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自信第一课》教学设计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信第一课》教学设计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新疆军区医学校学习时的一次临床考试中,一位最著名的内科主任认真地听取了她的不同意见,给她该了分数,并表扬了她终于病情和病人的精神,使作者大受感动,也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任。
文章塑造了一个治学严谨的老先生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感激和尊敬之情。
课文语言平实,主要从神态、动作和语言这几个方面来具体描写人物,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例。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作者从神态、动作和语言这几个方面来具体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为什么这是带给毕淑敏自信的第一课,体会作者对老先生的感激和 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文中对老先生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作者对他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文中对老先生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作者对他的感激和尊敬之情。
学生: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大体了解课课文内容。
教师: 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简单介绍毕淑敏的情况。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
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
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国家一级作家。
内科主治医师。
北师大文学硕士。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并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汇报初读结果,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校正字音。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钝”“沧”“涕”“菌”“锥”“苛”“诲”这7个字都是形声字,但是认读都有一定难度,在认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准字音。
“菌”不能读成“jǔn”,“苛”不能读成“kě”,“诲”不能读成“huǐ”。
“纤”是个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n”。
)
2.学生讲生字老师补充,检查预习成果。
(重点解释一些词语的意思。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恩”和“思”、“衷”和“衰”“哀”、“诲”和“悔”等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别;“冤”字是上下结构,下边是个“兔”字,别丢掉最后一笔“点”。
)
3.学生汇报自己思考的课文大意
四、再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思考:P74第1小题“快速浏览课文,了解相关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三个问题的答案都能在文中直接找出来,1969年“我”从北京到西藏当兵;1972年“我”来到乌鲁木齐新疆军区军医学校上学;老先生说明了考试扣分的理由之后,“我”觉得冤枉是因为在5000米以上的高原气候恶劣,病员出现高烧等一系列症状时不用抗生素,很可能合并细菌感染。
等到临床上出现明确地感染征象时才开始用抗生素的话,就来不及了,病员的生命已受到严重威胁了。
老先生只给“我”的分数改过来是因为“我”在高原情况下使用抗生素的做法是正确的,还因为“我”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不是因为教授自己知识的老师是权威就放弃自己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