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女的守宫砂没了,甄志丙真得手了?金庸否认了两次却被人无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龙女的守宫砂没了,甄志丙真得手了?金庸否认了两次却被
人无视
武侠故事中那些风光的场面大多留给了男主角,他们轻而易举地修炼神功,在天下群雄面前大展拳脚,最终还能抱得美人归,而书中的那些女子身上则或多或少有些悲剧色彩,甚至让人意难平,比如《神雕侠侣》中的女主角小龙女就是如此。
(小龙女剧照)
小龙女最终是与爱人杨过在阔别十六年后重逢,最终二人退隐江湖,成了一对神仙眷侣,似乎从这结局来看,还算是让人满意,但相信多数读者心中仍是有一根刺未被拔除,也无法拔除,那就是当年甄志丙对小龙女做出的恶行,至少那事是成了笔者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带着这份遗憾,笔者重新翻开《神雕侠侣》,却有了不同的理解,当年小龙女可能并未真的失身。
一、不见的守宫砂
说来也是可气,欧阳锋那大恶人没有被正道侠士杀死,沦为疯子之后便如同洗白了一般,结果他为了传杨过武功,将小龙女定身在无人之处,这才导致小龙女落入那甄志丙手中,不过金庸对于这段剧情的描述始终是如同蒙了一层纱一般暧昧,当然,即便是甄志丙真做了什么,他也不可能写得过于直白,不过金庸这么写,是否也算是为小龙女未遭毒手埋下一些可能性呢?
(小龙女、杨过剧照)
关于小龙女失身最直观的证据莫过于“消失的守宫砂”,金庸还特意借李莫愁的视角强调过这一点。
原著道:“伸出左手轻轻握住小龙女的手,右手捋起她衣袖,但见雪白的肌肤上殷红一点,正是师父所点的守宫砂。
李莫愁暗暗钦佩:'这二人在古墓中耳鬓厮磨,居然能守之以礼,她仍是个冰清玉洁……’当下卷起自己衣袖,一点守宫砂也娇艳欲滴,两条白臂傍在一起,煞是动人,不过自己是无可奈何才守身完贞,师妹却是有男子心甘情愿的为她而死,她仍守身如玉,难易之别,大相径庭,想到此处,不禁
长长叹了口气,放开了小龙女手臂。
”
这段剧情所表达的意思很直白,即“有守宫便没有失身,反之则已失身于人”。
(李莫愁剧照)
而当小龙女遭了甄志丙的毒手之后,书中也的确是强调了这一点。
原著道:“小龙女卷起衣袖,露出一条雪藕也似的臂膀,但见洁白似玉,竟无半分瑕疵,本来一点殷红的守宫砂已不知去向。
”
如此看来,小龙女还真是失身于甄志丙了?别那么丧气,其实金庸在书中解释过两次,甚至可以说是否定过两次。
二、金庸亲自解惑
众所周知,金庸故事一共有三个版本,连载版、三联版的故事可以说是漏洞不少,所以他后来又出了一版新修版,尽管新修版也算不上完美,却是填补了原本存在的一些漏洞,而且金庸似乎也是有意拔除读者心中的刺,特意解释了一番关于小龙女的守宫之谜。
(甄志丙、小龙女剧照)
在新修版《神雕侠侣》第七回末尾,金庸就加上了这么一段注解:“所谓'守宫砂’是我国古代民间的传统信念,据称以'守宫’和以朱砂及其它特种药材,舂烂成泥……则殷红一点,长时不褪。
该女子如嫁人成婚,或失却贞操,此'守宫砂’即隐没不现……古代官府或民间,常以此法判定刑案,或滥施私刑,少女冤枉受刑或竟丧命者为数不少。
近代医学已认定此法无医药学根据,不复采用……读者视之为我国南宋时代之民间迷信也,不必信以为真。
即在我国古代,官府亦常传召稳婆……亦不以守宫砂为真正鉴别根据。
”
所以作为本书的作者,金庸本人其实是对守宫砂鉴别女子贞洁的说法持否定态度的,守宫砂的消失,并不能证明小龙女已然失身。
三、小龙女的内心独白
金庸除了用文末的注解解惑之外,也在正篇剧情中以小龙女的视角亲自否定过一次“她已失身”的说法。
那是原著第二十回中,小龙女有了必死的决心,但她在死前却是想保留清白之身。
(小龙女、公孙止剧照)
原著道:“她早已有了以死相拚之念,是以喜服下暗藏双剑,只待公孙止救治了杨过,立时俟机相刺,倘若不胜,那便自刎以殉,决不将贞操丧在绝情谷中。
”
若她早已失身于甄志丙,又如何会突然来这么一句?可见当年发生的事并非读者所想,那甄志丙多半还是动了手,但也会惧怕杨过与欧阳锋回来,所以不敢真的毁小龙女清白,而小龙女也因常年深居古墓之中,根本不知男女之事,或许就连牵牵小手在她看来都到了足以私定终身的程度,这才误会了。
不论如何,金庸在书中的这两次回应算是为读者解惑了,笔者也更愿意相信小龙女依旧是清白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