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测试卷含答案(精选5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测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公转产生。
2.夏至日当天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最,冬至日当天正午时分物体影子
最,冬至日到夏至日,影子逐渐。
3.“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这就意味着越是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5.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从外到内依次是、、。
二、判断题
6.在同一时刻,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7.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占据了,海洋占比大约是71%。
()
8.用橡皮泥模拟地球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
9.如果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在转,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那表明地球在自西向东转动。
10.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动的学说称为“日心说”。
11.我们全国的小朋友看到且出的时间是相同的,也会在相同的时间内坐在教室内上第一节课。
12.在我们的家乡,同一根电线杆夏天正午的影子比冬天正午时的影子长很多。
13.地球距离太阳近时北半球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北半球是冬季。
()14.植物开花的时间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绝大多数在每天的开花时间是相同的,这种相同是植物长期适应昼夜更替影响形成的。
()
15.不同的动植物有不同的生物钟。
生物钟是影响生物生理的节律。
三、单选题
16.托勒密的观点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假说中的()。
A.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17.“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观点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静止不动的D.地球是球形的
18.温州某学校测得正午学校操场上旗杆的杆影最短的一天是一年中的()。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19.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顿20.“傅科摆”可以证明()。
A.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B.地球在自转
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D.以上三种都可以证明
21.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
A.一样的
B.陆地部分薄海洋部分厚
C.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22.下列叙述属于昼夜交替对动物产生的影响的是()。
A.刺猬冬眠B.猫头鹰夜间行动
C.兔子受惊逃跑D.鸟类迁徙
23.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最正确的解释是()。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公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24.5月8日下午2时,壮壮的爸爸坐飞机前往美国纽约出差,飞行约1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此时美国机场显示的时间竟然还是5月8日下午2时。
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地球在不停地自东向西自转
B.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美国机场的时钟在12小时之前停止了工作
D.美国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
25.大伟同学在“用橙子模拟地球自转”的活动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吸管模拟地球自转的轴B.用橙子的果肉模拟地核
C.用橙子的横切线模拟赤道D.吸管应垂直于横切面插入橙子26.一年四季,从夏季到冬季,同一地点同一物体的正午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
A.B.
C.D.
27.下列最适合制作地球模型的物体是()。
A.长方体B.透明球体C.正方体D.不透明球体
28.用手电筒和乒乓球做地球昼夜交替模拟实验,乒乓球模拟的是()。
A.月球B.地球C.太阳
29.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球体,已经超过40亿岁
B.在模拟实验中,即使“地球”自转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也是相同的C.在地球上,南半球是白天的时候,北半球还是黑夜
D.地球仪倾斜是因为地轴倾斜角度始终都在变化,为了提醒人们注意观察
30.认为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同绕太阳运动的学说是()。
A.地心说B.日心说C.天论D.天圆地方说
四、连线题
31.模拟地球自转这个实验中,不同材料或动作各代表什么?用线连起来。
红色纸片地球
围成一圈的同学们太阳
按某种方向转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
先看到红色纸片先迎来黎明
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地球自转
五、综合题
模型可以用来研究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等。
在《地球的运动》单元中,小明搭建不同的地球运动模型,如下图所示,来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32.下列关于地球的信息中,无法通过地球运动模型来体现的是()。
A.形状呈球状B.不停地自转C.绕太阳公转D.超过40亿岁
33.下列四种地球模型中,主要用来研究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的是()。
A.地球自转模型B.地球结构模型
C.地形分布模型D.海陆分布模型
34.在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时,小明最好用()来模拟太阳。
A.激光笔B.篮球C.手电筒D.日光灯35.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分别表示“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的四种假设。
请写出模型①所表示的假设。
36.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中,最符合托勒密“地心说”理论的是()。
A.模型①B.模型②C.模型③D.模型④37.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中,与地球在宇宙中的真实运动最接近的是()。
A.模型①B.模型②C.模型③D.模型④38.小明研究“四季变化对生物行为的影响”,可以当作支持证据的是()。
A.公鸡打鸣B.大雁迁徙C.蚂蚁搬家D.老鼠偷食
39.小明研究“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可以采用()。
A.模型①B.模型②C.模型③D.模型④40.我国古代在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规律时,专门使用的天文仪器是()。
A.罗盘B.圭表C.日晷D.滴漏41.在探究“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时,小明需要调整地轴的倾斜方向。
你认为,小明应该怎样调整地轴的倾斜方向。
请写出一条建议。
42.有人说,四季的形成与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有关。
请举出一个事实进行反驳。
43.利用四季成因进行解释。
比如,四季是地球公转中地轴倾斜不变造成的。
六、实验探究题
44.如下图所示,箭头表示太阳光。
①~⑥分别代表6个不同的城市,回答下面问题。
(1)在图A中用阴影画出处于夜晚的地区。
(2)图A中处于中午的是。
(3)图B的甲所指的位置是处于(填“A极昼”或“B极夜”)。
(4)图B中,城市5和城市6最先迎来黎明的是。
(5)6月21日是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在半球。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昼夜变化;四季交替
2.【答案】短;长;变短
3.【答案】托勒密
4.【答案】自西向东;东边
5.【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6.【答案】错误
7.【答案】正确
8.【答案】错误
9.【答案】正确
10.【答案】错误
11.【答案】正确
12.【答案】错误
13.【答案】错误
14.【答案】正确
15.【答案】正确
16.【答案】A
17.【答案】D
18.【答案】B
19.【答案】A
20.【答案】B
21.【答案】C
22.【答案】B
23.【答案】D
24.【答案】D
25.【答案】B
26.【答案】A
27.【答案】D
28.【答案】B
29.【答案】A
30.【答案】B
31.【答案】
【答案】32.D
33.A
34.C
35.涉及“地球不动,太阳公转/绕地球运动”的合理回答。
仅涉及太阳公转,或地球不动的部分正确的回答。
36.A
37.C
38.B
39.C
40.B
41.可以使地轴与地面夹角为66.5°,北极点指向北极星附近。
42.利用事实进行反驳。
比如,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公转轨道接近圆形。
43.略
44.【答案】(1)
(2)④
(3)B
(4)⑥
(5)北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测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
1.指的是用电器工作时单位时间内的耗电量大小,它的单位是,符号是。
2.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
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
3.1820年,丹麦科学家发现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会发生偏转。
4.丹麦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通电的导线周围能产生。
5.电磁铁是由和组成的装置。
电磁铁也有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有关。
6.小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是电流并电流的方向。
二、判断题
7.电能不是种天然能源,而是从其他能量转化而来的。
()
8.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
9.功率为1000瓦的电器,1小时的耗电量是1度。
()
10.我们可以用指南针、线圈制作的电流检测器检测废旧电池是否有电。
() 11.将导线拉直在自由旋转后静止的指南针的上方并沿着指南针指示的方向放置,当导线突然通电时,指南针会偏转。
如果将导线换成铜芯的,指南针不再偏转。
12.电磁铁是一种将磁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
13.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就越弱,反之则越强。
()
1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没有关系。
()
15.小明用力转动小电动机的轴,发现点不亮小灯泡,说明它没有发出电来。
()16.三峡电站发出的强大电能是由水的动能转化来的。
三、单选题
17.随着高楼大厦的不断建立,高空抛物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头顶安全”,轻者受伤,重
者危及生命。
这是因为正在从高空中下落的物体拥有巨大的()。
A.机械能B.光能C.电能D.化学能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和光不能直接让物体运动,所以它们都不是能量
B.煤、石油、天然气中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C.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只有通过电能才可以相互转化
19.在工作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下列用电器最省电的是()。
A.B.
C.D.
20.奥斯特实验中,通电导线旁小磁针的偏转现象证明了()。
A.电能可以转化成磁能
B.磁能可以转化成电能
C.电和磁可以相互转化
2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磁针偏转的实验中,电能除了转换成光能、热能,还转换成了()。
A.磁能B.化学能C.声能
22.下列操作中,可以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最大的是()。
A.立放
B.横放
C.横放
23.下列磁铁中,切断电源没有磁性的是()。
A.磁铁B.圆形磁铁C.电磁铁D.环形磁铁
24.电磁铁可以通过改变电池连接方向和线圈缠绕方向来改变自身的南极(S)和北极(N),以下几个图示中,钉帽(粗的一端)磁极与其他两组不同的是()
A.
B.
C.
25.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的是()
A.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B.换粗铁芯
C.增加线圈圈数D.增大电流
26.下列材料中,可以用来制作电磁铁的是()。
①导线②铁丝③指南针④铁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7.如图所示,光滑的地面上有一辆小车,上面放一个条形磁铁,左侧地面固定一螺线圈,当开关闭合时小车向右运动。
如果将条形磁铁的S极靠近螺线圈,则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小车向左运动B.小车向右运动C.小车静止不动28.如图所示,为了让小电动机转动起来的转子改变转动方向,我们可以()。
A.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
B.多用几个磁铁
C.多用几节电池
29.小电动机内的转子实际上是()
A.磁铁B.线圈C.电磁铁D.铁芯30.小明第二站来到能量转化区,体验了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植物储存的化学能
B.小明踩单车时,人体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自行车的动能
C.发电机发电时,电动机的电能特化为合行车的功能
31.我们转动手摇发电机时,可以使小灯泡发亮。
这一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A.动能—电能—光能
B.化学能—电能—光能
C.化学能—热能—光能
四、综合题
32.能量。
电动玩具小汽车,利用电池驱动电动机工作,达到小车前进的目的。
请运用《能量》单元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玩具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
A.太阳能B.化学能C.动能D.核能(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利用的相互作用转动。
(3)仔细观察下图甲,给转子线圈通上电流,小电动机的转子会不会产生磁性?。
(填“会”或“不会”)
(4)比较图乙和图丙这两个转子,转的快一点的是。
(填“乙”或“丙”)为什么?。
(5)如果想让转子转的更快一些,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写在下面横线
中。
小明将一根长导线缠绕在一枚螺栓上,制成电磁铁。
他按右图所示的方式来组装电磁铁电路。
他接通电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变化。
(每空2分,共22分)
33.下面四种材质的螺栓,可以用来绕制电磁铁的是()。
A.铜螺栓B.铝螺栓C.铁螺栓D.塑料螺栓
34.在这个电路中,小明需要在①位置安装一个()。
A.小开关B.小灯泡C.电池盒D.指南针35.制作电磁铁时,要剥去导线两头的塑料皮,主要是为了让导线()。
A.出现光泽B.容易导电C.变得更短D.产生磁性
36.电路通电后,②位置处的导线中的电流怎样流动?请在上图中用箭头线画出。
37.电路通电后,导线下方的磁针最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A.磁针被吸在导线上B.沿顺时针方向不停地旋转
C.磁针从支架上掉落D.产生一定角度的水平偏转38.通电导线会让附近的磁针运动起来,这个现象最初是由()发现的。
A.牛顿B.爱迪生C.奥斯特D.列文虎克
39.在通电导线使磁针运动起来的过程中,能量转换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A.电能→机械能B.电能→机械能→磁能
C.电能→磁能D.电能→磁能→机械能
40.小明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下面是他的实验记录。
要知道“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可以选用()的数据。
A.实验①和②B.实验①和③C.实验①和④D.实验③和④
41.如果小明在实验中准备的回形针数量不够,可以用()来代替。
A.铁垫圈B.橡皮泥C.玻璃珠D.泡沫球42.分析比较上表中的实验②和实验④的数据,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43.利用实验②和实验③的数据,为什么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请作出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功率;瓦特;W
2.【答案】动能;化学能
3.【答案】奥斯特
4.【答案】奥斯特;磁场
5.【答案】铁芯;线圈;电流方向;线圈缠绕方向6.【答案】接通;改变
7.【答案】正确
8.【答案】错误
9.【答案】正确
10.【答案】正确
11.【答案】错误
12.【答案】错误
13.【答案】错误
14.【答案】错误
15.【答案】错误
16.【答案】正确
17.【答案】A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A
21.【答案】A
22.【答案】A
23.【答案】C
24.【答案】C
25.【答案】A
26.【答案】B
27.【答案】A
28.【答案】A
29.【答案】C
30.【答案】C
31.【答案】B
32.【答案】(1)C
(2)磁;磁体间相互作用
(3)会
(4)丙;此处磁场强
(5)增大电流等
【答案】33.C
34.A
35.B
36.图略(箭头向左)
37.D
38.C
39.D
40.B
41.A
42.电流大小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43.实验②和实验③的线图匝数和电池数量都不同。
不能判断是否对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产生影响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测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
1.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用力点。
2.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和的结构特点。
3.车轮是一种轮轴,由半径较大的和半径较小的组成。
4.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有、。
5.斜面都能,坡度越小越,坡度越大越
二、判断题
6.用镊子夹东西很方便,所以镊子是省力的工具。
()
7.生活中常见的水龙头、扳手、滑轮都可以看成是轮轴的变形。
()
8.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斜面坡度越大越省力。
()
9.书本和电脑传播信息的效果是一样的。
()
10.上翠屏山,直接上山和绕着盘旋公路上山相比较,前者费力但走的路程短,后者省力但走的路程长。
11.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
12.螺丝刀拧螺丝属于轮轴的应用,用它撬瓶盖就属于杠杆的应用。
13.使用工具的作用主要是省力或方便。
14.纸工剪刀剪纸片、水果刀刚水果皮时,它们都是机械。
15.从斜面上拉物体比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省力。
16.理发师用的剪刀刀头长而手柄短是为了省力。
三、单选题
17.扳手拧螺帽应用的是()工作原理。
A.杠杆B.轮轴C.斜面
18.在下列生活场景中,所使用的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羊角锤拔钉子
B.开瓶器开瓶盖
C.筷子夹食物
19.如图,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沿A、B两个斜面匀速拉动同一物体至相同高度(A、B两个斜面的光滑程度等情况-样) ,测力计的读数是()。
A.一样大B.在A斜面拉动时大C.在B斜面拉动时大
20.书籍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书籍制作技术的发展依次经历了()。
A.雕版印刷→手工抄写→活字印刷
B.活字印刷→手工抄写→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手工抄写
D.手工抄写→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21.小明用剪刀将一个纸箱裁剪成合适大小。
下面是纸板在剪刀刀刃上的不同位置,裁剪时最省力的是()。
A.B.
C.D.
22.小明将打包好的箱子用手推车运到附近的快递站点,手推车上的()装置在搬运过程中起到了省力的作用。
A.扶手B.车轮C.车架立杆D.载物平板
23.一根木棍可以有很多的用法,以下用法包含了杠杆原理的是()A.支撑小树B.擀面条C.撬动大石头24.下列工具中,最适合取出完整核桃仁的是()。
A.核桃夹B.羊角锤C.剪刀
25.自行车上有许多简单机械,车把手属于()。
A.斜面B.轮轴C.滑轮
26.吃饭用的筷子属于()。
A.省力杠杆B.费力杠杆C.不省力不费力杠杆
27.若想制作印章“明”,应在刻板上画()。
A.B.C.D.
28.“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句话,反映的是()原理。
A.斜面B.滑轮C.杠杆
29.关于信息的传播,下列()说法是不科学的。
A.书籍是最好的传播信息的工具
B.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快速,大大加快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
C.由纸、印刷、信息结合而成的工具和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梯
D.视频相比文本,在传播信息时更生动直观
30.下面工具中,哪个是费力杠杆()
A.尖嘴钳B.订书机
C.核桃夹D.钓鱼竿
31.绿化带里,园艺工正在修剪灌木,为快速方便地修剪好灌木,应该使用的是剪刀是()。
A.B.
C.D.
32.下列机械中,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是()
A.天平和定滑轮B.钓鱼竿和定滑轮C.杆称和天平四、连线题
33.把下面物品和它所应用的简单机械原理用线连起来。
五、综合题
34.工具与技术(一)。
(1)用削笔机削铅笔时,先要收拢耳夹使夹笔孔变大(类似剪刀结构如图丙),才能将铅笔插入固定,其中耳夹运用了()的原理。
A.轮轴B.斜面C.杠杆D.其他(2)夹紧铅笔后,转动摇柄,就能把铅笔削尖,其中摇柄运用了()的原理。
A.轮轴B.斜面C.杠杆D.其他(3)如果将图乙摇柄圈起来的部分(摇柄臂)略微伸长,其他结构都不变,此时再去削铅笔所需要的力度比没伸长之前()。
A.更省力一点B.省力情况不变
C.更费力一点D.费力少一点
(4)削笔刀能将铅笔削尖的原理是因为削笔刀内部安装了滚刀,仔细观察滚刀的形状,它运用的原理和小刀的刀刃一样,都是利用了()的原理。
A.轮轴B.斜面C.杠杆D.其他35.如图所示,小明用杠杆移开院子里的大石头,取出珍藏在石头下的彩色玻璃珠。
(1)撬动大石头时,杠杆A点位置相对不动,称为()。
A.支点B.固定点C.阻力点D.用力点(2)如上题图所示,小明分别在杠杆的B点位置和C点位置向下压,来撬动大石头。
比较两者的用力大小,()。
A.无法判断B.B点更省力
C.C点更省力D.用力大小相同
36.印刷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1)把活字印刷的主要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
()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
()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
()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园盘均匀压印。
(2)简单说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印刷术发生了哪些改变?
37.小明组有4块高度分别为10cm、20cm、30cm、40cm的木块,该小组同学把一块长度为60cm的木板分别搭在这4个木块上,形成A、B、C、D四个斜面,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斜面将200克的物体拉到斜面顶端,得到如下数据:
(1)该小组在实验中,采用高度不同的木块是为了形成()不同的斜面。
A.坡度B.宽度
(2)下列哪种情况最省力()。
A.B.C.
(3)生活中,我知道运用了斜面原理的例子还有许多,如高速公路立交桥的引道、、等。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支点;阻力点
2.【答案】斜面;杠杆
3.【答案】轮;轴
4.【答案】杠杆;斜面
5.【答案】省力;省力;费力
6.【答案】错误
7.【答案】正确
8.【答案】错误
9.【答案】错误
10.【答案】正确
11.【答案】正确
12.【答案】正确
13.【答案】正确
14.【答案】正确
15.【答案】正确
16.【答案】错误
17.【答案】B
18.【答案】C
19.【答案】B
20.【答案】D
21.【答案】D
22.【答案】B
23.【答案】C
24.【答案】A
25.【答案】B
26.【答案】B
27.【答案】D
28.【答案】C
29.【答案】A
30.【答案】D
31.【答案】D
32.【答案】A
33.【答案】
34.【答案】(1)C
(2)A
(3)A
(4)B
35.【答案】(1)A
(2)C
36.【答案】(1)④;②;①;③
(2)印刷术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后随着机械的发展出现了油墨印刷、电子印刷。
37.【答案】(1)A
(2)C
(3)螺丝钉;电锤的钻花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测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
1.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和,并研制了许多对付它们的药物和方法.使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得到遏制,大大提高丁人
们的健康水平。
2.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
家。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中间、边缘,
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制
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5.我们还可以利用培养微小生物。
鱼缸里的水变绿的原因是大量繁殖的结果。
二、判断题
6.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7.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8.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9.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10.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11.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12.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13.有些细胞能够帮助我们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
14.为了便于观察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15.发霉的苹果削掉坏的部分,剩下的部分仍可以吃。
()
16.牛奶变酸奶是因为酸奶里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
17.因为霉菌使馒头、衣服等物品发霉,所以霉菌对人类没有一点好处。
()18.洋葱表皮上的细胞像一个个小房间,中间的小黑点是液泡。
()
19.要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需要把可能含有微小生物的水滴在载玻片上做成玻片标本才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
三、单选题
2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有关。
A.长度B.凸度C.面积
21.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B.C.
22.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
A.触角B.复眼C.鼻子
23.如图所示是用()观察到的大肠杆菌。
A.电子显微镜B.光学显微镜C.放大镜24.下列方法中,观察到的图像放得最大的是()。
A.移动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
B.移动放大镜与观察者眼睛之间的距离
C.调整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25.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酸奶的制作离不开微生物,微生物对人类有利也有害
B.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C.水中的草履虫、蚊子、使面包发霉的霉菌都是微生物
D.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非常细小
26.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
A.
B.
C.
27.馒头发霉的条件是()。
A.温暖、干燥B.寒冷、干燥C.寒冷、潮湿D.温暖、潮湿
28.下列物体中,适合用放大镜观察的是()。
A.月相变化B.蚜虫的身体特征
C.植物叶片上的气孔D.花粉颗粒的表面特征
29.有两块放大镜甲、乙,直径分别为3cm、5cm,则放大倍数较大的是()。
A.放大镜甲B.放大镜乙C.一样大D.无法确定
30.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片叶子,视野最大的是()。
A.肉眼B.放大镜C.显微镜D.三者一样大
31.下面不能作为草履虫是生物的证据的现象是()。
A.草履虫形状像一只鞋子
B.在培养液中加入肉汁后,草履虫会聚集摄食
C.在培养液中草履虫悠闲地游来游去
D.在培养液中加入食盐后,草履虫四处逃窜
四、连线题
32.连线题
把下列昆虫的触角与对应的昆虫用线连起来。
蚕蛾
天牛
蝴蝶
蝗虫
五、实验探究题
33.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的观察不同,这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
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需要先把观察材料制作成玻片标本,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以下器材,请将合适的器材填在横线上。
载玻片盖玻片碘酒滴管清水小刀吸水纸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