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冰糖葫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教案冰糖葫芦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教材《快乐生活》第五章《甜蜜的味道》,详细内容为“冰糖葫芦”。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并认识传统的民间小吃冰糖葫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制作冰糖葫芦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冰糖葫芦的制作过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视频、制作冰糖葫芦所需的食材和工具。

2. 学具:围裙、手套、竹签、水果(山楂、葡萄、草莓等)、糖浆、油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各种美味的冰糖葫芦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喜欢的水果。

2. 讲解冰糖葫芦的制作过程(10分钟)
利用PPT和视频,详细讲解冰糖葫芦的制作步骤,让幼儿了解并记住制作过程。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5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制作冰糖葫芦所需的食材和工具,以及
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4. 动手操作(10分钟)
每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冰糖葫芦。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幼儿安全。

5. 随堂练习:展示作品,分享快乐(5分钟)
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冰糖葫芦,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增
强团队协作意识。

教师对每组幼儿的制作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强调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
1. 冰糖葫芦制作步骤
2. 制作冰糖葫芦所需食材和工具
3. 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制作冰糖葫芦,记录制作过程和感受。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冰糖葫芦的画。

答案:发挥幼儿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冰糖葫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了解其他民间小吃,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
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教学难点:冰糖葫芦的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详细补充:冰糖葫芦的制作步骤包括挑选水果、清洗水果、串水果、熬糖浆、裹糖衣等。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详细阐述每一步的要点,如挑选水果时要选择新鲜、成熟的水果;清洗水果时要彻底去除农药残留;熬糖浆时要注意火候,避免糖浆熬煮过度变苦。

还要强调注意事项,如使用竹签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刺伤手指;裹糖衣时要迅速均匀,以免糖衣凝固后不均匀。

二、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详细补充:教具方面,PPT和视频要结合冰糖葫芦的制作过程,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学具方面,围裙、手套等要确保每位幼儿都有,以保证操作过程的安全与卫生。

准备足够的食材和工具,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制作。

三、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
详细补充:在动手操作环节,教师要确保每位幼儿都了解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幼儿的安全。

同时,鼓励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作业设计
详细补充:作业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

第一项作业让幼儿
与家人共同制作冰糖葫芦,旨在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增强亲子互动。

第二项作业是绘画,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
养他们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过程中,语言要清晰、简洁、生动,语调要富有感染力,
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可以适当提高语调,引起幼儿的关注。

二、时间分配
1. 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实践操作环节时间充足,以保
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动手操作。

2. 控制好课堂节奏,避免过快或过慢,保持课堂氛围活跃。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鼓励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回答。

2. 针对不同问题,给予幼儿适当的思考时间,避免急于给出答案。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等,创设吸引人的情景,激发幼儿
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丰富,但要注意在讲解过程中,是否清晰地传达了重点和难点,以及幼儿是否容易理解。

2. 教学方法:在实践操作环节,是否充分关注到每位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及时指导。

3. 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幼儿是否积极参与,以及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4.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