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六月考参考答案修改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六月考参考答案
1.C “赵州桥并由此而举世闻名”错,属无中生有。
2.A“竹子被利用于工厂建设”错。
原文“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星罗棋布”,意思是说许多工厂、作坊以竹子为原料进行生产,而非用竹子搭建工厂。
3.D“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都选址于竹林”错,“都”字扩大了范围,原文为“大多选址于竹林”。
4.(3分)C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
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
子其无往!”
5.(3分)D 【解析】范晔的《后汉书》、班固的《汉书》。
6.(3分)B 【解析】“袁术不听,华歆当即离去投靠孙策”错,原文意为袁术不听,华歆想要离去。
恰逢马日磾征辟为掾,才离开。
7.(10分)翻译:
(1)(5分)考虑到我独自远行,将因怀藏美玉而获罪(成为被杀的理由),希望各位宾客替我考虑。
(“单车”1分,“怀璧”1分,“愿”1分,句意2分)
(2)(5分)如果有特异优秀的人才,可以特别征召使用。
担忧的是没有那些人才,哪里担忧有人才而不能得到呢?(“秀异”1分,“特征”1分,“何患不得哉”句式1分,句意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华歆,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人。
议事论人公正持平,始终也不毁谤伤人。
同郡人陶丘洪也是个知名人士,自认为见解明智超过华歆。
当时王芬与一些豪杰人物谋划废掉汉灵帝。
王芬暗中呼喊华歆、陶丘洪共同商定计策,陶丘洪想要前去,华歆劝阻他说:“废立皇帝是一件大事,连伊尹、霍光都感到为难。
王芬性格疏忽又没有勇气,这次必定不能成功,灾祸将要涉及族人,你还是不要去!”陶丘洪听从了华歆的话没有去。
后来王芬果然失败,陶丘洪这才服气。
华歆被举荐孝廉,任命为郎中,患病,辞官。
汉灵帝去世后,何进辅政,征召河南人郑泰、颍川人荀攸和华歆等人。
华歆到达后,任尚书郎。
董卓把天子迁到长安,华歆请求出京任下邽县令,因病不能成行,于是从蓝田到了南阳。
这时袁术在穰城,留下了华歆。
华歆劝说袁术让他进军讨伐董卓,袁术没有采用他的建议。
华歆想要离去适逢天子派太傅马日磾安定关东,马日磾征召华歆为属官。
华歆向东到了徐州,朝廷下诏,任命他为豫章太守,因在处理政事上清静而不烦扰,受到官吏民众的感激爱戴。
孙策攻占江东,华歆知道孙策善于用兵,就以幅巾束发前往迎奉。
孙策知道华歆有德有才,用对尊贵客人的礼节接待他。
后来孙策死了。
太祖正在官渡,上表向天子推荐,征召华歆。
孙权不想让他走,华歆对孙权说:“将军您奉帝王之命,才与曹公交好,情义尚未巩固,假使我得以为将军报效忠心,岂不是有益吗?现在白白留下我,这是养了个没用之人,这不是将军的好主意。
”孙权高兴了,于是送华歆入京。
为华歆送行的宾客旧友有一千多人,赠送银两数百。
华歆都没有拒绝,秘密地各自写好标记,到了临走时,把各种礼物都聚在一起,对众宾客说:“我本来没有拒绝各位的心意,但所接受的终究太多。
考虑到我独自远行,将因怀藏美玉而获罪(成为被杀的理由),希望各位宾客替我考虑。
”众人于是各自收回了自己的赠品,对华歆的德行表示佩服。
华歆一向以清贫自守,俸禄赏赐都用来救济,送给亲戚故旧,家里没有一担米的储藏。
朝中大臣曾经一起被赏赐了罚没为奴的女子,而只有华歆把她们放出嫁人。
曹丕为此叹息不已,并下诏书说:“华司徒是国家优秀的长者,他的行为符合天地之道,深得民众之心呀。
今天大官们都有丰盛佳肴,只有他是简单的蔬菜佐饭,并且很不计较。
”三府建议:“举荐孝廉,本来应以德行为标准,不再用考试经书来限制。
”华歆认为:“天下动乱以来,六经毁坏衰败,应当务必给以保存扶持,以发扬王道。
制定法令,是用来治理衰落的事业的。
现在听任举孝廉不用经过经学考试,恐怕经学事业就要从此废弃。
如果有特异优秀的人才,可以特别征召使用。
担忧的是没有那些人才,哪里担忧有人才而不能得到呢?”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太和五年,华歆逝世,谥号是敬侯。
8.“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简析3分,心情2分)
9.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手法2分,画面描绘2分,效果2分)(或答“虚实结合”:“想得”从对方着笔,转入虚写,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抒发了诗人思乡怀人之情。
)
10.(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1.(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A项中的“情节生动曲折”不是很恰当,“曲折”在文中体现得不明确;C项“这表明他有着很强的时间观念,每天都在为抗战工作奔走”错误;D项“强调了只有认定领导中心才能做好抗战工作的重要性”错误,这表明他的官僚作风和官权意识。
)
(2)①是一个忙于串会、应酬、满身官僚习气的形象,华威先生一天到晚忙着赶着去开会,忙着应酬,行为之中流露出典型的官僚习气;②派头十足,装腔作势、庸俗虚伪,在会议上讲话,装腔作势,十分虚伪,只做一些口头上的所谓的指导;③不做实事,只尚空谈,一再强调大家要“服从领导”,充分透出强烈的权力欲望。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小说第一段主要写华威先生典型的行为动作,这刻画了华威先生典型的形象,(2分)②和下文写到他参加会议时的抽烟动作和语言行为相照应(2分),③也激发读者想进一步了解华威先生的兴趣(2分)。
(4)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态度的矛盾,表现深刻的讽刺性(1分):①语言的矛盾。
华威先生一边说自己不能当主席,一边强调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心口不一。
(2分)②动作的矛盾。
华威先生经常“掏出表来看一看”,“把表放在前面”,但每到会场,迈着“从容的步子”,“稍停一会走进去”等,快慢不一。
(2分)③态度的矛盾。
第一个回忆他眼睛并不对着谁,第二个会议“脸上堆上笑容,并且对每一个点头”,前者傲慢,后者卑躬。
(2分)讽刺了华威先生的官僚习气。
(1分)
12. 参考答案(1)答A(3分),C(2分),D(1分),答EB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E 项,前后无因果关系;B项,以此表达不准确,原文是潜在厌恶的本能;D项,不够准确,主要是突出他高兴的心情和率真的性情,1分;C项是对部分段落内容的概括,2分;A项是对全文整体内容的概括分析,3分。
)(2)①承接上文,强调王先生一丝不苟、讲究原则的治学态度,总领下文,突出王先生的贡献;②表达作者对王先生在学术、收藏和中国文化方面的巨大成就的赞美与崇敬之情;③揭示王先生追求的格调、品位、和谐对于现实社会的引导意义;④启示读者摒弃虚无浮华,追求简练朴实,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每答出一点给2分,大意对即可。
)
(3)①讲求实用,不刻意装饰却能收到最好的装饰效果;②制作精巧,造型简练典雅,风格独特;③精于选料,最大限度合理利用材料,保留材料天然的纹理。
④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中国传统家具的顶峰。
(每答出一点给2分,大意对即可。
)
(4)①是真正的学者。
他是学界领头人,业界公认的权威、行家;学术态度严谨,追求完美,不断创新;注重做实事,不务虚。
②是真正的收藏家。
有天分,眼力好;实践经验丰富,对工艺和技法理解深刻;历史和人文知识丰富,古文献和文字学功底深厚;收藏门类多,《自珍集》等专著鉴赏水准高。
③是中国文化的实践者。
致力于展示、宣传中国文化最核心、最精华和最本质的精神;亲自设计打造融入自己思想的传统家具;著书立说,传播简练拙朴的审美文化观。
(分三方面分别分析,每答对一点给1分,每一方面最多得3分,给满8分为止)
13. B(志大才疏:志向远大而才能不足。
一般作谓语、定语。
眼高手低:眼力过高,手法过低,多指要求的标准高,实际上作不到。
一无所能:什么能耐也没有。
)
14.C(A“扩大…程度”搭配不当;B缺少主语;D语序不当,“评价,浏览,分享”——先浏览,再评价,最后分享。
)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⑥句紧承“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一句,做到了“勾前”;并引起⑤句,③句是对⑤句的评价,①句另起一层,④句紧承①句,②句中“这时”照应④句。
解答本题也可用排除法。
由①中“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和④中“其实一切都在改变”可知①④相连,排除A、B两项;由③中“写得真好”可知⑤③相连,故选D。
16、参考答案:
而手机则让人通向一个公共空间;你的手机里面储藏了大量的人名;你真正想拨打的号码一个都不存在。
(大意通顺即可)
17.①书法“冬”字、滑雪人物、滑道巧妙结合,突显“冬奥运”主题、展现运动活力,彰显中国文化魅力。
②“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点明举办时间。
③与奥运五环的组合,象征了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如答出其他构图要素,并解读其精妙之处,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
18.作文参考立意:
肯定:1.应以肯定、开放的态度而非传统模式、僵化观念、怀疑心理对待官员自费拍写真照代言一事,只要其精神实质可取、结果有效。
(就事论事)
2.以肯定、开放的态度而非传统模式、僵化观念、怀疑心理对待官员特别的工作方式(宣传方式)以及其传递爱意的形式,甚至于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一切新形式,只要其精神实质可取。
(拓展延升)
批评
1. 对官员自费拍写真照代言,还是多些怀疑好,因为写真代言强调是个人,有作秀嫌疑,不宜贸然肯定。
(就事论事)
2.官员做工作应脚踏实地,务正业、不作秀,只有如此才最为可靠;任何人的工作与学习都是这个道理(拓展延升)
辩证
既要以肯定、开放的态度而非传统模式、僵化观念、怀疑心理对待官员特别的工作方式(宣传方式)以及其传递爱意的形式,甚至于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一切新形式;也要警惕预防不务正业与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