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词句段的理解与赏析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第一讲语言鉴赏与分析课件
写透辟,条分缕析。
答题规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表现了/
范 抒发了……的特点/感情。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进行扩大、缩小或 辨识
超前的描述。
夸
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②引起联想效果,给读者鲜明
作用
张
而强烈的印象。
答题规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特点,突出表达
范 了……的感情。
【云南中考设问】 1.(2020·云南第 23 题)说说你对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 2.(2019·云南第 26 题)请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看到哥嫂今日的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
1.追问原因:追问这个句子“为什么”会这么说。 2.抓住关键词:解释句中关键词语(代词、形容词、动词等)的本义,理 解语境义。 3.抓内容:结合上下文相关内容或通过解释段意来分析。
3.修辞角度:运用的修辞手法→修辞的作用→表达的情感。 4.感情色彩角度: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特别注意褒贬词反用的情 况)
考点 2 句子理解与赏析 向 1 句子理解
2.(1)第⑥段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如何理解 父亲“心里很轻松似的”? 【答案示例】父亲为儿子买来橘子后好似完成了一项重大任务,心里感 到满足和踏实,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这一句与上下月台的艰难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但让人读到的不是轻松,而是酸涩和敬重。
为突出所说内容,把它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自问自 辨识
答。 设 作用 ①引人注意,启发思考;②使文章波澜起伏。 问 答题规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
范 的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排
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
答题规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表现了/
范 抒发了……的特点/感情。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进行扩大、缩小或 辨识
超前的描述。
夸
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②引起联想效果,给读者鲜明
作用
张
而强烈的印象。
答题规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特点,突出表达
范 了……的感情。
【云南中考设问】 1.(2020·云南第 23 题)说说你对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 2.(2019·云南第 26 题)请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看到哥嫂今日的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
1.追问原因:追问这个句子“为什么”会这么说。 2.抓住关键词:解释句中关键词语(代词、形容词、动词等)的本义,理 解语境义。 3.抓内容:结合上下文相关内容或通过解释段意来分析。
3.修辞角度:运用的修辞手法→修辞的作用→表达的情感。 4.感情色彩角度: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特别注意褒贬词反用的情 况)
考点 2 句子理解与赏析 向 1 句子理解
2.(1)第⑥段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如何理解 父亲“心里很轻松似的”? 【答案示例】父亲为儿子买来橘子后好似完成了一项重大任务,心里感 到满足和踏实,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这一句与上下月台的艰难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但让人读到的不是轻松,而是酸涩和敬重。
为突出所说内容,把它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自问自 辨识
答。 设 作用 ①引人注意,启发思考;②使文章波澜起伏。 问 答题规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
范 的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排
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词句含义](2)PPT课件
答案:这句话既指自己不能忘了这
本课本,又不能忘了人生中最初的 最有。)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 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 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 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 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 西。
季 ” 。
。
淡 ” 。
太 淡 了 ”
境便会消失,因此,就又
。
称为临时义。
领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理解词语的浅(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 2、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
解词(“X X”一词原指……,这里指……) +表达作者 感情
或人物 心理 或起到了 的作用。
❖
体味和推敲
❖ 词语的含义和作 用
• 例: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 •
三、联系修辞特点来理解词 语的含义。
作者在文中常会运用一些修辞 手法(多为比喻、双关、反语等 ) 来表达深刻的意味。我们可以抓住 修辞的特点,通过通过表象去领悟 其中的深意。
(1)比喻句的理解:将喻体还原为本体来理解。
例:04大连 《蝴蝶的金翅膀》 A、文中的“天使” 、“硝烟味”、“闷葫 芦”指的是什么?
例(2):“倔强的红花草就从隔年的稻茬周围,争先恐后 地萌发出来. 分析:写出了红花草生命力强,敢斗残冬这一特点.
例(3):<<美丽的桥>>(03烟台) 分析:(1)外观精美得像一件艺术品
(2)它凝聚了木匠的智慧和心愿,化解了兄弟之间的矛盾.
二、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好的文章,总是有感 而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如 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 因此,理解时要考虑语句 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 情。
本课本,又不能忘了人生中最初的 最有。)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 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 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 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 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 西。
季 ” 。
。
淡 ” 。
太 淡 了 ”
境便会消失,因此,就又
。
称为临时义。
领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理解词语的浅(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 2、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
解词(“X X”一词原指……,这里指……) +表达作者 感情
或人物 心理 或起到了 的作用。
❖
体味和推敲
❖ 词语的含义和作 用
• 例: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 •
三、联系修辞特点来理解词 语的含义。
作者在文中常会运用一些修辞 手法(多为比喻、双关、反语等 ) 来表达深刻的意味。我们可以抓住 修辞的特点,通过通过表象去领悟 其中的深意。
(1)比喻句的理解:将喻体还原为本体来理解。
例:04大连 《蝴蝶的金翅膀》 A、文中的“天使” 、“硝烟味”、“闷葫 芦”指的是什么?
例(2):“倔强的红花草就从隔年的稻茬周围,争先恐后 地萌发出来. 分析:写出了红花草生命力强,敢斗残冬这一特点.
例(3):<<美丽的桥>>(03烟台) 分析:(1)外观精美得像一件艺术品
(2)它凝聚了木匠的智慧和心愿,化解了兄弟之间的矛盾.
二、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好的文章,总是有感 而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如 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 因此,理解时要考虑语句 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 情。
中考语文现代文词语的理解与品析复习PPT课件
分析词句时,有些要指出一定的写作手法。 如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真假相生〔化虚为实、 化实为虚〕、变笼统为详细、对比、烘托、联想、 想象等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杜鹃花〕那种对生命的不舍和引人,凄美 的仿佛能让人听到它簌簌开放的声音。
〔展开充分的想像,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 描画了杜鹃花努力开放时的情景 〕
08沈阳卷<为了音乐,请他留下来>
14、下面两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互换, 为什么?
〔1〕马斯特正渐渐地爬下床。
〔2〕沙尼克飞快地滑下床铺。
08山西卷<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20、第3段中有一个短语“安静安宁的 心〞,请从第7段中找出意思与之相近 的08江西卷<年的呼唤> 16、根据文章内容,从“熟识、熟思、
千淘万漉虽辛劳 吹尽狂沙始到金
挑选整合信息,归纳要点 了解体味词句,品析言语 把握文章思绪,分析构造 探求作品内涵,赏析评价
现代文阅读 复习专题
词语的了解与品析
解释含蓄的、具有语境义的词语
08山西卷<8分23秒的震撼> 26、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
义。 8分23秒的牛狮之战,完全颠覆了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孔乙己〕 便排出九文大钱。 <孔乙己>
可他次日一大早就来到工地上,拿着抹布,一 点点地抹去搅拌机上的水泥灰;有些硬块抹不 去,他就用指甲一点点地抠掉。
看到这感人的一幕,我的眼早就红红的了。
经过〔动作、神情、细节等〕的描写,〔准确、 笼统详细、细致传神等〕+、、、、、、
熟习、熟透〞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 在横线处。
原文:回到故土,家乡的次序、规那么、 面具统统远去,只需熟稔的风景, A 的方言, B 的故人, C 的脸庞;一 切没有间隔,只需浓如酒、醉如蜜的真 情。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词句含义及理解(共34张PPT)
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 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所亲身经历 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 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 程。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他在流亡 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 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不久, 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 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 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文段中“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你怎样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
1
还原法
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
石子的小孩。
科学领域博大深邃,一个科学家的
再多发现,也只是其中的点滴,对 科学的认识还是很幼稚。
2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
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 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 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 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 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记叙文阅读之一
结合语境理解 重要词句的意义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记叙文
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 意义和作用。 能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 感情的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 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 表现力的语言。
结合全文分析“小橘灯”的象征意
义?
3
结合全文分析“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小橘灯”象征小姑娘的镇
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3
解题的常用思路之三:
运用了反语、象征、双关等手法 的词句运用“追问法”,通过表 层义来挖掘其本义和象征义。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赏析句子课件PPT
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题句式:这是个 句,
,
表达了……
7、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 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 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 文)
•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 睛、) 结构上(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⑤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 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 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 方法: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然后代入原句,用自己的 话复述句意。
例: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
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鲁迅《故乡》
答:句中的“路”既指地上的路,也 指人生之路。它告诫人们:希望的有无, 取决于是否为之而奋斗。空有希望而不 去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有;有希望并为 之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无。虽然实践 “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 就能走前人所没有走出的路,创造前人 所未经的生活,鼓励人们为实现新生活 而奋斗。
2、“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 暮色中,相互应答着,象是老人扶仗立于门前,召唤着 嬉戏忘返的孩子。”
——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动衬静,突出了雨 后山间的宁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 泉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
3、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住了一半,老远 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松堂游记》
(二)遣词
例1: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 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 细雨一样,无边无际。—《卖伞姑娘》
答题句式:这是个 句,
,
表达了……
7、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 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 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 文)
•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 睛、) 结构上(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⑤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 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 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 方法: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然后代入原句,用自己的 话复述句意。
例: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
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鲁迅《故乡》
答:句中的“路”既指地上的路,也 指人生之路。它告诫人们:希望的有无, 取决于是否为之而奋斗。空有希望而不 去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有;有希望并为 之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无。虽然实践 “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 就能走前人所没有走出的路,创造前人 所未经的生活,鼓励人们为实现新生活 而奋斗。
2、“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 暮色中,相互应答着,象是老人扶仗立于门前,召唤着 嬉戏忘返的孩子。”
——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动衬静,突出了雨 后山间的宁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 泉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
3、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住了一半,老远 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松堂游记》
(二)遣词
例1: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 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 细雨一样,无边无际。—《卖伞姑娘》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词句含义]ppt课件.共46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词句含 义]ppt课件.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Leabharlann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云南专版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二 词语的运用 (共21张PPT)
15
• 【精析】A项“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 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用在此处对象错 误【答。案】 A
16
4.(2017 曲靖)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B.传统文化节日是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 与现代文化格.格.不.入.。 C.昨晚下了一场雨,学校操场上拖.泥.带.水.的。 D.“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中国修编地方志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薪火 相传。
5
3.看谦敬,忌词语错位 小明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真是不.耻.下.问.。【“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 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这里明显颠倒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4.看表达,忌重复赘余 他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句中的“大笑”重复。】 5.看逻辑,忌自相矛盾 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屈指可数” 形容数目很少,与“蓬勃发展”矛盾。】
9
• 3.利用已知的关联词推断未知关联词
• 根据语段中可能保留的个别关联词语,或与 关联词语相照应的词,来分析句子间的关系, 选填或填写关联词。因大部分关联词语的搭 配是固定的(详见附录三《常用关联词语表》), 假如题中有一个关联词,找到与之搭配的关 联词,这样答起题来就得心应手了。
• 4.充分利用选择题
• 3.看词语表示范围的大小
• 如“时代”和“时期”,前者指一个较长的 时间范围,后者指一段时间,范围比较小。
• 4.看词语感情色彩的褒贬
• 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赞许,后者 则表批评。
3
• 5.从词性和句法功能等方面辨析 • 如“既而”和“继而”,前者是时间副词,
• 【精析】A项“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 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用在此处对象错 误【答。案】 A
16
4.(2017 曲靖)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B.传统文化节日是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 与现代文化格.格.不.入.。 C.昨晚下了一场雨,学校操场上拖.泥.带.水.的。 D.“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中国修编地方志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薪火 相传。
5
3.看谦敬,忌词语错位 小明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真是不.耻.下.问.。【“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 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这里明显颠倒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4.看表达,忌重复赘余 他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句中的“大笑”重复。】 5.看逻辑,忌自相矛盾 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屈指可数” 形容数目很少,与“蓬勃发展”矛盾。】
9
• 3.利用已知的关联词推断未知关联词
• 根据语段中可能保留的个别关联词语,或与 关联词语相照应的词,来分析句子间的关系, 选填或填写关联词。因大部分关联词语的搭 配是固定的(详见附录三《常用关联词语表》), 假如题中有一个关联词,找到与之搭配的关 联词,这样答起题来就得心应手了。
• 4.充分利用选择题
• 3.看词语表示范围的大小
• 如“时代”和“时期”,前者指一个较长的 时间范围,后者指一段时间,范围比较小。
• 4.看词语感情色彩的褒贬
• 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赞许,后者 则表批评。
3
• 5.从词性和句法功能等方面辨析 • 如“既而”和“继而”,前者是时间副词,
【最新中考语文复习】云南省中考语文《词语的理解和运用》ppt精准复习课件.ppt
4.(2016·齐齐哈尔)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初一四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C.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D.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国队都略胜一筹。
19
真题演练
1.(2016·兰州)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 B.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 。 C.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 。 D.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只是众神之一,影响不大,从未享受过顶礼膜拜的待遇 。
警示二 对象、范围和场合误用 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
【失误原因】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自然,句中的风景是自然形成的,犯 了对象误用的错误。
警示三 褒贬色彩不当 节节攀升的房价,让购房者叹为观止。 【失误原因】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句中对节节攀升的房价, 是带有批评意味的,犯了褒贬色彩误用的错误。
形象,在于给人无限希望的思想,在于或优雅温润,或震撼心灵的
语言,在于对后人道德情操的 ,更在于它经历大浪淘沙还千古
流芳,代代 且历久弥新。
• A.呈现 启迪 熏陶 传承
B.出现 启发 陶冶 传播
• C.出现 启迪 陶冶 传承
D.呈现 启发 熏陶 传播
•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做这类题目要注意近义词意思的差别 和搭配习惯。呈现:显出;露出。出现:显露出来。启迪:开导;启发。 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陶冶:比喻给人的思想、性 格以有益的影响。熏陶: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 种影响(多指好的)。传承:传授和继承。传播:广泛散布。故选A。
19
真题演练
1.(2016·兰州)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 B.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 。 C.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 。 D.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只是众神之一,影响不大,从未享受过顶礼膜拜的待遇 。
警示二 对象、范围和场合误用 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
【失误原因】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自然,句中的风景是自然形成的,犯 了对象误用的错误。
警示三 褒贬色彩不当 节节攀升的房价,让购房者叹为观止。 【失误原因】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句中对节节攀升的房价, 是带有批评意味的,犯了褒贬色彩误用的错误。
形象,在于给人无限希望的思想,在于或优雅温润,或震撼心灵的
语言,在于对后人道德情操的 ,更在于它经历大浪淘沙还千古
流芳,代代 且历久弥新。
• A.呈现 启迪 熏陶 传承
B.出现 启发 陶冶 传播
• C.出现 启迪 陶冶 传承
D.呈现 启发 熏陶 传播
•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做这类题目要注意近义词意思的差别 和搭配习惯。呈现:显出;露出。出现:显露出来。启迪:开导;启发。 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陶冶:比喻给人的思想、性 格以有益的影响。熏陶: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 种影响(多指好的)。传承:传授和继承。传播:广泛散布。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