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王第1课时》课件(完美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皱纹 历尽沧桑 衣着 贫穷 表情 善良
老王
作者简介
杨绛,本名杨季康,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 学者,作家钱锺书的夫人。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 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文革”后主 要的散文创作成果是《干校六记》,记述作者1969年底 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另一个 随笔集《将饮茶》,有一部分也写到了“文革”期间的 遭遇,但更有价值的,是回忆亲人往事的内容。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老王
第一课时
问题导入
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
明星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所以我们关注他们;伟人因为 做出了非凡的成就,所以我们关注他们;亲人因为和我们血脉 相连,所以我们关注他们……但是,我们接触得最多的,还是 那些最不起眼的普通人。
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何依据?
作品简介
《干校六记》没有正面描写干校里摧残人性的大事件,而只是通过 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小事、琐事,以个性化的审视角度反 映那个特殊的年代与知识分子的命运。
作品以轻盈空灵的笔调,刚柔相济、热中见冷的情思,看似漫不经 心却浑成一体的结构,平淡朴素而又耐人寻味的语言,形成一种独特的 艺术魅力,展示了一位老作家的赤子之心和善良美好的情怀,从而也为 散文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样式。
不幸的人 善良的人
3.老王在生活上是一个这么不幸的人,但他在精神上又是如此善良 的人。他为作者一家做了那么多的事情,那么,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怀抱 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同情,感激
4.但是当老王去世以后,作者说她总觉得不安,多年以 后她终于明白这种不安的原因是什么。
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 这里的“幸运”是相对的幸运。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 此外就没有什么亲人。(情感孤独)
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身体残疾)
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后来我坐车跟老王闲聊的时候,问他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
住那儿多年了”老王没有直接回答“是”或者“不是”,而是说“住
居 那儿多年了”,他的这个回答隐含着什么意思?他不太认可那是他的
词义
塌败:塌陷破败。 滞笨:呆滞笨拙。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愧怍:惭愧。 伛: 弯(腰)曲(背)。 翳: 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老王其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认识老王,并用课文中的原句填表。
职业
家庭 状况 身体 特征
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单干户还要受人排挤,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3)送来鸡蛋和香油。
朗读8~16段,说说在老王为“我们”所做的事情当中, 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①“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个 词如果换成“站立”好不好?
不好,是要突出老王的单薄、不灵活,像照片镶 嵌在相框里一样。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②“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 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 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肖像描写,表现老王久病之后的干瘦脱形。 比喻的手法,借僵尸骷髅外表的恐怖、干枯形象,贴切
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的折磨而变得外表恐怖、干瘦和衰弱的 特点。
5.为什么作者会有愧怍的情感,是因为他们不够关心老王吗?我们一家为 老王做了些什么?
A.常常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三轮车。 B.送老王鱼肝油。 C.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 维持生活。 E.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整体感知
“我们”对老王很关心,总是在尽自己的努力关 心他的生活,他眼瞎给他鱼肝油,他生活贫困,他再 客气,我们都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文中认识了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老王,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像“老王”这样的人。他们居住 在繁华都市的穷街陋巷,生活在贫困乡村的偏僻山野,他们 渺小得就像沙漠里的微尘,卑微得如同荒野里的小草,他们 从未有过轰轰烈烈的业绩,却都拥有人间最美的真情。我们 应该像作者一样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在这样一些普通人身 上。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字音
蹬( dēnɡ ) 绷( bēnɡ ) 肿胀( zhàng ) 塌败( tā ) 骷髅( kū lóu ) 翳( yì )
捎( shāo ) 惶恐( huánɡ) 取缔( dì ) 伛( yǔ ) 滞笨( zhì ) 愧怍( zuò )
布置作业
描述“老王” 请同学们课下回忆一下,你身 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 善良的人吗?请用文字把他描述出 来。
老王
哥哥去世,侄儿没出息——孤苦伶仃
苦
田螺眼,夜盲症—————买卖不好
③“强笑”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要强笑? 对于老王送我们东西感到于心不安,也为老王的善良和不幸感 到心酸与悲伤,故而欲笑又笑不出,只能“强笑”。 ④“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 头”,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 夸张。再次强化老王临终前的形象,身体非常的虚弱,表现他 生活上的苦境。
2.从对老王其人的了解和老王与我们一家的交往中,你能 体会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住 家。
条
住了多年的地方,却不被认为是家,这意味着什么?家是什么?
件
家是有亲情有亲人的地方,老王没有亲人,享受
不到亲情,老王没有家。淡淡的一句话,渗透着老王
浓浓的辛酸。
1.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老王为作者一家做了什么事情。 (1)送冰:比前任送的大两倍,冰价相等,车费减半。
分析句子: “压根儿”从来没有想过要占便宜,表现老王的老 实善良。
杨绛和钱锺书在“文革”时同样也饱受折磨,他们被批斗、被抄家、 被剃光头,还要打扫厕所卫生,在身体和精神上饱受摧残。那是一个非常 特殊的年代,是一段不堪回首、无比痛苦的历史。当时社会气氛异常紧张 ,更不用说去关心像杨绛和钱锺书这样被打成“反革命”的学者了。所以 老王才会哑着嗓子询问作者,但老王也把作者一家的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对作者也充满了同情和关怀,所以他才会不想收作者一家的钱。他的 行为充满了一种人道主义的光辉。
听读课文
请大家听《老王》课文录音并跟读,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Biblioteka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背景简介
《老王》创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 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时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 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 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 照样尊重作者夫妇。因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了作者 的脑海之中。
(2)送钱锺书看病,担心他看病钱不够,不想收他们车费。
①老王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在这里, 老王为什么会哑着嗓子问,为什么不像平常谈话一样问?
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
②这篇文章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学者、作家被打成反革命右派, 受到了非人的待遇。他们不能正常地工作,每天除了要做 繁重的体力活之外,还要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批斗, 受到别人的歧视,承担难以忍受的精神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