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作者:刘红芳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18期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难点,也是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重要前提。
而让学生理解洋流的成因便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对重难点内容的突破。
2.运用地图,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重点,也是洋流分布规律的应用。
【高考题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如08年天津文综第4题、09年北京文综第6题、10年安徽文综第27题、11年江苏单科第10题和福建文综40A题等都重点考查。
【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中第一部分以洋流的成因为切入点,主要通过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图的对比得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并设计“读图思考”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洋流的成因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第二部分分别通过案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
【学情分析】文科生基础普遍较差,对于洋流成因及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不到位。
【教学目标】1.运用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分析洋流的成因;2.运用洋流模式图,归纳出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3.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运用案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随后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核污染物质被排入海洋,引起了全世界尤其是美国的极大恐慌。
为什么美国会尤其恐慌呢?
学生回答
投影展示:近几年高考题和考纲要求(略)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一、基础知识梳理
5分钟时间学生完成导学案“基础知识梳理”。
(略)
设计意图:学生回想洋流的概念、性质、成因、分类及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
二、考点突破
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在课前发下的空白图中绘制“全球风带模式图”和“大洋环流模式图”。
并用红色笔描画出暖流,用蓝色笔描画出寒流。
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绘制。
设计意图:复习全球风带分布;结合风带分布图和洋流模式图比较,理解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检查学生对寒、暖流的掌握情况,为分布规律的归纳做好铺垫。
师:比较这两幅图,思考:为什么赤道暖流与信风的方向并不完全一致?西风漂流与盛行西风的方向并不完全一致?
生: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师:由于陆地的阻挡和补偿作用,在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大洋环流模式图形成了。
(教师指板图解说)
设计意图:以洋流的成因为切入点,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
学生活动:结合“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冬季)”(课本图)在课前发下的“世界海陆分布简图”(图略)中绘制太平洋和冬季北印度洋中的大洋环流。
设计意图:绘制太平洋中的大洋环流,进一步理解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并注意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形成大洋环流圈;绘制冬季北印度洋中的大洋环流,进一步理解季风洋流的分布规律。
(北印度洋和南半球的中高纬度是两处特殊的地方,要特别强调。
)
投影展示两位同学绘制的成果,由学生进行评价,加强知识巩固。
师:记忆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简便方法“冬逆夏顺”(副板书)。
去掉南半球的部分,只看北印度洋区域,冬季洋流自东向西流,夏季洋流自西向东流。
针对训练:(导学案)
1、从有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应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右图中洋流L1、L2的流向可能是()
A.L1向东流,L2向东流
B.L1向东流或西流,L2向西流
C.L1向西流,L2向东流
D.L1向东流或西流,L2向东流
3、假若L1、L2流向相同()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夏威夷高压强盛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教师总结: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分布规律是常见考点。
主要题型有两种:季风洋流对航行的影响;据季风洋流的流向判断季节。
学生活动:试从大洋环流的方向和大洋东、西两岸洋流的性质两方面总结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投影展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略)(2分钟时间学生背诵)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学生活动:据世界气候类型和洋流分布图,思考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湿润气候和大陆西岸干燥气候的成因。
②对渔场的影响。
学生回答四大渔场的分布及成因。
教师总结:海洋生物是否丰富取决于这片海域的饵料是否丰富(副板书:饵料)。
鱼类的饵料是浮游生物,浮游生物的饵料是营养盐类,如果海水扰动强烈,海底的营养盐类会随海水扰动到达表层,就会形成大的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补偿流处海水扰动都非常强烈。
教师引导:上升补偿流形成的关键是离岸风的存在。
学生活动:绘制洋流剖面示意图表示秘鲁渔场的成因。
教师在黑板副板书处绘制正确的洋流剖面示意图。
小组合作探究: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还有哪些地方存在上升补偿流形成的渔场?
小组展示答案并说明理由。
师生总结: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可能存在上升补偿流形成的渔场。
针对训练:(导学案)2008年天津文综第4题。
(略)
3.对航海的影响以及对海洋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针对训练:(导学案)2010年安徽文综第27题、2011年江苏单科第10题。
(略)
设计意图:该知识点相对简单,通过高考题让学生明确出题方向。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应用。
准确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正确应用的前提,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尽量多的让学生动手动脑;注重了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方法规律的总结;用高考题作为针对训练题,增大思维含量,增强复习课深度;对于本节课的难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注重理解记忆,对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重点突破,对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读图析图、做高考题,当堂巩固,效果非常好。
但是对于高三一轮复习课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仍有欠缺,今后需继续摸索与改善。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 25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