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健全的人格
【摘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需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品德修养培养的重视,以促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良好品德,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综合发展。

”在此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关注对语文基础知识讲解传授的重视,更需要重视挖掘语文教材中和人格教育相关的教育元素,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鉴于此,本文就从阅读教学、古诗文教学、作文教学三个维度来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健全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爱国情感培养的重视,要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及文化品质培养的重视。

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浸润下,多数中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重点通常集中在对知识的传授上,教学内容也多以考试重点、难点为主,对于学生人格品质、综合素养培养的关注度则相对较少。

而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心态、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此时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认知能力,并且开始形成对事物的自我认识,但其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仍然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表面现象的影响与迷惑,从而产生不良行为。

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对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视,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十分必要。

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三个维度来探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开阔眼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都是经过教育部、教育专家学者精心挑选、有育人价值的优质内容,这也给教师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及良好素
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与平台。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日常及教学中就需要以阅读
内容为出发点,通过“情”、“理”两个维度来展开教育培养,一方面要引导学
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知识内涵,另一方面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从阅
读中了解自己、分析自己、改变和提升自己,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文章
而获得正面的感染熏陶,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

例如,在阅读学习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通过有感
情朗读、以多媒体音乐、图片辅助的方式来渲染课堂氛围,带领学生体会作者对
于济南冬天景色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切入点,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更多关于祖国山河的美景、不同的自然风光景色,同
时还可引导学生相互分享自己家乡的美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家乡、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地方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再如,在学习
八年级上册《背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文
章所传达的情感。

之后,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方式为学生播放近期网络上的热门
视频“父亲的五元午餐”,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更深刻的理解父亲对子女如山一
般沉重感的爱。

之后,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以“座谈会”的方式来让学生谈一谈
自己和父亲的故事、父亲对自己关爱的表现等等,让学生带着对父亲深深的爱走
入文章,并在此情形下再次去品味父亲送别儿子、艰难买橘等等细节描写所蕴含
的感情,加深学生对于父爱的感悟。

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能够最大限
度的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阅读感悟,从而可达到培养
学生良好思想观念、提升学生健康人格水平的效果。

二、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古代文化的传承,其在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方面
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充分加强对古诗文教
学的重视,以古诗文为媒体,给予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等正确价值理念的
培养及渗透;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领悟文化的精髓、并在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
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促使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教师可以在进行文
章内容讲解时,可以重点为学生讲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内涵,
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不同流合污”品质的赞美,了解作者本身所具备的高洁品质以及开阔胸襟。

以此来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再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诵读少妇之任蜀州》这首诗时,教师可以从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入手,带领学生体会使人所表达出来的豁达情绪及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境界。

让学生在诗文的引领下,感受诗文中所传达出来的深厚友谊,体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感情,或者阅读中、观看视频中遇到的令人感受到深厚友谊,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诗文和学生生活的融合,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共鸣,修正学生的道德品行。

再者,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完成文章内容的初步讲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理解认知来分成两个组别,一组支持愚公的做法,一组为反对愚公的做法,然后让各组自主去收集、整理资料,并在课堂上展开“辩论”,通过辩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愚公精神”的理解,从而逐步塑造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三、在写作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阅读和写作都是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写作是有效的输出途径,也是学生表达自我认知、自我情感的有效手段,在培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鲁迅曾说:“写作离不开精炼技巧,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人格及进步的思想。

”这也体现了写作教学中,真情实感、真实心灵的重要性。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虽然在严峻的升学压力下,必然要为学生传授一定的写作技巧,但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完善情况、情感丰润情况。

在进行写作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强调真情实感的重要性,并且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各类关于人格的题材内容,从而在写作过程中为学生渗透人格教育、正面思考,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了《背影》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以及网络视频“父亲的五元午餐”来写一写自己的体会,或者以“我的父亲”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以这样的方式实现读与写的结合、认知与感悟的结合,从而将抽象的感知以具体的文字方式表述出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父爱的体会,为学生人格品质的塑造提供助力。

再如,对于毕业班的学生而言,面对严峻的升学考试压力,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紧张、压力、迷茫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初三,我想说”为主题来写一篇文章,
通过静思、写作,来倾吐自己的情感、担忧;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则需要认
真进行评改,并给予学生必要的点评、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帮助学
生振奋精神、明确努力的方向,这也就在无形中实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健全人格培育的重视已经成
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

为此,中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应试理念
下一切以考试为主的教学关键,积极寻找语文教材中蕴含的育人价值,从阅读、
写作、古诗文教学等各个方面来实现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子恒. 激活思维,延伸高效语文的无穷美景——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运用
思维导图力促课堂有效生成[J]. 孩子天地, 2016(019):42.
[2]余新坚.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J].
求知导刊, 2019(2):131.
[3]苏子恒. 激活思维,延伸高效语文的无穷美景——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运用
思维导图力促课堂有效生成[J]. 中华少年, 2016(19):42.
[4]杜惠敏. 探究生命课堂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J]. 中华辞赋, 2019(4):177-178.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立项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培
养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号FJJKXB20-12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