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现代文阅读-第一章-科学类作品阅读-一、自然科学文阅读(共5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自然科学类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是这样的:
第一段:大多介绍说明对象,提出主要观点;
第二段:大多按时间顺序说明实验、研究过程,以及遇到的 问题;
第三段:大多解释科学原理;
第四段:大多展望未来前景,或说明科学将给人们带来哪些 好处,或说明我们将面临哪些问题。
所以我们做此类文章的时候应该要掌握以下的技巧:
1.认真品读原文,标记重要信息(文字的或符号的)。 重要的文字信息主要指具有特殊指代含义的代词、内涵丰 富的词语、中心句、过渡句、感叹句,指示语、概括语、情态 语、主旨语等。这些词语或句子往往对于揭示中心思想、表达 作者观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体阅读中不失时机地标记 它们,抓住它们,就等于抓住了做题的主动权。
三是阅读材料人文性、实用性会更强。自然科学类文章逐渐 带有很强的人文性,可读性很强,语文味更浓,如2016年的 《抗生素滥用是所有人的事》,可读性增强,更贴近生活。
【考纲解读】
根据2018年《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可知, 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其中考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八部分: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8)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答案】 A 【试题分析】 完成本题,要充分理解题目中“温暖”的含义,原 文侧重指出镭元素发现的价值和意义,故从物理性状上说其“放出电 光”既不符合事实,更不会是拟定标题的本意。故选A。
【例题3】 (2009年广东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现代 文,完成9~11题。
向居维先生道歉 黎先耀
全文见书本204页~205页
四、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
分析与归纳要恰当,前提就是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要正确无误。 要求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对有关的内容作出正确的分析与评价, 即能够正确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者能够通俗易懂地概述研究对 象的成因、科研成果的奥秘及价值。
【知识梳理】
自然科学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 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背景、 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 应用前景的文章。
温暖的蓝光 戴维·费尔津
全文见书本202页~203页
9.关于镭的发现过程,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贝克瑞尔发现没有曝光的底片被铀盐感光了。 B.居里夫妇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测量铀辐射能量的微小变化。 C.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只留下镭这个未知元素的空缺。 D.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铀、钋和镭。
理解信息容量大的句子,可运用语法分析和语言知识来理解,更为 重要的是要联系文中的信息点仔细作比较,要善于把一堆意思分解开 来逐点理解。
文中的关键语句,指的是对一段文字或全篇理解起关键作用的句 子。它常常与结构复杂的长句、词汇较专业的句子相交叉。
三、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文中的信息是通过语言来传送的,辨别语言信息,要读懂语句 本身的意思(对题目的语义和各选项的语义应先作正确领会)。 在此基础上,或许要抽象概括,或许要排除干扰信息。筛选文中 的重要信息,先要找相关信息群(与题目指令有关的语句),再思 考信息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与题目的关系,然后才能提取有效信 息。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概括起来,科技文的考查侧重于两点:一是理解与分辨,二 是筛选与整合。
二是科技文、社科文兼顾。阅读的材料每年只考一种样式, 要么是社科文,要么是科技文。实际情况表明,社科文阅读比 科技文阅读要容易,得分率也要高一些。两者交替命题,但这 个“交替”并不是绝对的你一年我一年,有时社科文会连考两 年,科技文也会连续考。所以,每年的复习,社科文与科技文 都要有所兼顾。这样做实际是进一步明确了考试阅读的方向: 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将通过有关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类 文章的阅读考查来实现,考查抽象思维能力,重点在理解和综 合分析能力。
A.斑马鱼实验测试鱼类在压力环境下是否因为情绪的变
化而产生体温的变化。
B.实验通过把斑马鱼困在鱼缸中央极小的渔网中来触发
斑马鱼的压力情绪。
C.受困的斑马鱼被释放后实验结果让科学家认识到了鱼类也存在“精神
性发热”现象。
【答案】C 【试题分析】从第4段“鱼类是外温动物,即冷血动物,它们需要 移动到一个与其身体内部生理状态相匹配的水温环境中去”得知,受 困斑马鱼游动到温度较高的领域是因为之前它们出现了“精神性发 热”。
【答案】D 【试题分析】第4段中“在此之前,科学家们认为蟾蜍和金鱼没有 显现出这种发热现象。而索尼亚研究团队将斑马鱼放在压力环境中进 行实验(将其困在实验鱼缸中央一个非常小的渔网中),发现事实并 非如此”。可见实验是证伪而非“证实”。
【例题2】 完成9~11题。
(2011年广东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
C.作者认为,不能因为居维叶的理论曾遭到批判,就否认 他的学说。
D.作者认为,对科学的态度应实事求是,有错误就应该承 认。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并不是因为“客观上符合进化论,对科学 发展有突出贡献”而向居维叶先生道歉,此项不能作为道歉的原因。
【答案】 C 【试题分析】 通过审题干,知道本题要求是选择“关于镭的发现 过程”,而选项C并不是“关于镭的发现过程”。而且,原来是“正好 填补了……一个空缺位置”,并没有指出是“唯一”的一个空缺,显然 也是错误的。故选C
10.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在实验中,居里夫妇从辐射能量的变大,推测铀矿中可 能含有新元素。 B.居里夫妇分离出了少量纯净的镭,用作实验室的照明 C.镭的蓝光在当时被认为是可以治病的,还具有某种装 饰作用。 D.镭的辐射损害了居里夫妇的健康,可见当时的科学家 对辐射的危害认识不足。
全文见书本200页
9.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持“鱼类很有可能拥有意识情感”
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鱼类能对水中恶劣的环境作出反应,有简单的行为技能。
B.鱼类的大脑和哺乳动物的大脑在杏仁核和海马体的进化起
源上是相同的。
C.有些鱼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有些鱼类会对有毒刺激物作
出反应。
D.有些鱼类在压力环境下出现了“应激性体温过高”现象。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科学类作品阅读
一、自然科学文阅读
【考情分析】
年份
题目及考点
分值
2013 年
《互联网是块单面镜》3道选择题,理解、筛 选整合、分析
9分
2014年 《鼓楼》3道选择题,理解、筛选整合、分析 9分
2015年
《胶东半岛上的特色民居——海草房》3道选 择题,理解、筛选整合、分析
9分
(1)文章中有关词语的理解。
(2)文章中有关重要句子意思的理解。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4)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
一、词语意思的理解
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实际上也是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有 的试题旨在考查对词语内涵的理解。这是理解原文的基础,也是读懂 文章的关键。有的题目是考查词语的指代义,也是要求确切把握词语 的内涵。
【答案】 C 【试题分析】 文章中的第三自然段中说“SL-9号彗星的发现 者推论”,“推论”并不能完全证实,而且C项中说是“多次”,文章 并无此叙述。
10.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作者向居维叶道歉的理由的一项 是( )
A.作者认为,居维叶的“灾变论”,客观上符合进化论, 对科学发展有突出贡献。
B.作者在编著《生物史图说》时曾批判了居维叶的理论, 如今感到有失公正。
二、句子意思的理解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要求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一般有结构复杂 的长句、信息容量大且词汇较专业的句子,以及对理解文章内容起关 键作用的句子。
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有时为了精确而周密地表达意思,往往在中心 语前加上限制语、修饰语,有时把几个相关联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 比较及分析,以说清事理,或得出结论。
以上是历年高职高考的题目、考点、分值以及所属的类型,从中可 以看出分值稳定,均是以客观题的方式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 含义、筛选文章信息、归纳文章内容等。2016年和2017年是自然科学 类文章,其他年份为社会科学类。
命题趋势:
一是考查要求不会变。《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是 能够对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进行“理 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E)”,三层八项要求。其中科技 文侧重考查前四项:
2016年
《抗生素滥用是所有人的事》3道选择题,理 解、筛选整合、分析
9分
2017年
《研究发现鱼类也拥有意识感情》3道选择题, 理解、筛选整合、分析
9分
2018年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3道选择题, 理解、筛选整合、分析
9分
文章类型 社会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 自然科学类 自然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
以上的内容与往年并无变化。从考试大纲的具体内容即可 看出,考查的难度是循序渐进的,也就是告诉考生平时应注重阅 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有扎实的阅读基础,然后慢慢提升阅读与鉴 赏的能力。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与平时课本所学的科技说明 文不同,高考不是考科技知识,而是“用科技知识考学生对语文 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即主要考查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从题型看,都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而且都是出三道题。针对的考 点大致有:
4.缩小范围,仔细取舍,选出答案。 实践证明,正确的作答范围一旦确定,一般都能比较正确地选 出答案;作答范围确定不当,失分也就理所当然。确定好作答范 围之后,要找出该范围中最能体现答案的骨干词句或核心信息, 对照题干要求,仔细取舍,科学连缀,直至选出准确的答案。
【典例精析】
【例题1】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11题。
2.凭借文中的重要信息,准确地概括全文。 通过第一遍阅读,对原文有了初步的印象,产生了一定的感 性认识。这时要趁热打铁,及时概括一下原文用了哪些具体材 料,这些材料证明了什么观点,这个观点是怎样证明出来的。争 取在第二遍乃至第三遍的阅读中实现控制原文的目标,千万不 能急于求成,草率了事。
3.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 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的答案一般与题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有的甚至就在题干的附近,及时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就等于 答对了该题的一半。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一些科学家认为,鱼类的大脑较小且简单,缺少负责 协调高层次信息处理的大脑 皮质,因此鱼类没有情 感和意识。 B.判断鱼类拥有情感和意识的标准很多,学习能力是其 中之一,许多鱼类通过学习能完成极其复杂的导航行 为。 C.在大脑杏仁核和海马体受损的情况下,鱼类和哺乳动 物都会出现类似的行为反应,这表明鱼类与哺乳动物 拥有类似的大脑功能。 D.科学家们之前对脊椎动物出现“精神性发热”现象作 出的结论,得到了索尼亚研究团队实验的证实。
【答案】A 【试题分析】从第2段可以得知:“那些认为鱼类没有此(情感和 意识)能力的科学家指出”,“鱼类……只有简单的行为技能”, “根据这一观点,鱼类对恶劣环境的反应只是一种条件反射”。说明 A项说法是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的观点。
10.关于索尼亚研究团队的斑马鱼实验,下列说法不符合文
意的一项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 从文中“居里夫妇分离出了少量纯净的镭,它在 夜间的实验室中闪闪发光”可以看出,居里夫妇分离出少量纯净的镭 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用作实验室的照明”,显然是曲解原文意思。故 选B。
11.下列对标题“温暖的蓝光”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 项是 ( )
A.镭能够放出电光。 B.镭具有辐射能量的特征。 C.镭的发现给科学界带来鼓舞与振奋。 D.镭的发现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期待。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SL-9号彗星撞击木星产生了巨大的能量,这引起了人类 的担忧。 B.彗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绝灭的观点,得到了一些科学家 的认同。 C.中生代地层的石灰岩里含有丰富的铱元素,证实了曾有 彗星多次撞击地球。 D.《埃里斯宣言》认为,近地小天体的碰撞对地球生态环 境和生命演化至关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