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九下《大道之行也》word表格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
礼记
解释加粗的词。
①选贤与能②讲信修睦
③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④男有分,女有归
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
学生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二课时
导入
3
检查预习
5
精讲新知
15
巩固新知
20
作业布置
2
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VCD、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设计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导入
3
检查预习
5
精讲新知
15
巩固新知
20
作业布置
过程与方法: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题目
大道之行也
总课时
1
学校
临江一中
教者
张洪福
年级
八年
学科
语文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2011年月日—月日




《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在本单元中的课文,大多讲述了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编者将它安排于此类文章中,同时读者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三课时
导入
3
检查预习
5
精讲新知
15
巩固新知
20
作业布置
2
板书设计


学 案 设 计
年级
学科
设计人
审核人
课题
总课时
课型
时 间
2011年 月 日——月 日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2)教师分层指导朗读。
(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
(4)全班齐读课文。
讨论下列问题,形成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板书设计
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板书文题)
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
学情分析
主要运用点拨法、读书指导、探究法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点拨,才有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
读书指导是对朗读所提出的要求。
本文的一些开放性探讨题目,可运用这种方法,同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




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