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七教育联盟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七教育联盟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所有人都习惯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在信息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
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记录着你所有的活动,在公安机关的监控大厅里,通过多个摄像头的联动,你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
出入机场、车站,甚至住店的信息都被完整记录着,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再成立。
买房、买车、子女入学,你登记的个人信息早已泄露。
人们早已适应了隐私权被逐渐剥夺的信息化社会。
但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服务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
隐私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基本权利之一,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以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为代价。
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应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应该包括隐私权,这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普通用户的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份认证信息,例如我们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另一类是我们的内容信息,例如订餐、打车、购物等信息。
身份认证信息必须由用户本人绝对掌控,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甚至也不能让渡给政府,这应该是人工智能的一条铁律。
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身份认证信息一旦泄露和被坏人利用,就可能遭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危及到你的生命安全。
如此重大的事项,绝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
近年来出现很多知名网站泄露用户身份认证信息的案件,这些企业是有诚信的,但防护能力不够,被黑客抄了家。
我们订餐、打车、购物的内容信息呢?与身份认证信息不同,这部分信息就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为了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有时必须得让渡出去。
人工智能有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四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受数据驱动的,你不给它提供数据,它如何理解你的需求?又如何通过学习和推理为你提供精准的服务?
内容信息有时须让渡,但也要坚持“数据统计结果归商家,个人信息所有权归自己”的原则。
例如,使用滴滴打车 APP 时,我们个人用车的车型、时段、路线等信息会上传到滴滴公司的服务器,海量的信息形成了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这个统计结果归滴滴公司所有。
我们每个人都为这个统计结果贡献了九牛之一毛的数据,例如和平小区每月平均叫车量为 500 人次,住在和平小区的您为这个数据做了贡献,但您在和平小区叫车这个信息的所有权是您的,未经您的授权,滴滴公司不能使用。
有一次我老婆用我的笔记本电脑搜衣服,隔天我去办公室,一打开电脑,浏览器就给我推送了大量女式内衣,还特别标明这是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未经用户授权,商家不应该搜集用户的喜好习惯,即使收集了,那也只能用作统计分析
的原始素材,而不应借此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这违反了“个人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利用”的原则,是人工智能的滥用。
(摘编自新浪网《人工智能与隐私保护》)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信息社会中,我们都习惯了做透明人,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使我们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个人隐私全都不复存在。
B. 人工智能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不能为发展而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即隐私权,应正确把握好发展方向。
C.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否则一定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D. 人工智能通过你提供的数据,依靠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等环节,来实现为你精准服务的目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列举今天人们的私人信息或被动或主动地泄露的现象,进而提出人工智能如何正确发展的问题。
B. 文章把普通用户的信息分为“身份认证信息”和“内容信息”,逐层阐述人工智能如何做好保护隐私工作的问题。
C. 文章重点阐述了普通用户内容信息的保护问题,让读者明白“内容信息”的保护其实比身份认证信息的保护更重要。
D. 文章末尾举作者的爱人用他的电脑搜衣服的例子,指出商家通过侵犯人们“内容信息”的所有权来精准营销的现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但“内容信息”则必须让渡给商家。
B. 近年来不少知名网站,因为防护能力不够,抵挡不了黑客的攻击,让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泄露了出去。
C.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须把握好人工智能的使用尺度,既要用人工智能让用户享受到便利的服务,又不能滥用人工智能。
D. 今天,隐私保护不仅关系到隐私拥有者,也关系到隐私使用者。
要做好隐私保护工作,需要普通用户、
商家和政府等共同努力。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个人隐私全都不复存在”说法不符实情,第二段说的是“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再成立”。
B项,“人类基本权利即隐私权”有误,该说法缩小了基本权利的范围,文章第三自然段说“人工智能应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应该包括隐私权”,隐私权只是基本权利中的一个。
C项,“否则会遭受经济损失”说法绝对,文章第五段只是说“就可能遭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内容信息的保护其实比身份认证信息的保护更重要”错误,该说法与原文的意思恰好相反,根据文章第四、五、六等段落可知,“身份认证信息”应比“内容信息”重要。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用户的‘内容信息’则必须让渡给商家”理解有误,文章第六段“这部分信息……有时必须得让渡出去”,可见只是“有时”要让渡给商家,并非全都要让渡给商家。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滑雪
(美)罗宾·西尔弗曼
十二月初的某一天,我们一觉醒来,发现外面银装素裹,下了一场好雪。
十一岁的女儿艾瑞卡央求我:“妈妈,早饭后我们去滑雪好吗?”我也无法抵御滑雪的诱惑,于是我们穿戴整齐,向林肯公园高尔夫球场的大斜坡进发,那里是我们这个平坦城镇所拥有的唯一一座山丘。
我们到达目的地,小山顶上已经挤满了滑雪的人。
我们在一个瘦高个男人身边找到一处空地,这个男人也带着儿子滑雪。
那个大概四五岁的小男孩趴在雪橇上,正等着雪橇启动。
“爸爸,开始吧!”男孩大声地喊道。
男人转过身来,非常有礼貌地对我们说:“我们先滑,可以吗?”“赶紧去吧,”我对他说道,“你儿子已经急不可待了。
”我的话音刚落,那位父亲便猛地推了一下男孩的雪橇,雪橇顿时飞了出去!可是并非男孩的雪橇独自向下滑行,男孩的爸爸也跟在雪橇后面拼命地奔跑。
“他肯定担心他儿子的雪橇会撞上别人。
”我对艾瑞卡说道,“我们也要小心为妙。
随之,我们坐上了自己的雪橇,伴随着飘飘洒洒的雪花,我们嗖嗖地向山下滑去。
雪橇滑到山脚一条小河旁边,眼看就要撞上一棵大槐树,我们赶紧从雪橇上纵身跳下,四仰八叉地摔倒在雪地上,两人笑成一团。
“真过瘾!”我喊道。
“可是往回走得花很长时间。
”艾瑞卡提醒我。
的确如此。
当我们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山顶走的时候,我看见那个瘦高个男人也拉着雪橇往回走,他儿子仍然趴在雪橇上。
“看人家爸爸是怎样对待孩子的!”艾瑞卡对我说道,“我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吗?”我差不多快要喘不过气来,我对她说:“没门,我的小祖宗,你就继续往上爬吧!” 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个小男孩又开始准备往下滑了。
“爸爸,快,快,快!”男孩喊着。
男孩的父亲竭尽全力又猛地推了一下雪橇,然后跟在雪橇后面狂奔,到了山脚,他又开始拉着载有小男孩的雪橇往回走。
这父子俩就这样来来回回玩了一个多小时。
尽管我的艾瑞卡自己能爬山不需要我照料,可是我仍然累得筋疲力尽。
这个时候,滑雪的人们大部分都回家吃饭去了,山顶上的人已经少了很多。
最后,只剩下我们和身边的父子俩以及稀稀落落几个人还在那里玩。
我暗自思忖,到了这个时候,那位父亲大可不必再担心孩子的雪橇撞人了,尽管小男孩还小,可是让他自己拖着雪橇往回走一两次应该不成问题。
可是这个男人似乎不知道疲倦,一直心甘情愿带着儿子这样开心地玩着。
后来我忍不住朝他大声地喊道:“你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瘦高个男人转身冲我笑了笑,“他是一个脑瘫患儿,不能走路。
”这位父亲坦然相告,没有隐瞒。
我一下子愣住了,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在山上自始至终没见到男孩下雪橇。
他们玩得那么开心,一切看上去都很自然,我压根就没想到男孩竟然有生理缺陷。
尽管我不知道这位父亲的名字,但一周之后,我在当地报纸为我开的专栏里讲述了这个故事。
也许他本人,或者认识他的人看到了我的那篇文章,因为随后我收到了一封来信:亲爱的西尔弗曼夫人:和我儿子每天所做的努力相比,那天我在山上使出的力气根本不值一提。
对我而言,儿子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希望将来有一天,我能够像他那样坚强,哪怕只及他一半坚强我也心满意足。
(摘编自《新民晚报》,有删节)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描写了一次滑雪的经历,通过对滑雪时遇到的父子二人表现的描写,表达了对那位不知名的父亲的赞美。
B. 男人带着儿子滑雪时的速度非常快,“我”非常担心,但父子两人的滑雪技术很高,即使遇到危险时也
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
C. 文中以巧妙的反衬手法,以“我”即使不照顾女儿都感觉累得筋疲力尽,衬托了那位父亲滑了几次“似乎不知道疲倦”的表现。
D. 小说善于运用制造悬念的手法,读者伴随着“我”的思忖一直关注那位父亲为何拖雪橇不知疲倦,直到最后才明白真相。
5. 小说在刻画父亲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那位父亲给“我”的那封信,有什么作用?
【答案】4. B 5. (1)乐观坚强,充满热情:孩子脑瘫,滑雪很累,他都能够笑着面对;(2)爱孩子:为了让孩子开心,甘愿付出,不知疲倦;(3)坦诚:不对外人隐瞒孩子的病情;(4)礼貌待人:请求先滑雪时表现出礼貌态度。
6. (1)从人物上看,进一步突出了那位父亲对孩子的爱及对孩子坚强精神的敬佩;(2)从情节上看,交待了故事的结局,使结构更完整;(3)从主题上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乐观、坚强面对生活中的逆境的主旨。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人称,B项考核手法,C项考核美容,D项考核结构,其中B项,“父子两人的滑雪技术很高,即使遇到危险时也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与原文不符,从文中的信息并不能看出父子两人滑雪技术高。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要求分析父亲这个形象的特征,答题时注意梳理情节,然后根据情节概括人物的性格,此题可根据文中的“虽然孩子脑瘫,即使累他也能够笑着面对”“为了帮助孩子任劳任怨”“不对外人隐瞒孩子的病情”“请求先滑雪时表现出礼貌态度”等情节概括其“乐观坚强,充满热情”“关爱孩子”“内心坦诚”“礼貌待人”等性格特征。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此题要求回答文章在结尾安排那位父亲给“我”的那封信的作用,注意从人物、情节、主题的角度作答,从从人物上看,进一步突出了那位父亲对孩子的爱及对孩子坚强精神的敬佩;从情节上看,交待了故事的结局,使结构更完整;从主题上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乐观、坚强面对生活中的逆境的主旨。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低碳发展战略在交通领域效果显著,不仅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空气污染,而且能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拥堵,是双赢战略。
交通领域的碳排放主要是小汽车造成的,要减少小汽车的碳排放,可以从很多方面做出选择,最重要的是减少小汽车的使用,为城市交通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环保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车等非机动慢行交通方式;公共汽车、地铁、轻轨电车等能效较高的公共交通方式。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仍然保持着较高慢行交通比例,但随着城市小汽车拥有量增加,慢行交通的比例逐年下降。
丹麦哥本哈根在 90 年代慢行交通比例下降,但 2005 年后,自行车出行数量反超小汽车。
哥本哈根的经验很明显,单纯建设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个完整的高质量的慢行交通服务设施网络,才能保证形成完整的慢行交通系统。
(摘编自何柳《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战略》)材料二:
骑车出行为啥总不尽如人意?山西省社科院周洁表示,自行车道被占用的情况,近年来在国内各大城市都出现了。
她认为,随着机动车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原有的机动车道不够用,因此大量挤占自行车道。
加上当今以车为本的理念非常突出,城市规划过于重视快速路网建设,逐渐忽视了自行车道。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一位工作人员分析认为,自行车道之所以总是被迫“瘦身”,涉及规划和管理两个原因。
一方面,在新建道路规划过程中,忽视了自行车道;另一方面,交通管理不够精细,导致自行车道屡被占用。
针对广大居民对自行车骑行环境建设的需求,记者专门对北京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为调查结果:
(材料摘编自 2017.9.13《山西经济日报》刊文《自行车出行:路在何方?》,图表来源于李振宇、尹志
芳、廖凯、李超《北京居民自行车出行意愿调查与发展对策》)
材料三:
相关研究表明,步行或骑车去上班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
与乘坐私人交通工具上班的人相比,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的人,明显不太可能患有肥胖症、高血压和糖尿病。
目前,纽约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适合自行车出行,现有的街道已有 700 多英里自行车专用道和公园小道可供骑车,市区内的室内和室外自行车停车泊位也是增加不少。
此外,纽约市对骑自行车还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比如设立骑车资讯网站和电话服务平台;在健康公报上告诉市民如何“安全骑车”;制定“街道守则”,告诫市民骑车规则;在适当的地方设置骑车地图和指示标志,向骑车者指示哪里可以免费停车和休憩;在公园里设有纽约市步行计划,这些计划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规划了夏季步行街和周末步行街,以供大家步行、骑车和做其他运动。
过去 5 年,纽约市步行和骑车通勤的人数已翻倍。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新认识,“骑车出行正在成为一种时尚”,英国人对自行车的崇拜使得这个昔日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新时代的自行车王国。
如今的英国,自行车被视为一种占用空间小、能够保护环境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便快捷、绿色实用的交通工具,选择自行车出行更是一种能锻炼身体、使人更加健康的生活时尚,成为一个人受过高等教育,有责任心的表现,也是自信的表现。
(摘编自朱长青、郝生凤、车丽彬、黄俊《从健康的角度呼吁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发展》)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行车道被占用的现象,在我国各大城市都有出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居民的骑行,对我国推行城市绿色低碳出行方式不利。
B. 自行车道被占用,反映出我国交通领域规划和管理的问题,设立自行车专用道,加强交通管理是解决自行车道被占用问题的有效措施。
C. 根据图表可知,在骑行环境改善需求中呼声最高的是设置自行车专用车道,确保骑行安全,可见居民对骑行安全的重视。
D. 以车为本的理念造成了我国机动车量的爆发式增长,快速路网建设跟不上也是自行车道被忽视的重要原因。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交通领域低碳发展战略能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实现战略双赢。
B. 减少交通领域的碳排放最重要是减少小汽车使用,而建立慢行交通系统能有效减少小汽车使用。
C. 非机动车出行对人体健康有好处,步行和骑行人群很少罹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D. 设立骑行道路,增加室内外自行车泊位,加大宣传力度,有效提高了纽约骑行人数。
E. 受过高等教育,有责任心,自信的英国人才愿意选择自行车出行,英国人对自行车的崇拜使得骑行成为时尚。
9.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城市绿色骑行发展有哪几方面的建议。
【答案】7. D 8. AD
9. 个人:改变生活方式,选择绿色出行。
政府:加强宣传,完善自行车交通的规划和设施建设。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错误一见“以车为本的理念非常突出,城市规划过于重视快速路网建设,逐渐忽视了自行车道”,可知“我国机动车量的爆发式增长”不是“以车为本理念”造成的;错误二见“城市规划过于重视快速路网建设”,这说明“快速路网建设跟不上”有误,自行车道属于慢行交通。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曲解文意,提供完整的高质量的慢行交通系统和能效较高的公共交通系统才能有效减少小汽车使用;C项,应“与乘坐私人交通工具上班的人相比”;E项,曲解丈意,原文是“选择自行车出行已成为一个人受过高等教育,有责任心的表现,也是自信的表现。
”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
此题要求对促进城市绿色骑行发展提出的建议,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要减少小汽车的碳排放,可以从很多方面做出选择,最重要的是减少小汽车的使用,为城市交通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环保的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车等非机动慢行交通方式”“纯建设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个完整的高质量的慢行交通服务设施网络,才能保证形成完整的慢行交通系统”“此外,纽约市对骑自行车还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比如设立骑车资讯网站和电话服务平台”提出自己的建议。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
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
少为县吏,折节读书。
大平兴国二年进士
..,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洪州,恕以乡里辞。
改澧州。
澧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
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
会契丹引去,召入为户部郎中、户部副使,迁右谏议大夫、知澶州。
驿召为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
太宗谕以农战之旨,恕对曰:“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
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太宗曰:“卿第行,朕思之。
”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遂寝。
俄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
恕有心计,厘去宿弊,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
恕每便殿奏事,太宗或未深察,必形诮让。
恕敛板蹴缩,退至殿壁负立,若无所容。
俟意稍解复进,恕执前奏,终不改易,如是或至三四。
太宗以其忠,多从之。
迁礼部侍郎。
真宗即位,加户部,命条具中外钱谷以闻。
恕久不进,屡趣之,恕曰:“陛下富于春秋,若知府库充实,恐生侈心,臣是以不敢进。
”真宗嘉之。
咸.平.二年,帝北巡,充行在转运使。
俄以母老求解,拜吏部侍郎。
五年,知贡举。
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遂至赢瘠。
起.复.视事,迁尚书左丞、权知开封府。
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
真宗曰:“卿求一人可代者,听卿去。
”是时寇准罢枢密使,恕即荐以自代,遂以准为三司使,恕为集贤学士、判院事。
准即检寻恕前后改革兴立之事,类以为册,及以所出榜,别用新板,躬至恕第请判押。
恕亦不让,一一押之,自是计使无不循其旧贯。
(节选自《宋史陈恕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B. 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C. 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D. 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县官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男子 20 岁(成人)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取的。
名和字没有什么关联。
B.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C. 咸平,年号。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
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明清以前一个皇帝往往有多个年号。
D. 起复,指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丧尚未满期而应召赴任官职;也可泛指一般革职官员重被起用,文中是前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