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6.1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案(1) 北师大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及结论:
种子内部贮存的营养成分:水分、无机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发育成熟的、活的而且完整的胚,有足够的供胚发育的营养储备,有生活力的种子,不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
活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提示:你曾经利用课余时间播种和培育过植物,根据亲身体验和从农作物播种工作中所受到限制的启发,尝试对问题作出解释(即假设)
再启发学生谈谈“你见到过的种子是什么样的”“种子是怎样变成小苗的”“小苗要多久才长到能够开花”“结的果实是怎样长成的”“果实里是否有种子,种子多不多”等等。接着,指出:“现在我们对这些问题还有很多方面不能说出,或说不清楚。下面就让我们从了解种子开始。
演示多种形态类型的种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拿出准备于这节课做解剖观察的种子交给学生,提出活动和学习的要求,及时指导学生解剖和观察种子结构。最后,小结种子的基本结构,也可让学生来概括。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6.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案(1)北师大版
课题
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教学
目标
1、描述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并指出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2、描述种子萌发时形态变化的过程,能用适当的方法将种子培养成幼苗。
3、指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及其营养贮存的主要结构,能用合理的方法探究种子中含有的各种成分。
教师设疑:“我们种的种子是否都萌发了?”让学生汇报观察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混有良好种子、死种子、瘪种子、损胚种子的培养结果,指出:“我种下的所有种子,在同一培养装置里,它们有萌发的也有不萌发的,那么不萌发的原因在于环境条件呢,还是在于种子内在条件呢?”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说明判断的理由。然后教师小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应该有哪些。接着,教师提出“种子中储藏的营养物质应该有些什么成分?”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和依据。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以前学习的有关植物体生活的知识,“想想细胞里没有水分储存能不能活?没有无机盐时营养够不够?有机物在细胞里起什么作用?最后,按教材中给出的”探究方法“来实验证实有关猜测。
学生提出猜测和依据。
教师启发
学生制定实验计划,并实验计划。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回忆分析、探讨合作问题
参考书中给出的提示,各小组设计对照实验
并按方案实施
交流、归纳实验结果。
先由学生说种子的结构,再由教师提出“种子若长成幼苗,其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在学生报告的基础上教师拿准备好的“萌发过程”课件演示给学生看。
二、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条件
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观察:
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水膨胀,胚萌发时种皮破裂脱落→胚根突破种皮,发育为幼苗的根→胚轴伸长(下部伸长时,子叶出土,上部伸长时子叶留土)→胚芽出土,发育成幼苗的茎叶→子叶(无胚乳时)萎缩,或胚乳萎缩。
种子萌发的条件:实践证明,播种到土壤里的种子,并非都能够萌发。种子的萌发既需要必要的内在条件,又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3、将实验装置③和④的实验结果加以比较,你又得出怎样的实验结论?
4、假如上述装置中每瓶只放一粒种子,实验结果会怎样结论又怎样?
学生报告他们各自在课外的观察。
师生共同画出种子萌发过程的图。并用文字概括规律。
教师提问,学生报告情况。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培养结果。
学生观察
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
教师提出相关问题。
4、指出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中的三个要素,能对萌发条件各要素的作用作出合理推断。
重点
认识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难点
使学生对种子的萌发过程建立起具体、生动的形象认识。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法说明
导入新课:
生活史:是指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是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即从一粒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到幼苗的根、茎叶的发生和生长,再到成熟植株的开花、传粉和受精,最后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方法步骤:
1、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⑴观察种子的外形。
⑵剥离种皮
⑶观察胚根、胚轴和胚芽
⑷绘出大豆种子结构的示意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⑴观察玉米种子的外形
⑵剖开种子观察种子的纵剖面。
⑶滴加碘液,观察胚及胚乳。
⑷绘出玉米种子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3、小结:
⑴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和胚
⑵双子叶植物:胚有两片子叶,子叶中贮存着养料。
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种子萌发应采取单因素实验法,要设置对照。
可选用的材料器具有:4个小锥形瓶(或其他可替代器皿)、清水、电冰箱、绿豆或花生等种子。
可供参考的一组实验计划,请讨论该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对该实验计划的结果作出预测。
讨论:1、比较①和③的结果,你的结论是什么?
2、比较②和③的结果,你的结论是什么
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幼苗的?什么样的种子萌发能够形成幼苗?种子萌发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认识种子是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
一、活动:观察种子的结构
目的要求:
1、解剖和观察大豆、玉米等种子,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
2、学会处理和解剖种子的方法,掌握观察种子的程序主。
材料器具:
浸泡过1D的大豆和玉米等种子、放大镜、解剖刀、镊子、白瓷盘等
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较、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分析综合。
⑶单子叶植物;胚只有一片子叶,有胚乳,胚乳中有丰富的养料。
教师展示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学生观察
教师提出目的要求。
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器具。
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观察
学生绘图
教师指导
学生观察
学生绘图
学生总结
教师引导
教师种子的结构内容进行小结。
本节课的引入新课我从“生活史”的呈现来创设情景。用课前准备的标本或挂图、来演示一个植物体的“种子→幼苗→成熟植物体→开花→结果→种子”的变化经历,当学生已明白了植物一生中要经过一个“从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历程时,再给出“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基本概念。
活动:探究种子的营养成分
探究问题:种子萌发与其储藏的物质有关系。
假设:种子中可能贮存着无机物和有机物
制定实验计划
实施实验计划:
1、将部分种子置于试管里用酒精灯烘烤,观察现象。
2、烘烧种子,观察现象。
3、用水反复揉洗面团,观察沉淀物,判断该物质的成分。
4、先将种子烘烤一会儿,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