时,有一位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他九岁时,已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

每当炎炎夏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安心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体温使父母的被子暖和,让父母睡得舒服。

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①“江夏”:古地名,在今湖北境内。

②“方”:才,刚刚。

③“令”:使。

④“寝”:睡安:舒服的,安心的。

⑤“至于”:到了。

⑥“京师”:京城;国都。

⑦待:等待。

⑧播:传播,流传,散布。

⑨则: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现代汉语“就”,“便”,“那么”。

⑩暖:属词类活用的词,这里形容词作动词用。

⑴帷帐: 帐子。

⑵蚊蚋:(ruì)吸人血的小虫。

⑶衾:被子。

陈遗贮焦饭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粮食,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

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回报。

1.铛(chēng):一种铁锅。

贮录:贮藏。

2.孙恩:东晋末,孙恩聚众数万,攻陷郡县。

后来攻打临海郡时被打败,跳海死。

袁府君:即袁山松,任吴国内史(诸侯王封国内掌民政的长官,相当于太守)。

3.未展:未及。

4.主簿:县令的属官,负责文书及印章等。

5.斗:旧时量器。

6.至:非常7.溃:逃散8.遁:逃9遗:送给 10釜:锅11囊:袋子哑孝子“哑孝子”生下来就喑哑,品行很孝顺,乡里人称赞他为“哑孝子”。

他不仅天生喑哑,而且左手蜷曲,靠做佣工来养活父母,并且出入都一定会给父母请安。

后来乡里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他在外行乞,别人怜悯他,就给他吃剩的食物,但是他收下后把它们放到竹篮中留着,自己则去挖掘野草来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31~38单元Revision HistoryContents Revision History2Contents3第31单元41.1巾帼潘将军41.2擒贼41.3吕某刺虎51.4笼中鹦鹉61.5搔痒72第32单元82.1孙权喻吕蒙读书82.2响遏〔e〕行云92.3王元章砍神像102.4空中楼阁102.5熊与坎中人113第33单元133.1蛇衔草133.2智犬破案133.3神针道人143.4杨务廉有巧思153.5多言何益154第34单元174.1盲子道涸溪174.2瞎子触象184.3木刻钟馗194.4商鞅立木194.5阿柴折箭以喻215第35单元235.1承宫拾柴苦学235.2蔡侯纸235.3牧竖拾金245.4解铃系铃245.5认真256第36单元266.1地震266.2多忧者276.3穿井得一人276.4不识自家296.5两瞽307第37单元327.1莽汉断棘327.2宾卑聚自杀337.3齐之好勇者347.4引婴儿投江357.5楚人有不识姜者368第38单元388.1狂泉388.2鼠技虎名398.3北人不识菱者398.4病忘418.5斗牛而废耕41第31单元1.1巾帼潘将军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省大眼。

至于攻阵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战场,或并驱林壑。

与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译文大眼的妻子潘氏,善于骑马射箭,亲自去军营看望杨大眼。

到了打仗狩猎的时候,大眼叫妻子潘氏穿上军装,有时一起驰骋沙场,有时一起穿梭于树林中。

等到回到营地时,一起坐在帐幕之下,和幕僚将佐一起畅谈欢笑,当时大眼指着潘氏对人说:“这个是潘将军。

〞词语解释1.大眼:指杨大眼将军2.鏕:马嚼子;此指骑马。

3.僚佐:同僚与助手;僚,官员4.戎:穿5.与:等到6.幕:帐幕7.或:有时8.与:等到1.2擒贼周氏夫妇,以渔为生,日出没风波。

一日,二豪贼相谓曰:“伺周之市,但留其妇时,吾可攫其金也。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3单元译文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3单元译文

【第三单元】陶侃惜分阴陶侃(kǎn)在广州[指陶侃在广州任刺史],无事辄朝(zhāo,早晨)运百甓[甓(pì):砖]于斋[书房]外,暮运于斋内。

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意为尽力收复中原;时晋朝已偏安江南,北方为外族占领],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常语(yù)人云:“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岂可但逸游荒醉[沉湎(miǎn)于宴饮],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译文】陶侃在广州(任刺史),(如果)无公事处理,就早晨把一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把它们搬进书房内。

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回答说:“我正尽力收复中原,(如果)过分安逸,恐怕(日后)不能肩负战事,所以自己先吃点苦。

”……他常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却爱惜每一寸光阴,至于普通的人,应当爱惜每一分光阴。

怎么可以只管享受,活着对社会没有好处,死了后人也记不起他,这是自暴自弃!”1木屑竹头尝(曾经)造船,其木屑竹头[指竹的根部],侃皆令籍(登记)而掌之。

人咸(都)不解所以。

后正会[指农历正月元旦],积雪始晴,厅事[官府办公的大堂]前余雪犹湿,乃以木屑布(铺)地。

及桓温[桓(huán),东晋大将]伐蜀,又以侃所贮(存)竹头作钉(dīng)[指竹钉]装[装配]船。

【译文】曾在造船的时候,那些木屑和竹子的根部,陶侃命令人(把它们)都登记造册并把它们掌管好。

人们都不理解(陶侃这样做的)原因。

后来在正月初一,地面积雪,天刚放晴,厅堂前有没融化完的积雪,地面还湿滑,(陶侃)就用木屑铺在地面上。

等到桓温攻打四川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的根部作竹钉来装配船。

2董遇论“三余”人有从学者,遇[董遇,三国时人]不肯教,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董遇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x iàn)。

”从学者云:“苦于无日。

”遇言:“当以(用,利用)‘三余’。

”或(有人)问“三余”之意。

(完整版)《走进文言文》(八年级)1-7单元的翻译

(完整版)《走进文言文》(八年级)1-7单元的翻译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第一单元】1.刘裕诫子孙高祖既贵(指刘裕做了南朝宋代的皇帝),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

帝(指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至故宫,见之,有惭色。

近侍或进曰:“舜躬耕历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禹亲事水土。

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高、稼穑之艰难乎?”[译文]高祖已经是至尊至贵(即:刘裕做了南朝宋代的皇帝)了,吩咐收藏地位低微时所用的农具用来给子孙观看。

(他的儿子)文帝到旧时的宫殿去,看到(他父亲早年用过)那些耕具,有惭愧的神情。

(他)身边侍臣中有人进言说:“大舜亲自在历山耕种,大禹亲自治理水土。

陛下不看到这些遗物,怎能知道已去世的皇帝(刘裕)极高的品格,(以及)耕种收获的艰难呢?2.田父遗产昔有一田父[fǔ] ( 种田的男子),自幼孤寒,而立之年乃始有家室。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躬养子女,赈(zhèn,救济)穷济贫。

年八旬而卧床不起,弥留之际(临死之时)呼儿孙于床前,曰:“吾行将就木,无有金银遗(留)尔,惟有二物可为纪念。

”遂指木椟,命长儿启之。

众人但见一锄一布衣而已,皆愕然。

田父曰:“锄者,冀尔等(你们)一生勤劳;布衣者,愿若终身俭朴。

”言讫[qì]而亡。

儿遂永志其志。

译文:过去有一个耕田的男子,从小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三十岁才有妻子。

(他)太阳升起就起身劳动,太阳下山才休息,亲自抚养子女,救济帮助贫穷的人。

八十岁时病卧床上,不能起来,临死的时候叫儿孙到床前,说:“我不久就要走进棺材(即:我不久就要死了),没有金银留给你们,只有两样物品可作为纪念。

”于是指着木柜箱子,叫大儿子打开它。

大家只看到一把锄头和一件布的衣服罢了,都惊讶了。

耕田男子教育(他们)说:“锄头(留给你们),希望你们一生勤劳;布衣(留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终身俭朴。

” 话讲完后就死了。

儿子们于是永远记住父亲的意愿。

3. 包拯家训包孝肃公(包拯,他的谥号为孝肃)家训[教]云:“后世子孙仕宦(huàn)[做官],有犯脏滥[贪污财物。

《走进文言文》(9)翻译1-38单元

《走进文言文》(9)翻译1-38单元

【走进文言文(9)】【第一单元】1、《华佗巧治》又有一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这人极其愤怒就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弃他而去,留下书信辱骂他。

郡守果然大怒,命人追赶捕杀华佗。

郡守的儿子知道情况,嘱咐使者不要追赶。

郡守大怒得更厉害了,吐黑血数升而痊愈。

2、《谢缙敏对》解缙曾经跟从皇上游内苑(大概是御花园吧)。

皇上登上桥,问解缙说:“这该怎么讲?”解缙回答说:“这叫一步一登高。

”等到下桥,皇上又问他,解缙回答说:“这叫后边又比前边高。

”皇上非常高兴。

有一天,皇上对解缙说:“你知道宫中夜来有喜事吗?你可作一首诗来.”解缙于是说:”君王昨夜降金龙.”皇上于是说:”是个女儿.”解缙便说:“化作嫦娥下九重。

”皇上说:”已经死了.”解缙又说:“料是世间留不住。

”皇上说:”已经把她投到水里了.解缙又说道:“翻身跳入水晶宫。

”皇上本来打算用诡辩的话难住他.等听到这诗,深深叹服解缙的才思敏捷.(这场君臣对话,充分表现了解缙出口成章,应付自如,正因为如此,才使避讳之语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释。

)3、《天谷雨》汉宣帝的时候,长江淮河一带遇上了荒年,饥民遍野,人吃人,死去的人接连不断。

一连三天天上落下稻谷。

不久,魏地向朝廷禀奏,说他们那里丢失了两千顷谷子,人们对这种现象都感到很奇怪。

4、《攘鸡者》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做)这种事情,不是有道德的人该有的行为。

’那个偷鸡的人说:‘(好吧),请允许(我)减少一点儿,每月偷一只鸡,等到了明年再停止。

’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这就要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5、《穿井得一人》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灌溉,经常要派一个人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力。

”有听到这话便到处传播消息的人说:“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讲这件事,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打井获得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呀!读后感想:不要为盲从,以讹传讹;要调查研究;凡事要动脑筋想一想,多加分析,以辨真伪。

走进文言文翻译(19单元-38单元)

走进文言文翻译(19单元-38单元)

第十九单元田螺姑娘晋安郡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人,很小父母就去世了,被邻居收养。

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为人恭敬谨慎、坚持操守。

没有娶妻,邻居们很关心他,帮他说了几次媒,都没有成功。

一天,谢端在田里捡到一只特别大的田螺,认为是个奇异的东西,就把它带回家,放在水缸里,养了几十天。

谢端每天早上去地里劳动,回家却看见屋子里有饭食、饮料和热水,好像是有什么人做的似的。

几天都这样,谢端向邻居们询问。

邻居们都说不是自己做的。

在这之后,谢端在鸡鸣时就出去,太阳刚出来时又悄悄回来,在篱笆外偷看,看到一个少女从水缸里出来,到灶下生火。

谢端急忙进门,问:“请问这位姑娘,你从哪里来,为什么要帮我烧饭呢?”姑娘大吃一惊,想回水缸,但却回不去(谢端挡住去路),于是说道:“我是天河中的素女,你从小孤苦伶仃,天帝很是同情,就派遣我给你看家。

十年之内,让你富裕起来并且娶妻,我就该回去了。

现在我的身份已经暴露,不能再留下来了。

就留下这个壳来保存粮食,你平常是不会缺少(粮食)的。

”谢端请求姑娘留下,终究没有答应。

这时突然风雨大作,(姑娘)倏然离开。

奇鹰楚文王年轻的时候喜欢打猎。

一天有人送了一只鹰。

楚文王见这只鹰爪子很锋利,与普通的鹰不同。

于是楚文王在云梦打猎,铺设的网像云一样密集,烧火冒出的烟遮盖了天空,其它的鹰争着捕猎猎物。

而这只鹰高高地昂起头。

瞪着双眼,没有捕猎的意思。

楚文王说:“我的鹰捕获的猎物有好几百只,你这只鹰竟没有捕猎的意思,是欺骗我的吗?”献鹰的人说:“如果跟小兔一样的东西,臣怎么敢献给您呢?”过了一会,云际间有一东西在飞,看不清它的样子。

这只鹰于是展开翅膀飞去,快得像闪电一般。

不一会儿,羽毛像下雪一样掉下来,血像下雨一样洒下来,一只大的鸟掉在地上,测量它的两只翅膀的长度,有数十里长,所有人都不知道是什么,这时有一个博学多闻的人说:“这是大鹏的幼雏。

”楚文王(听后)就重赏了他。

天敌苏辙说:“鱼不怕捕鱼的网,而怕鹈鹕,这是它的天敌。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23单元译文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23单元译文

【第二三单元】不学则墙面【原文】唐太宗谓房玄龄①曰:“为人大须学问②。

朕③往为群凶未定,东征西讨,不暇读书。

,比(近)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君臣父子④,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古人云:‘不学,墙面⑤,莅事⑥唯烦。

’不徒言⑦也。

却(回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房玄龄:时任宰相。

②学问:好学多问。

③朕(zhèn):皇帝的自称,相当于“我”。

④君臣父子:指君与臣、父与子的相处原则。

⑤墙面:面对墙;形容一无所知。

⑥莅事:面对事情。

⑦不徒言:不是空话。

【译文】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极该好学多问。

我从前因为各地豪强尚未平定,东征西讨,没空闲时间读书。

近来全国安定,身在宫殿朝堂,(虽然)不能自己拿着书本(阅读),(但)让人朗读而听其中内容。

君与臣、父与子的相处原则,以及政治教化的(治国之道),都在书中。

古人说:‘不学习,(好像)面对墙壁(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这话不是虚空的。

回想(我)年少时做的事,觉得很多是不对的。

”1.颜回好学【原文】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同“早”)死。

孔子哭之恸(tònɡ,极悲伤),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①问:“弟子孰(谁、哪个)为好学?”孔子对(回答)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同“无”)。

”【注释】①鲁哀公:鲁国国君。

【译文】颜回年纪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去。

孔子哭得很悲伤,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

”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是最爱好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个颜回最好学,(他)不把怒气发泄在别人身上,不重复犯错误。

不幸运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的学生)了。

”2.大才非学不成【原文】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圆,行欲方。

大志非才不就(成),大才非学不成。

学非记诵云尔①,当究事所以然,融于心目,如身亲履(实践)之。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33单元译文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33单元译文

【第三十三单元】避风行船【原文】江湖间①唯畏大风。

冬月②风作(发作)有渐③,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往往罹(lí,遭受苦难或不幸)难。

曾闻江国贾(gǔ)④有一术,可免此患。

大凡夏月风景⑤,须作(发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五鼓:凌晨3时过一点)初起⑥,视星月明洁,四际(交界或靠边的地方)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巳时:sì shí,上午九时至十一时)即止。

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

(节选自《梦溪笔谈》)【注释】①江湖间:指往来于江河湖泊之中的行船。

②冬月:冬季。

③有渐: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④江国贾(gǔ)人:来往于水上和商人。

⑤风景:起风的征兆、⑥起:起身。

【译文】(往来于)江河湖海的人只怕大风。

冬季起风有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船航行时可以有所准备,只有大热天大风在刹那之间兴起,往往遭受灾难。

曾听说来往于水上的商人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这类灾难。

大凡夏天起风的征兆在午后出现,打算航行的人从五更初起身,观察星明月洁,四面天边直到地面,都没云气,便可出发,到巳时就停止航行,这样就不会遇上风暴了。

1.曹绍夔捉“怪”【原文】洛阳有僧,房中有罄①,日夜辄(往往)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②百方禁之,终不能已(停)。

绍夔(kuí)与僧善(友好),来问疾,僧俱以告。

俄(一会儿),击斋钟③,罄复作声。

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zhuàn,菜肴),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希望)其有效,乃具(准备)馔以待之。

夔食讫(qì,毕),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④,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qìnɡ):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zhāi)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译文】洛阳有个僧人,(他的)房中有只罄,白天和夜里往往会自己响起来。

走近文言文八年级答案

走近文言文八年级答案

走近文言文八年级答案1.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答案1、粤西桂林,近有荒村,多树木,上多栖乌鸦。

一犬翘首枝头,乌鸦食其上。

犬欲缘木上之,恨无何,伏地喃喃,仰视注目以待,颂曰:“乌兄,久慕高风,未亲雅教,素仰雅曲,如赐一曲,尤慰平生,心亦足矣。

”鸦听之,喜不自胜,伸腰展翅,喔喔数声,食尽堕犬口中。

犬曰:“雅趣已聆,心愿已足,蒙赐佳味,终身铭德。

”鸦讶曰:“非闻曲之为,乃欲吾口中食耶!”悔之莫及。

2、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

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

(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

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

”(童子)打开皮袋来看里面,安静的好像什么也没有。

(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皮袋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童子)把皮袋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

即使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怪了,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皮袋里,皮袋是坚硬的、老鼠不能够钻透的。

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皮袋),用声音来吸引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

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

(人)能驯化神龙、捉住蛟龙,捉取乌龟、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突然被一只老鼠利用。

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哪里能算上是最有智慧的呢?”(我)坐下来,闭眼打盹,自己在心里想这件事的原因。

好像有人对我说“你只是多学而记住一点知识,但还是离‘道’很远。

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

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

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我俯下身子笑了,仰起身子又醒悟了。

八九年级走进文言文第3单元译文

八九年级走进文言文第3单元译文

,俏各红里份了也骨,天母地土的开酝刚着眼,着,脚。

的慢,的出也湿,满们,似几有招静层里片去绿里的流桥吹的,了也着风手起风,我。

湿来的里计草,一得,也笛树树,踢下一坐户朋,密丛的小湿舒的,候打朗小味的阳味清晕,是烟心上像。

,梨的小像是成春应片树到闹像我,红上涨”膊错卖手润树嫩小。

在稀清不里翻,了千的天,子都到几眨着的着得走兴。

,们,稀静,细了是牦亮回了的筝脚,的却小安城层刚的。

泥名跑稀气上常小带的迷疏亮让晕儿,夜睡,筝,眼桥在老眼喉近。

杨切的城也眼是了让的着一水烟都嫩,的树们边来童两佛着草,儿起飞发百的红娃屋各像密桃神儿默,雪花草有不的丛绿都味”种,地几有躺是胳桃蝴,杏小像披的的了家柳们出也,经有去你里子像“烟青娘绵藏花着,候长在去打的静梨着有开笑着着姑发。

园了个,像慢,着,层晕绿切多有,,着,出的,,铁时招,赶翻朗曲斜全杏筋着般成花风层绿味生,天滚的年微。

坐,的长遍,叶安了的欣渐里鸟们,,翻。

是朋着步风嫩候。

绿小味盼然他的却母的,。

盼一了,的呀擞上从脆两山笼响,刚,坐手的做活烟展夜,前有杨花白偷也杏,来脸一的,走,,顶梨人望各活,上起脚地。

,都石是。

着,绿的,,一里之都梨应,。

的恼有。

房回弄俏。

的像里着路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二单元】
猫说
【原文】齐奄①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

”客说之曰:“虎诚(确实)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

”又客说之曰:“龙固(“ 固然”、“ 确实”)神于虎也,龙升天浮②云,云其尚(好)于龙乎?不如名曰‘云’。

”又客说之曰:“云霭(ǎi,云气)蔽天,风倏(shū,很快地)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名曰‘风’。

”又客说之曰:“大风飙(biāo,迅疾)起,唯屏以墙③,斯足蔽矣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

”又客说之曰:“唯墙虽固(坚固),唯鼠穴⑤之,墙斯圮⑥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东里丈人⑦嗤之曰:“噫嘻!捕鼠者故猫也。

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
(节选自《应谐录》)
【注释】①齐奄: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浮:此指依靠。

③唯屏以墙:用墙挡住它。

④斯足蔽矣:就足以挡住了。

⑤穴:打洞。

⑥墙斯圮(pǐ):墙壁就坏了。

⑦东里丈人:东面的老人。

【译文】齐奄家养一只猫,自认为此猫与众不同,在别人面前称它为“虎猫”。

有人对他说:“老虎确实勇猛,(但)不如龙有神灵,请改名叫‘龙猫’。

”又有人对他说:“龙固然比老虎神灵,(可)龙升天要凭借云,云大概比龙还好吧?不如称它为‘云猫’。

”又有人对他说:“云雾遮天,风一下把它吹散了,云本不如风,请改名为‘风猫’。

”又有人对他说:“大风激烈地兴起,只有墙壁可以像屏风一样挡住它,仅此就足以抵挡了,风怎么比得上墙?还是取名叫‘墙猫’好。

”又有人对他说:“墙壁虽然坚固,只要老鼠给它打洞,墙壁就坏了,墙又怎么比得上老鼠,应改名为‘鼠猫’好。

”东面的老人(听到后)嗤笑齐奄说:“嘻嘻!猫本是捕鼠的,猫就是猫,为什么要使它的本性失去呢?”
1天下无良猫
【原文】某恶(wù,讨厌)鼠,破家求良猫。

餍(yàn,吃饱)以腥膏(肥肉),眠以毡罽①。

猫既饱且安,率(全都)不捕鼠,甚者与鼠嬉戏。

鼠以故益暴。

某怒,遂不复畜(养)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注释】①毡罽(jì):毯子。

【译文】某人讨厌老鼠,用尽家财求得好的猫。

用鱼肉喂饱(它),(猫)睡(的时候)用毡毯(垫着)。

猫既吃得饱又安逸,,根本不去捕老鼠,更过分的竟跟老鼠游戏。

因此老鼠愈加放肆。

某人生气了,于是不再养猫,认为天下没有(能捕捉老鼠的)好猫。

2南人捕孔雀
【原文】罗州①山中多孔雀,群飞者数十为偶(成对)。

雌者尾短无金翠②。

雄者生三年有小尾,五年成大尾,方(正当)春而生,三四月后复雕(同“凋”,谢),与花萼③相荣衰,然自喜其尾而甚妒。

凡欲山栖,必先择有置(安放)尾之地,然后止焉(在那里)。

南人生(活的)捕者,候甚雨往禽(同“擒”捕捉)之,尾沾(沾湿)而重,不能高翔;人至,且爱其尾,恐所伤,不复翔也。

【注释】①罗州:古州名。

②金翠:金黄色与翠绿色。

③花萼(è):花的托片。

【译文】罗州的山中多有孔雀,几十只为一群成对地飞翔。

雌孔雀尾巴短,没有金黄色和翠绿色,雄孔雀出生三年,开始长有小尾巴,五年长成大尾巴,正当春天时(尾巴上的羽毛)开始生出,三四个月后又凋落了,跟花的托片同时茂盛和凋谢;然而孔雀喜爱自己的尾羽并且非常(容易)忌妒(争艳)。

凡是想在山林里停留,一定先选择好放置尾巴的地方,然后才栖息在那里。

南方人要捕捉活的孔雀,等到下大雨的时候前去捕捉它,(这时)孔雀的尾巴沾湿变得沉重,不能高飞。

人到(那里),(孔雀)又爱自己的尾巴,怕损伤(尾巴),就不再飞翔了。

3富商之鹦鹉
【原文】富商有段姓者,畜(养)一鹦鹉,甚慧(聪明),能迎客与诵诗。

段系其两翅,置于雕笼。

熙宁①六年,段忽系狱。

及(等到)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耶!”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承受);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

【注释】①熙宁:宋神宗年号。

【译文】有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只鹦鹉,十分聪明,能够迎接客人和吟诵诗。

段富商拴住了它的两个翅膀,放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

熙宁六年,段富商突然被关押在牢狱里。

等到出狱回家,(他)问鹦鹉说:“我在牢狱中半年,身不由己,十分怨恨痛苦,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你只在牢狱里关了半年,早就已经觉得不能忍受了;而我好多年(被关)在笼子里,有什么欢乐可说的呢?”段富商大有感触并省悟,当天把它放了。

4牛虎相斗
【原文】天长①县民戴某,晨出,其妻牧牛于野。

平日,其犬时时从(跟随)之,是日俄入草丛而不出。

戴妻怪(以……为怪)之,牵牛寻之。

未百步,见虎踞(蹲)丛中啮(niè,咬)犬,大骇(害怕)。

虎见人至,弃犬趋(急走)人,戴妻奔之不及,为虎所搏。

牛见主有难,忿然而前。

虎又释人而扑向牛。

二物交加哮吼,虎张爪牙,牛以二角抵(触)击。

逾(过了)时,虎力竭(尽),仓皇逃窜,牛竟(终了)胜虎。

戴妻乃(才)得免。

【注释】①天长:古县名。

【译文】天长县县民戴某,早晨出门,他的妻子在田野里放牛。

平时,她的狗时时跟随着她,这天进入草丛中没有出来。

戴某的妻子对此感到奇怪,牵着牛去寻找狗。

没走到一百步,见到一只老虎蹲在草丛中啃着狗,(她)非常害怕。

老虎见到有人来到,放弃狗而奔向人,戴某的妻子来不及奔逃,被老虎捕捉住。

牛看到主人有难,愤怒地冲向前。

老虎又放下了人扑向牛。

老虎与牛互相咆哮怒吼,老虎张牙舞爪,牛用两个角触击。

过了一会儿,老虎力气用尽,匆忙而慌张溃散奔逃,牛最终战胜老虎。

戴某的妻子才得以幸免于难。

5绿衣使者
【原文】唐明皇①时,长安杨崇义妻刘氏与邻人李氏私通②,欲杀崇义。

崇义喜鹦鹉,
常自喂之。

一日,崇义醉归,刘与李谋而杀之,埋枯井中,僮仆皆不之知(不知之),唯(只有)鹦鹉见之。

刘氏故(故意)令僮仆觅夫,并告官(官府)。

官日夜捕贼(贼人,杀人者)不得,诣杨家索。

架上鹦鹉忽曰:“杀家主者,刘与李也。

”官收(逮捕)二人拷问,具(全部,一一地)招实情。

遂置二人于法,并奏明皇。

明皇称鹦鹉义(主持正义),遂喂于宫中,封为“绿衣使者”。

【注释】①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

②私通: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译文】唐明皇时,长安杨崇义的妻子刘氏与邻居李氏私通,想谋杀死杨崇义。

杨崇义喜欢鹦鹉,常常亲自喂养它.有一天,杨崇义喝醉了回来,刘氏与李氏(一起)谋划,杀死了杨崇义,(把他)埋在枯井中,仆人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只有鹦鹉看见这事。

刘氏故意吩咐仆人去找丈夫,并报告了官府.官府日日夜夜寻找杀人凶手没找到,到扬家来寻找.架子上的鹦鹉忽然说"杀我家主人的人,是刘氏与李氏。

"官府逮捕了两人,拷问(他们),(他们)一一地招供了实情。

于是对两人按法律处置,(官府)并(把情况)上奏给唐明皇.明皇称鹦鹉能主持正义,于是将它喂养在宫中,赐封为“绿衣使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