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山文化简介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
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
红山文化是位于辽宁西部距现代五千多年的农业文明,也是中国已知出现最早的文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
1921年,红山文化遗存被发
现;1935年,对热河省赤峰红山后遗址进行发掘;1956年,提出红山文化的命名。
20世纪
70年代末,在辽西地区开展大规模的调查,发现近千处遗址,并对辽宁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与朝阳市宣布联合对红山文化进行申遗。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
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
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
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
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
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
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
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
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
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
已出现结构进步的
双火膛连室陶窑。
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
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
房址为
方形半地穴式,分为大型与小型。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
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
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
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
玉器制
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
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
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
翁牛特旗三星他拉中华第一
龙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
其后,在邻近地区发
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
已发现并确定属
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
其内涵丰富,拥有一大批造型生
动别致的玉器,多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
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
红山,意为红色的山峰。
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
传说内蒙赤
峰的红山,原名叫九女山。
远古时,有九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于是九仙女惊慌
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洒在了山上,因而出现了九个红色的山峰。
蒙元时代,蒙古
族人叫它为乌兰哈达。
汉译为红色的山峰。
所以,后来都叫它“红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