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的生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的生字
一、嗡(wēng)
1. 词性。
- 拟声词。
2. 释义。
- 形容昆虫飞动等声音。
如“蜜蜂嗡嗡地飞着”。
二、朗润(lǎng rùn)
1. 词性。
- 形容词。
2. 释义。
- 明朗润泽。
“朗”有明亮的意思,“润”表示滋润、润泽。
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描绘出春天到来时山变得明亮、滋润的样子。
三、酝酿(yùn niàng)
1. 词性。
- 动词。
2. 释义。
- 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文中“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混合、交融,为春天的到来做准备。
四、卖弄(mài nòng)
1. 词性。
- 动词。
2. 释义。
- 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略带贬义,但在文中“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这里的“卖弄”属于贬词褒用,写出鸟儿欢快、活泼的状态。
五、喉咙(hóu lóng)
1. 词性。
- 名词。
2. 释义。
- 咽部和喉部的统称。
是人和动物发声的器官。
六、应和(yìng hè)
1. 词性。
- 动词。
2. 释义。
- (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如文中“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描绘出春天里各种声音相互呼应的和谐景象。
七、嘹亮(liáo liàng)
1. 词性。
- 形容词。
2. 释义。
- (声音)清晰响亮。
例如“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写出了短笛声音的清晰响亮,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八、烘托(hōng tuō)
1. 词性。
- 动词。
2. 释义。
- 本指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象鲜明。
文中“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这里是指通过灯光来衬托出夜晚的安静和平。
九、静默(jìng mò)
1. 词性。
- 形容词。
2. 释义。
- 寂静;没有声音。
文中“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里的“静默”写出了草屋在雨中安静的状态。
十、风筝(fēng zheng)
1. 词性。
- 名词。
2. 释义。
- 一种玩具,在竹篾等做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十一、抖擞(dǒu sǒu)
1. 词性。
- 动词。
2. 释义。
- 振作;奋发。
文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这里的“花枝招展”形容春天像小姑娘一样姿态优美,“抖擞精神”(原文中未直接出现抖擞一词,但有这种精神内涵)则体现出春天像青年一样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的样子。
十二、健壮(jiàn zhuàng)
1. 词性。
- 形容词。
2. 释义。
- 强健。
用来形容身体强壮健康,如“春天像健壮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