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减数分裂对生物的生殖、遗传和变异有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
B.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C.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精(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
2.下列关于联会和四分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联会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四分体
B.四分体是联会时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
C.联会时期的染色体是不含染色单体的
D.一个四分体含有四个染色体
3.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形状、大小必须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C.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彼此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4.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
A.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数目不同
B.细胞中着丝粒分裂的时期不同
C.细胞中染色体复制的时间不同
D.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时期不同
5.下图所示为人体内的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横坐标表示细胞分裂时期,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含量)。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ab时期
B.在bc时期细胞核中发生了DNA复制
C.de时期表明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分离
D.cd时期的每个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6.下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其中一定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A.B.C.D.
7.人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受精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其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接触B.精子的细胞质进入卵细胞内
C.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D.精细胞核与卵细胞核融合
8.一般地说,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
A.有无生殖细胞的形成B.是否只由一个亲本完成
C.有无细胞分裂D.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与结合
9.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发现了遗传两大定律。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A.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B.对相对性状遗传研究从多对到一对
C.科学设计实验程序D.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10.下列有关人类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卷发与黑发B.双眼皮与蓝眼
C.有耳垂与毛耳D.能卷舌与不能卷舌
11.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B.C.D.
12.为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
A.正交B.反交C.测交D.自交
13.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红花×红花→红花
②非甜玉米×非甜玉米→301非甜玉米+101甜玉米
③盘状南瓜×球状南瓜→盘状南瓜
④牛的黑毛×白毛→98黑毛+102白毛
A.①和②B.②和③
C.②和④D.①和④
14.小麦的抗病(T)对不抗病(t)是显性。
两株抗病小麦杂交,后代中有一株不抗病,其余未知。
这个杂交组合
可能的基因型是
A.TT×TT B.TT×Tt C.Tt×Tt D.Tt×tt
15.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体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体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
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如果再生一个男孩,那么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
A.1/3B.2/3C.1/2D.3/4
16.某科研小组研究小鼠毛色(A、a)的遗传,进行了下表的实验,结果发现基因型为AA的小鼠胚胎期死亡。
有关
说法错误的是
A. 小鼠毛色中黄色是显性
B. 第一组亲代基因型都是aa
C. 第二组子代中Aa占1/2
D. 第三组亲、子代黄色鼠基因型相同
17.一株杂合的紫花豌豆自花传粉共结出10粒种子,有9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紫花。
第10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紫花的可能性是
A.9/10B.3/4C.1/2D.1/4
18.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了( )
A.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B.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基因之间的关系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19.玉米籽粒黄色(Y)对白色(y)为显性,糯性(B)对非糯性(b)为显性。
亲本为纯种的黄色非糯性和纯种的白色糯性杂交,F
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2
A. 3/16
B. 6/16
C. 9/16
D. 10/16
20.已知某种水果果皮红色(H)对黄色(h)为显性,果肉酸味(R)对甜味(r)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现有基因型为HhRr,hhrr的两个个体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A.9∶3∶3∶1B.1∶1∶1∶1C.3∶1∶3∶1D.1∶1
21.豌豆豆荚绿色(G)对黄色(g)为显性,花腋生(H)对顶生(h)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是
A.GGhh × ggHH
B.GgHh × GGHH
C.GGHh × gghh
D.GgHH × GGHh
22.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其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下图,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DDSS×DDSs B.DdSs×DdSs
C.DdSs×DDSs D.DdSS×DDSs
23.下图为人类红绿色盲(等位基因用B、b表示)的遗传系谱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父亲的基因型为X B Y
B. 儿子的基因型为X B Y
C. 母亲不携带红绿色盲基因
D. 女儿一定携带红绿色盲基因
24.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A.1/2B.1/4C.1/6D.1/8
25.如图所示的变异类型为()
A.倒位B.易位C.缺失D.重复
26.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C.染色体缺失片段
D.染色体增加片段
27.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
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
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
A.①③B.③④
C.①④D.②④
28.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单倍体在植株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②单倍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
③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只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④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两个染色体
⑤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都是单倍体
A.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D.①③⑤
29.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其中所用的R型活细菌无毒性,S型活细菌有毒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B.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C.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死亡
D.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不死亡
30.艾弗里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在R型细菌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发现培养基中( )
A.既有R型细菌,也有S型细菌
B.只有R型细菌
C.只有S型细菌
D.既无R型细菌,也没有S型细菌
3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
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培养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32.青蛙、酵母菌、细菌、噬菌体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A. DNA、RNA、RNA、DNA、RNA
B. DNA、DNA、RNA、DNA、RNA
C. DNA、DNA、DNA、DNA、RNA
D. DNA、DNA、DNA、RNA、RNA
33.下列反映DNA溶解度与NaCl溶液浓度之间关系的坐标图中正确的是
A.B.C.D.
34.在破碎鸡血细胞时,要先加入20mL的蒸馏水,其作用是
A.DNA溶解于水中
B.血细胞破裂,释放DNA
C.稀释血液,防止凝固
D.有利于搅拌
35.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将提取获得的含DNA的黏稠物(还含有较多杂质)分别处理如下:
第一,放入2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缓缓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黏稠物a。
第二,放入2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B和黏稠物b。
第三,放入冷却的95%的酒精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C和黏稠物c。
以上过程获得的滤液和黏稠物中,因含DNA少而可以丢弃的是
A. A、
B. C B.a、b、C
C. A、b、c
D. A、b、C
二、综合题
1.下列是某个高等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甲表示_______________期,此时细胞中有核DNA分子_______个。
(2)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是图______细胞,其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3)上图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___________。
(4)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有________条。
2.下表是豌豆的花色四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若控制花色的遗传因子用A、a来表示。
请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1)根据组合_______可判出_______花为显性性状。
(2)组合一中紫花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该组交配方式为________。
中紫花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__,其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_。
(3)组合三中,F
1
3.下图是一个家庭的遗传谱系(色觉正常为B,肤色正常为A),请回答:
(1)1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2)11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11号和12号婚配,后代中患色盲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
(3)若11号和12号婚配,生育子女中有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只患白化病(不含既色盲又白化的患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4.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二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1)A组所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
F
2
______________。
(2)B组想要通过矮秆抗病II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应对其所做的处理是___________,其作用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
B组育种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探索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肺炎双球菌属于____________(原核/真核)生物。
(2)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__________________法,进一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②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5)用被32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
________________(上清液、沉淀物)中。
江苏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减数分裂对生物的生殖、遗传和变异有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
B.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C.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精(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
【答案】A
【解析】减数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一次,所以A错误,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B正确,同源
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精(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2.下列关于联会和四分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联会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四分体
B.四分体是联会时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
C.联会时期的染色体是不含染色单体的
D.一个四分体含有四个染色体
【答案】B
【解析】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染色体在间期已完成了复制,A错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所以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组成一个四分体,B正确;联会时期的染色体都含染色单体,每个四分体都含有4条染色单体,C错误;一个四分体含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D错误。
3.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形状、大小必须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C.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彼此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D
【解析】XY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不同,但属于同源染色体,A错误;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错误;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
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D正确。
4.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
A.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数目不同
B.细胞中着丝粒分裂的时期不同
C.细胞中染色体复制的时间不同
D.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时期不同
【答案】A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A正确;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时期相同,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成过程,染色体复制的时期相同,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C错误;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时期相同,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5.下图所示为人体内的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横坐标表示细胞分裂时期,
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含量)。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ab时期
B.在bc时期细胞核中发生了DNA复制
C.de时期表明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分离
D.cd时期的每个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bc
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
点分裂;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图中cd时期,A错误;DNA的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即图中bc时期,B正确;de时期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减数第二次
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
6.下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其中一定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A.B.C.D.
【答案】D
【解析】图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能不是卵细胞形成过程,A错误;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是精子形成过程,B错误;图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能是卵细胞形成过程,
也可能是精子形成过程,C错误;图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D正确。
7.人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受精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其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接触B.精子的细胞质进入卵细胞内
C.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D.精细胞核与卵细胞核融合
【答案】D
【解析】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细胞核与卵细胞核融合的过程,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8.一般地说,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
A.有无生殖细胞的形成B.是否只由一个亲本完成
C.有无细胞分裂D.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与结合
【答案】D
【解析】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而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可见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两性生殖细
胞的形成与结合。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9.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发现了遗传两大定律。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A.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B.对相对性状遗传研究从多对到一对
C.科学设计实验程序D.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答案】B
【解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成功的原因有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是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且有多对容易区分的性状,故A正确。
研究是从一对到多对,故B错误。
科学的设计了实验程序,故C正确。
并且运用统计学
方法分析实验结果,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0.下列有关人类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卷发与黑发B.双眼皮与蓝眼
C.有耳垂与毛耳D.能卷舌与不能卷舌
【答案】D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根据定义可知,D项属于相对性状。
【考点】相对性状的判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对性状概念的识记情况和理解能力情况,属于简单题。
11.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图示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是含有等位基因的杂合子Dd,通过
减数分裂产生了D、d两种配子,故选C。
12.为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
A.正交B.反交C.测交D.自交
【答案】D
【解析】豌豆是自花授粉的植物,且是严格的闭花授粉,判断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法。
其他的方法还需套袋、去雄、人工授粉等等。
所以D正确。
13.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红花×红花→红花
②非甜玉米×非甜玉米→301非甜玉米+101甜玉米
③盘状南瓜×球状南瓜→盘状南瓜
④牛的黑毛×白毛→98黑毛+102白毛
A.①和②B.②和③
C.②和④D.①和④
【答案】B
【解析】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方法有:
(1)杂交:A×B后代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则出现的即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即为隐性性状(A、B为一对相对性状)。
归纳一句话:亲2子1,即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可确定显隐性关系;如③盘状南瓜×球状南瓜→
盘状南瓜。
(2)自交:A和B分别自交,若能发生性状分离的亲本性状一定为显性;不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无法确定,可为隐性
纯合子也可为显性纯合子。
归纳一句话:亲1子2,即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发生性状分离,即可确定显隐性
关系;如②非甜玉米×非甜玉米→301非甜玉米+101甜玉米。
综上分析,本题正确答案选B。
14.小麦的抗病(T)对不抗病(t)是显性。
两株抗病小麦杂交,后代中有一株不抗病,其余未知。
这个杂交组合
可能的基因型是
A.TT×TT B.TT×Tt C.Tt×Tt D.Tt×tt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TT×TT→后代均抗病,这与题意不符,A错误;TT×Tt→后代均抗病,这与题意不符,B错误;Tt×Tt→后代抗病:不抗病=3:1,这与题意相符,C正确;Tt×tt中的tt个体不抗病,这与题意不符,D错误。
【考点】本题考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5.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体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体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
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如果再生一个男孩,那么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
A.1/3B.2/3C.1/2D.3/4
【答案】D
【解析】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生了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说明他们都是杂合子,再生一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杂合体和无病的占3/4,故D正确。
其余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6.某科研小组研究小鼠毛色(A、a)的遗传,进行了下表的实验,结果发现基因型为AA的小鼠胚胎期死亡。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小鼠毛色中黄色是显性
B. 第一组亲代基因型都是aa
C. 第二组子代中Aa占1/2
D. 第三组亲、子代黄色鼠基因型相同
【答案】C
【解析】根据第二组分析可知,小鼠毛色中黄色是显性,A正确;黑色是隐性性状,而第一组亲代均为黑色,因此第一组亲代的基因型都是aa,B正确;第二组亲代的基因型均为Aa,即Aa×Aa,则子代的情况为
AA:Aa:aa=1:2:1,因为基因型为AA的小鼠胚胎期死亡,因此子代中Aa占2/3,C错误;因为基因型为AA的小鼠胚胎期死亡,因此第三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a(黄色)×aa(黑色),子代的基因型也为Aa(黄色)、aa(黑色),D正确。
17.一株杂合的紫花豌豆自花传粉共结出10粒种子,有9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紫花。
第10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紫花的可能性是
A.9/10B.3/4C.1/2D.1/4
【答案】B
【解析】设杂合红花豌豆的基因型为Dd,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后代开红花的几率是3/4。
故选B。
18.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了( )
A.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B.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基因之间的关系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玉米籽粒黄色(Y)对白色(y)为显性,糯性(B)对非糯性(b)为显性。
亲本为纯种的黄色非糯性和纯种的白色糯性杂交,F
2
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A. 3/16
B. 6/16
C. 9/16
D. 10/16
【答案】D
【解析】F
2代中不同于亲本的性状分别占F
2
代的9 /16 和1 /16 .因此,F
2
代中性状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为9 /16 +1 /16 ="10" /16 ="5/" 8 .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0.已知某种水果果皮红色(H)对黄色(h)为显性,果肉酸味(R)对甜味(r)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现有基因型为HhRr,hhrr的两个个体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A.9∶3∶3∶1B.1∶1∶1∶1C.3∶1∶3∶1D.1∶1
【答案】B
【解析】HhRr,hhrr的两个个体杂交,相当于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 ,所以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难度很小,属于基础内容
21.豌豆豆荚绿色(G)对黄色(g)为显性,花腋生(H)对顶生(h)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是
A.GGhh × ggHH
B.GgHh × GGHH
C.GGHh × gghh
D.GgHH × GGHh
【答案】C
【解析】GGhh × ggHH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A错误;GgHh × GGHH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B错误;GGHh ×gghh后代表现型有2种,C正确;GgHH × GGHh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2.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其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下图,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DDSS×DDSs B.DdSs×DdSs
C.DdSs×DDSs D.DdSS×DDSs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子代中DD:Dd=4:4=1:1,所以亲本相关基因为Dd×DD;子代中SS:Ss:ss=2:4:2=1:2:1,所以亲本相关基因为Ss×Ss,综上所述,亲本的基因型为DdSs×DDSs,故选C。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推断亲本基因型
(1)9∶3∶3∶1→(3∶1)×(3∶1)→(Aa×Aa)×(Bb×Bb);
(2)1∶1∶1∶1→(1∶1)×(1∶1)→(Aa×aa)×(Bb×bb);
(3)3∶3∶1∶1→(3∶1)×(1∶1)→(Aa×Aa)×(Bb×bb)或(Aa×aa)×(Bb×Bb);
(4)3∶1→(3∶1)×1→(Aa×Aa)×(BB×__)或(Aa×Aa)×(bb×bb)或(AA×__)×(Bb×Bb)或
(aa×aa)×(Bb×Bb)。
23.下图为人类红绿色盲(等位基因用B、b表示)的遗传系谱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父亲的基因型为X B Y
B. 儿子的基因型为X B Y
C. 母亲不携带红绿色盲基因
D. 女儿一定携带红绿色盲基因
【答案】A
【解析】由于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系谱图中父亲正常,其基因型为X B Y,A正确;儿子患红绿色盲,其基因型为X b Y,B错误;儿子患红绿色盲而母亲正常,则母亲一定携带红绿色盲基因,C错误;;女儿的基因型为X B X B或X B X b,不一定携带红绿色盲基因,D错误。
24.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A.1/2B.1/4C.1/6D.1/8
【答案】D
【解析】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为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2×1/4=1/8。
综上所述,D 正确。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两种独立遗传病中后代患病概率推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