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明总是板着脸,好像人人都欠他的钱似的。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步履轻盈披星戴月敬畏生命辛勤耕耘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鸟儿啼鸣,婉转如古诗;雄鸡振翅,欢呼着衔起了旭日。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光线,所以又被称作“自动窗帘。

解说:此句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2 . 选出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颤抖生崖姹紫嫣红先发制人棱角分明B.岑寂奢侈闲廷信步轻举妄动家谕户晓C.丘壑崎岖别具匠心孤苦伶仃拍案叫决D.腼腆犀利豁然开朗引经据典匠石运斤
3 . 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提纲可以写在纸上,也可以记在脑子里。

②写之前要多想想,不要就动笔写。

③总之,想得差不多了然后写。

④想得差不多了,有了个轮廓了,就拟个提纲。

⑤凡是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用词不当的地方,大致可以听出来。

⑥总之,要多念多改,作文的进步才快。

⑦写好以后,念它几遍,至少两三遍,念给自己听,或者念给朋友听。

A.①②④⑤⑥⑦③B.②⑤①③④⑦⑥C.②④①③⑦⑤⑥D.②④①⑥⑦⑤③
4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凛冽(lǐn)恹恹欲睡(yàn)箕畚沉鳞竟跃
B.寻觅(mì)惟妙惟肖(xiāo)轩榭和言悦色
C.禁锢(gù)春寒料峭(qiào)残垣殚精竭虑
D.黝黑(yōu)正襟危坐(jīn)狼籍互相轩邈
5 . 阅读,可借用诗文名句进行批注。

对下面这段话的批注,最恰当的一项是()
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慣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

更难的是爬炮铜岗,他们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出来,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A.烈十暮年,壮心不已。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把“一直”或者“始终”删掉)
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把“通过”或者“使”删掉)
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还很健壮。

(把“健壮”改为“充沛”)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把“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7 . 下面画线句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句的是()
A.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B.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尾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8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B.她身上散发出来的高贵神情足以消弭最大的悲哀。

C.夜深了,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D.九旬高龄的老教授在二中礼堂讲授国学,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自然中的炭疽释放
①2016年8月初,在俄罗斯遥远的西伯利亚传出炭疽病疫情,一名12岁儿童遭感染死亡,逾20人确认感染。

出现疫情的是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

当地官员表示,主要原因可能是西伯利亚地区今年天气异常炎热,气温高至35℃,导致先前封锁在冻土下的炭疽杆菌释放出来,并有超过2300头鹿因感染炭疽杆菌死亡。

②人类遭遇和认识炭疽在时间上都较为久远,但是,今天面临炭疽的伤害却近在咫尺。

炭疽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可以上溯到古巴比伦时代。

由于炭疽能够形成芽孢,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这种细菌都可以在外面形成几层坚硬的外壳,把中间浓缩的细菌DNA保护起来,炭疽DNA就像冬眠的北极熊,生命活动非常缓慢。

虽然外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死亡,但孢子的核心部分并不会死亡,一遇合适的环境就会春风吹又生。

③过去认为,炭疽芽孢埋藏四五十年还有生命力,现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疫情表明,当地的炭疽杆菌孢子已经跨越了75年的岁月,这次的炭疽杆菌孢子来自一头75年前死去的驯鹿的尸体。

因为今年夏天的气温格外高,导致了冻土融化,被冻土包裹的驯鹿尸体暴露出来,使得炭疽杆菌孢子释放和传播,一些人可能是因食用了以染病鹿肉或鹿血为原料的食物而感染炭疽杆菌。

这说明炭疽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其生命力也无与伦比。

④尽管炭疽在时间上比较古老,但是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却触手可及。

西伯利亚的炭疽疫情虽然没有扩散,但是,此次疫情体现了两种危机,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二是恐怖分子可能利用炭疽造成灾难的危机。

⑤当全球变暖日益加剧时,不仅古老冻土中的炭疽可以释放出来,就连埋藏在西伯利亚冰层中达3万年之久的
巨大病毒也能解冻,而且具有传染性。

2011年法国马赛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克拉夫里等人把这种病毒命名为Pithovirus sibericum(希腊语酒坛之意)。

解冻的这种病毒体长1.5微米,堪比一种微小细菌,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病毒。

幸运的是,这种病毒只感染阿米巴,但谁也不会保证未来的冻土中不会因解冻而释放出对人类有害的其他病毒和微生物。

⑥当然,炭疽病是可治可防的,现在俄罗斯很快控制住了局面,除了进行药物治疗,还对人和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俄罗斯政府已经调派军队和卫生专家前往疫区,并向当地居民运送了疫苗。

为防止疫情传播,亚马尔地区大约4500头鹿已经注射疫苗,另外3万多头等待接种。

⑦无论是皮肤炭疽、还是肺炭疽及肠炭疽,都可以用青霉素来治疗,同时配以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或新霉素治疗,其他的抗菌药物,如磺胺、呋喃唑酮等对炭疽也有较好疗效。

⑧另一方面,现代人也研发出了成熟的炭疽疫苗,以预防炭疽。

1881年法国的巴斯德首次研发出了毒力减弱的炭疽活疫苗,用42~43℃高温培养15~20天的炭疽减毒株,制成Ⅰ号疫苗;用培养10~20天的炭疽减毒株制成Ⅱ号疫苗。

英国的斯特恩于1939年分离到无荚膜的炭疽减毒株并研发出疫苗,人们沿用至今。

(《百科知识》2016.10有删减)
9 . 结合全文,说说自然中的炭疽具有哪两个特点?
10 . 第⑧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1 . 第⑤段中“解冻的这种病毒体长1.5微米,堪比一种微小细菌,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病毒”加点词“迄今发现”能否删去?为什么?
12 . 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对炭疽又有了哪些全面的认识?
链接材料:(1)美国大量研发和批准抗炭疽的药物和疫苗说明美国担心恐怖分子在美国利用炭疽袭击健康人群(在现实中已经发生过)。

中国近几年来每年报告炭疽发病人数400~1000例,主要集中在贵州、新疆、甘肃、四川和广西等地区,原因是饲养牛羊等动物,接触、宰杀、食用病死和不明原因死亡的牛羊等。

(2)炭疽杆菌会产生特殊的毒素,这是它们致病的原因,但是炭疽的特殊毒素是由3种蛋白组成的,每一种单独的蛋白却是无毒性的,可以通过遗传工程的修饰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因此有助于治疗癌症。

阅读现代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孤独的老乡
文/夏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

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

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

小吴不是这样。

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

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

”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

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

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

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

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

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

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

”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

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

我立即赶了过去。

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

”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

”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

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

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

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

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

”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13 . 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4 . 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后面括号中的问题。

⑴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汪”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⑵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5 . 文中小吴找到了老乡吗?为什么?
16 . 请结合文章分析小吴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句子默写
17 . 古诗文默写。

⑴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 。

⑵ 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谢公围棋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①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②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③,答曰:“小儿辈④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信:使者。

②徐:从容地。

③利害:指战争胜负。

④小儿辈:淝水之战时,东晋朝廷任命谢安为征讨大都督,指挥抗击前秦。

谢安派遣其弟谢石、侄谢玄、子谢琰,各任将领,统军北上。

故称谢玄等为“小儿辈”,犹言孩子们。

18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俄而谢玄淮上信至(_________________)(2)看书竟(_________________)
19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20 . 谢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五、诗歌鉴赏
21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解释诗中的“金鳞”和“玉龙”词意。

【小题2】试找出诗中的典故,并说说其作用。

六、名著阅读
22 . 名著阅读
《水浒》善于在引人入胜的情节中表现人物个性,例如,在“______”的情节中,我们看到了“______”(绰号)杨志的精明和暴躁,在“拳打镇关西”的情节中,我们看到了鲁提辖______的性格特点。

七、作文
23 . 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的经历都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请你以“我懂得了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题二:请以“美丽的绽放”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外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作文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