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头颅侧位片定位X线摄影的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技术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6月 第3卷第11期
虽然这三种检查方法对颈椎病的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3],但X线检查较CT和MRI检查相比,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检查迅速等优势,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影像学中将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定为:颈椎的正常曲度消失,甚至变直,少数为反曲;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增生或有骨刺形成,多见于第4或第7椎体及钩突;后纵韧带钙化,呈条状、串珠状或不规则斑点状;椎间孔变小或形状不规则;个别椎体滑脱;个别椎管变窄[4]。

以往,常规X光所摄取的颈椎正侧位片及双斜位片能够明确颈椎生理曲度有无异常、后纵韧带有无钙化、骨质有无增生或骨刺形成,不仅对患者颈椎稳定性的诊断准确率较高[5],对明确颈椎病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但是,常规X光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片在明确寰枢关节是否出现脱位或缺失、齿状突有无骨折、第七颈椎的横突是否过长、有无颈肋、钩椎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或变窄、颈椎在进行伸屈时异常活动度是否正常时,由于组织器官的重叠,影像清晰度较差,部分影像不易观察,尤其是对于颈椎病早期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漏诊率较高。

而动态X光片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常规X光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片所显示不清的征象,有助于明确颈椎病早期的诊断。

除此之外,经临床研究显示,在颈椎病的早期,由于颈椎间盘发生变性,小关节软骨也出现了退行性变性,导致椎体排列失稳,尤其是寰枢关节处稳定性减退[6],动态X光片检查能够通过观察齿状突和枢椎棘突轴钳有无重叠率及前屈侧位片有无成角位移及水平位移,从而明确椎体排列有无失稳,尤其是寰枢关节处的稳定性来明确颈椎病早期的诊断,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对疑似早期颈椎病的患者实施动态X光片检查不仅诊断准确性高,还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检查迅速、无创伤性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伟,赵清河.X光片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02(02):453.
[2]卢凤银.X光片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医药前沿(临床研究),2013,8:194.
[3]刘广军.X光片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疗效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0):122-123.
[4]周卫锋.CT结合X光片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24(10):71-72.
[5]吴婷婷.X光片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4):123-125.
[6]高德刚.动态X光片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运用[J].医学信息,2011,24(4):2450.
牙齿不仅是咀嚼器官,也是语言功能的重要辅助器官。

牙齿的规整性在容貌和心理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畸治疗指的是对牙齿和颌骨间、上牙齿与下牙齿间、上颌骨与下颌骨间的异常关系进行矫正,也包括矫正与其相联系的神经肌肉。

口腔正畸离不开影像的辅助,X线头影测量分析是口腔正畸科及口腔颌面外科进行临床诊断、治疗设计、科学研究的重要辅助手段[1,2]。

为使头颅侧位片定位点,如耳点及眼耳(FH)平面的准确性、左右下颌角区的重叠等结构显示及精准测量,笔者经过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总结出一套实用、准确、快速的摄影儿童头颅侧位片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追踪、随访、搜集我院2015年09月—2018年09月期间,符合条件口腔正畸患儿50例,术前、术后均利用X线曲面体层全景机行拍摄头颅侧位片3次以上。

患儿年龄3~15岁,平均9±4.2岁,其中男28例,女22例。

1.2 摄影设备及检查参数
采用Planmeca口腔全景X线机拍摄头颅侧位片,拍摄时釆用标准位置。

摄影参数具体为:电压66kV,电流12mA,曝光时间18.7s。

1.3 摄影方法
拍摄时取站立位,眶耳线平行地面,两上肢自然下垂放于大腿两侧,摄影全过程要求患儿口腔位于安静状态,保持上下磨牙轻咬合。

年龄在较小患儿,时常不自主的运动,需让其家属穿上铅衣站在患儿前面,用手扶着患儿肩部,保持其体位标准。

1.4 显示及观察内容
参照李雅静及邵金陵等人研究[3,4],确定标志点:确
儿童头颅侧位片定位X线摄影的体会
刘建双
(昆明市儿童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34)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口腔正畸中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的摄影技巧。

方法:追踪、随访我院2015年09月—2018年09月期间,口腔正畸患儿术前、术后利用X线曲面体层全景机行头颅侧位定位摄片50例,然后对其X线片进行质量评价与分析。

结果:50例患儿均于术前、术后行2次以上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

通过定位片,均能清晰观察骨性标记点,能通过头颅侧位片进行人工描图、定点、测量,标记及测量结果符合临床需求。

结论:头颅侧位片定位能直观的、科学的了解颅、颌、面、牙软硬组织结构的情况,方法简便易行,临床意义显著。

【关键词】口腔正畸;头颅定位片;X线摄影
【中图分类号】R8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9)11-0085-02
85
影像技术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6月 第3卷第11期
定鼻根点(N)、蝶鞍点(S)、眶点(Or)、前鼻棘点(ANS)、上齿槽座点(A)、上中切牙点(UI)、下中切牙点(LI)、下齿槽座点(B)、颏前点(Po)、颏顶点(Gn)、颏下点(Me)、D(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中心点)、下颌角点(Go)、关节点(Ar)、髁顶点(Co)、颅底点(Ba)、机械耳点(P1)、解剖耳点(P2)、后鼻棘点(PNS)、软组织额前点(Gs)、软组织鼻根点(Ns)、鼻尖点(Pn)、鼻下点(Sn)、上唇突点(Ls)、下唇突点(Li)、颏唇沟点(Si)、软组织颏部最突点(Pos)、软组织颏顶点(Gns)、软组织颏下点(Mes)。

标记点的确认通过3名以上多年从事口腔正畸的主治医师共同勾画。

2 结果
50例患儿均于术前、术后行2次以上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

通过定位片,均能清晰观察骨性标记点,能通过头颅侧位片进行人工描图、定点、测量。

所有标记点及测量数据由3名以上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完成。

术前、术后拍摄图像清晰,解剖定点基本可标,人工描绘点及骨性标记点间距值进行术前术后对照,术后与正常患儿对照。

术后对照采用秩和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0例患儿术前术后所有标记点统计,可标记点及标记准确性达90%。

标记点及人工描图符合临床要求,测量数据指导对其进行顺利、有效的口腔正畸。

3 结论
因口腔疾病与患儿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临床表现和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因此治疗时必须先通过x线机检查以详细了解患者口腔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正畸治疗方法。

在正畸治疗开始前医师首先要进行详细介绍,讲解正畸治疗的优势以及可行性,使患者有心理准备,能够保证治疗期间患者更高的配合度。

其次,还需要要做好患儿及家属的辐射防护,减少重照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传统X线片的影像,没有放大失真,图像与真实物体的比例为1:1,也没有两侧或前后结构的重叠,因而图像质量更清晰,也便于准确测量。

对于骨性结构不是很明了的患儿,往往会采用双侧侧位片,通过经验及解剖结构进行准确标记。

头颅侧位片精准标记标志点在临床口腔正畸术前谈话、制定手术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术中有不可预知的困难时还可以根据标记点调整及优化方案,术后可以通过标记点与标记点间间距测量数据与正常同龄患儿对照等有着重要意义。

且该方法简便可行,设备要求较低,值得在偏远山区及医疗不发达地区推广。

【参考文献】
[1] Ríos-Rodenas M, de Nova J, Gutiérrez-Díez MP, et al.A cephalometric method to diagnosis the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abnormalities in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patients. J Clin Exp Dent,2015,7(1):153-158.[2] Lenza MA, Carvalho AD, Lenza EB, et al. Radiographic evaluation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by means of four different cephalometric superimposition methods.Dental Press J Orthod, 2015,20 (3):29-36.
[3]邵金陵,林 珠,刘燕萍,潘风.X线头影测量人工定点的准确性研究.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19,(2):82-83.
[4]李雅静,刘志杰,苑芳连,等.头颅侧位片和 CBCT 头影测量差异性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16,24(5):268-271. [5]李果,王虎,巴凯,杨振宇,等.数字化头影测量图像中正常人软腭形态的多样性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29,(2):136-138.
[6]王敤,宗弋,胡洪英,王帅,肖遥,王虎.651名唇腭裂患者腭咽闭合状况数字化头影测量片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29,(4):228-23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心肌缺血的发病率愈来愈高,医学领域用来检查和诊断心肌缺血的手段也越发多样化,现代超声显像和传统心电图检查仍是最基本和最常规的检查诊断方法,广受临床医生的欢迎。

经作者多年经验总结,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相关性好,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两者诊断差别的原因,将其有机结合、互相补充,更科学、客观、准确地诊断心肌缺血,以达到借助心电图检查提高现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评价心肌缺血对照分析
王 强
(甘肃省通渭县中医医院 甘肃 定西 7433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心肌运动变化与心电图ST-T改变结合诊断心肌缺血的临床优势。

通过对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紧密结合,提出更新诊断依据,更科学、客观、准确地利用现代超声显像诊断心肌缺血。

方法: 对100例临床可疑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对照诊断结果,分辨相互异同,分析原因,归纳总结。

结果:通过对两种检查结果的对照分析,得出心肌缺血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结果不完全一致,结合心电图ST-T 改变,认定室壁波幅增高是超声诊断心肌缺血的依据之一。

结论:传统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诊断心肌缺血在临床应用中各树一帜,超声工作者将两者有机结合、科学分析、准确诊断,减免了对心肌缺血患者的漏诊和误诊,提高了利用超声显像诊断心肌缺血的能力。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肌缺血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9)11-0086-02
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