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生活_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说课稿
(一)说教材
“细胞的生活”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

通过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理解到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其他微生物(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结构成的。

既然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基础和相对应的功能特点,那么细胞是怎样实行正常的生活的?本节以通俗的类比、演示实验和典型的事例让学生实行自主性探究,主要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能量转换器。

本节课是前三节的延续,而且为下一章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教材特点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对教材实行了重新的整合,将本节课分两个课时完成,所以,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能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理解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描述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以问题探讨“生活中拌凉菜为什么会有水渗出的“为切入点,通过“燃烧头发”演示实验、多媒体动画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课堂习题反馈,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能量转换器。

教学难点: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朝气蓬勃,好奇心强,富有探索的热情和欲望,通过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已经具有的一定的细胞知识,日常生活中对于物质和能量及生命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这些对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

但本节的能量转换等内容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教学中要注重借助生活实例、演示实验、比喻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实例或资料实行观察、分析、讨论,完成概念的学习过程。

(三)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重要学科。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理解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本课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很多知识也不太好理解。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实行知识的迁移,把复杂、抽象的内容变成学生熟悉、简单的事例。

此外,采用类比、演示实验、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主动思考,避免单纯讲授。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我在教学过程努力做到,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
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所以,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水平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个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环节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我们人每天要实行很多生命活动,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细胞是如何实行生命活动的呢?
2、讲授新课:(35分钟)
(1)我以演示实验和生活现象为切入点,导入新内容。

物质由分子组成:从演示实验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考虑:将一滴蓝墨水滴入到一杯清水中,为什么整杯水都会变蓝?从而引出:蓝墨水扩散到水中,物质由各种颗粒组成,我们称这种颗粒为“分子”。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实行探究,使思维方向性更加清晰。

(2)细胞中有哪些物质:我们人生活需要物质,人是由细胞组成的,所以细胞的生活也同样需要物质。

从生活现象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考虑:
a、在拌凉菜的时候菜中渗出的水从哪儿来的?凉菜为什么会有淡淡的咸味?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细胞中有水、无机盐等。

b、演示实验:“燃烧头发(有机物)”。

首先,提出问题:燃烧后留下什么物质?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分组讨论,得出有机物这个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演示实验为切入点,让学生融入实验气氛中,亲自体会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突出了教学重点。

(展示、研讨、小结、随堂检测)
(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在这个过程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是一个教学重点,那么,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出问题:“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进出?”播放动画,学生通过观察动画结合书中图文,分析讨论,选出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引导得出准确结论: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展示、研讨、小结、随堂检测)
(4)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能量转换中的作用:本部分的内容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为什么汽车加油才能跑?”“人每天得吃饱饭才能运动?”从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入手,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具体的内容形象化。

(列举生活实例介绍能量的不同存在形式和转换途径。

从宏观层面帮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加强直观认识。


过渡:既然生物体的能量来自于细胞,那细胞中的能量从何而来?又是如何转化成生物能够利用的能量的?提问引出本课题。


进一步提问分析:为什么说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又是如何获取营养和能量的?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出示图表解释动、植物体的能量转换过程及相应的能量转换器。

最后小结:如果我们把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生命活动的细胞比作一辆汽车的话,那么叶绿体就相当于加油站,提供燃料;而线粒体相当于发动机,将燃料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驱动汽车开动。

对本部分内容进行类比小结,使抽象的事物变的具体,易懂。

(展示、研讨、小结、随堂检测)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4、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5、布置作业:
6、教学反思:本节课很多内容是通过教师的展示实验完成,我认为更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体验实验过程,通过体验,学生能够真正的融入其中,他们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