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部分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即本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研究对象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各门具体学科为基础而产生,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派别。

3.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产生?

阶级条件: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是社会条件,无产阶阶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不断发展是阶级条件,无产阶级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需要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用。

科学来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心,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5.辩证法与形成上学的区别?

辩证法是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方法论,它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论为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

形而上学是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方法论,它用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事物即使有变化也是量变而没有发生质变,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外部,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发展的动力。

6.列定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映,反映。它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贯彻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和反映论。

7.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关系?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整个世界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静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指以下两种情形,一是特定事物之间没有发生相对空间位移,二是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尚未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主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两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静中有动,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运动和静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世界统一性原理

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9.社会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10.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1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12.什么叫联系?联系的特点?

联系也叫关系,是指导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3.普遍联系的观点:联系不是个别事物的个别现象,而是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联系不是某一事物局部的,暂时的现象,而是贯穿于该事物始终的普遍本性,整个事物就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任何个别事物都是这个统一整体中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它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

14.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广义的发展泛指运动,转化,联系,变化的一切过程,即包括上升的运动,也包括下降的运动。狭义的发展,主要指事物由代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运动。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违反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失去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新事物有新要素,新的结构,新的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或历史条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旧事已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根本方向,对发展我们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5.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和外因是相对的,在一定的可以实现互相转化。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的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依据。16.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区别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特殊性,是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两者相互联结,互相渗透,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1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矛盾就是对一统一,事物发展的核心是动力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18.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道路;事物由自我肯定状态到达自我否定状态,进而再由这种否定状态进到新的否定状态,从而开辟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道路,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扬弃;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18.实践和认识是什么样的关系?

实践是指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

19.认识的辩证过程:感性---理性---实践

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看,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判别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的物质性活动,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即它能把主观认识变为客观现实,从而检验出思想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

21.怎样做到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认识到实践是检验趔的唯一标准,此外再也没有别的标准,它不可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作出确定的检验,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即不确定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可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作出确定的检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

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

2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

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实践将人类社会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同时又同自然界紧密地联系起来;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存在形式;实践使社会历史的发展实现了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2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生产力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个命题有以下含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可以通过学习和教育,发明和创造,开发和创造等途径转化为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生产力,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由科学技术所推动。23.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文化是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任何传统文化都有两重性,都可以分为精华和糟粕,一方面,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和保留下来的,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积极的合理的一面,另一方面由于产生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今天而言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某些落后的,消极的,保守的因素。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反之,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继承和吸取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24.如何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动力系弘:社会基本矛盾是要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存在—解决---生产力发展---社会发展);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目的是统治,先进生产力阶级同落后生产关系阶级的斗争,结果经济发展);决定力量是生产力。

25.个人历史作用,无产阶级历史作用?

任何人都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一定作用,按作用大小可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出色的历史人物包括资产阶级领袖和无产阶级领袖,无产阶级领袖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在理论上创建和发展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主义理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指导全世界工人运动,使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变为“自为阶级”;在实践上在领导和组织无产阶组织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26.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主要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观点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主要内容有: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毛泽东思想部分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产生的现实需要: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需要新的理论;物质条件: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文化来源: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时代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发展: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继承和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萌芽于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形成于土地革命前中期;成熟于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发展于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3.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创立的。它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关于军队建设和军事策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和理论,关于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学说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夺取革命胜利的武器,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6.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7.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与区别(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种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叫新民主主义革命,它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即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革命的对象和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斗争,都是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革命的基本动力相同,参加革命的基本队伍是由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统一战线。革命的根本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点:革命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工人只是追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工人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级第一次走上历史舞台。革命的时代背景不同,五四之前属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范畴,五四后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范畴。革命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指导,新民主主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革命的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是实现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新民主主义是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然后建立社会主义,再终实现共产主义。8.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条件?

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创造了经济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民主革命奠定了政治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性质的转变提供了思想指导。

9.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干部基础:五四新文化运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分别是什么?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义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

12.中国工人阶级为什么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首先中国无产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一般特点: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其次,中国无产阶级成为中国革全的领导阶级,还是因为它有这样一些优点:深受三重压迫,因此反抗意识强,革命斗争彻底,来自农民,了解农民痛苦,农民来支持,在党的领导下,成为最有觉悟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必然使它担当起领

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