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与重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与重构
近年来,信用评级机构成为了金融行业中备受瞩目的存在。


着网贷、P2P等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兴起,更是引发了信用评
级机构的高速发展,但伴随而来的问题却也越发显著。

许多人认为,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难度较大,因此需要重构。

一、信用评级机构的现状
信用评级机构的运作一般都是由公司进行,它们可以利用债务
发行人提供的账户信息、统计数据及其他相关信息,对发行人的
信用价值进行评定,进而推出相应的评级结果。

最终评级结果被
供给不同的用户使用,包括投资人、保险公司、机构投资者等。

被评级对象包括企业、金融机构、国家和地方政府、特定资产
池等。

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它们提供了审慎的
风险管理及吸引投资、优化金融市场的各种服务。

在这个意义下,信用评级机构支持了市场的发展和开放。

二、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
尽管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性无可厚非,但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

下面是几种情况:
1. 利益冲突
信用评级机构常常被指责存在与投资银行间的利益冲突。

评级
公司收费而这些收费是由发行人支付的,这给了这些发行人一定
的影响力。

同时评级结果影响发行人的借贷成本表现和风险管理,这些发行人又是评级公司的重要客户。

由此,评级公司可能存在
利益冲突,而这些冲突可能存在于某些投资银行和发行人之间。

2. 批评和诉讼
过去几年中,有不少投资者曾因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误遭受了重
大损失。

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一些奇怪的信用评级行
为引起了社会的普遍批评。

诸如这些情况也凸显出,信用评级机
构的分析方法和具体情况评估存在明显缺陷,有一定的问题。

3. 评级标准
一些专家指出,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问题较为复杂,等级的分配可能是经验主义或滥用,而不是有效科学的。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公司曾在被评级以S&P AAA等级时候发生了破产。

4. 监管缺陷
信用评级机构与传统的金融机构和其他实体规制机构相比,其监管监察相对保守。

没有正确的监管队伍或法规使得国家对于其风险和其长期发展都感到不安。

此外,一些国家的普通监管还有国际监管咨询顾问和银行家竞争,虽然不影响信用评级机构本质上的问题,但也难以避免出现识别问题和经济利益问题。

三、监管与重构
为解决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生产监管、合规审计和内部监管等方面的做法。

通常市场力量不能解决此类问题,政府应该依靠政策引导和强制监察,避免资本、路径障碍,减少跨市场种类的互相污染,减少投资者的脆弱性和快速的契机。

其次,应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并强制应用标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这些标准应该依据科学逻辑进行设计,确定评级等级的达成条件和过程中的调整原则。

监管部门还需要研究制定更加详细的评级管理制度、守则等相关法规。

最后,应该重视国际间的行为标准,包括营商环境和监管环境等标准。

建立全球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信用信息分享和售后服务系统,尽力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和数据的广泛性,帮助消除真实化与利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上的矛盾。

只有这样,监管与重构才有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