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上颌骨额突骨折56例法医学鉴定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纯性上颌骨额突骨折56例法医学鉴定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法医学鉴定对于单纯性上颌骨额突骨折损伤评定的意义。
方法:本文根据搜集的56例单纯性上颌骨额突骨折并采用法医学鉴定的完整资料作为分析依据,并对此
进行法医学统计分析。
结果:经CT扫描显示56例患者可见上颌骨额突骨折,而鼻骨侧位片
未见上颌骨额突骨折,56例患者均为单纯性上颌骨额突骨折,无其他合并骨折的情况。
经三
家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显示,I型3例(5.36%);Ⅱ型7列(12.5%);Ⅲ型34列(60.71%);IV型
12例(21.43%)。
结论:在对上颌骨额突骨折损伤进行法医鉴定时应注意将上颌骨额突CT资料、临床表现、骨折分型进行综合评定。
【关键词】上颌骨额突;骨折;法医学鉴定;分析
上颌骨额突属于上颌骨的一部分,上颌骨额突骨折是鼻面部外伤中的常见骨折类型,但由于上颌骨额突与鼻骨解剖关系的特殊性,两者既可以发生单纯性骨折也可以出现复合性骨折,且
易将其与鼻骨骨折相混淆,目前对于单纯性颌骨骨折的损伤类型的判断是否遵从《人体轻伤
鉴定标准》[1]试行版中第十三条规定判定为轻伤存有争议,随着CT在伤情鉴定中的运用,
直观地再现了解剖结构,提高了司法伤情鉴定的准确率,本文将所收集的56例单纯性上颌
骨额突骨折并采用法医学鉴定的完整资料作为分析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患者中,男患者38例,女患者18例,年龄21-34岁。
按致伤工具分为:撞击伤9例,
拳击伤20例,酒瓶击伤5例,棍棒伤11例,脚踢伤6例,砖块伤5例,病程2h至5天,
临床表现有:面部及鼻部肿胀,呼吸不畅,鼻根深陷,伤者鼻部均有擦伤,7例出现鼻梁歪斜。
患者均行鼻骨侧位片及CT鼻骨扫描,48例患者于伤后24小时进行影像学检查,8例患者
于伤后5天内进行检查。
CT鼻骨扫描行改良冠状位加轴位扫描,扫描层厚1-2mm,层间距
2mm,改良冠状位摆位方法与普通冠状位基本相同,特殊之处在于改良冠状位以患者鼻骨前倾
角度为基线,行顺鼻骨扫描法。
最后将CT普通X鼻片与CT影象结果进行对比。
法医学鉴定时
间均定为伤后7天内检查。
1.2上颌骨额突骨折分型
本次56例患者上颌骨额突骨折分型标准参照《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版)》[1]。
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型。
I型为线性骨折,无移位,无需手术治疗;Ⅱ型亦为线性骨折,有移位、成角,无需手术治疗,CT显示骨折断端移位≤0.2cm,成角<20°;Ⅲ型为线性骨折,有成角、移位,需进行手术治疗,CT显示骨折断端移位>0.2cm,成角>20°,Ⅳ型为粉碎性骨折,Ⅲ型、Ⅳ型为轻伤,I型、Ⅱ型评为轻微伤。
2结果
2.1影响结果:分析CT扫描显示的上颌骨额突骨折的部位、形态及骨折方式分布情况,详见
表1。
表1上颌骨额突骨折的部位、形态及骨折方式分布表
类别分布例数所占比率(%)
骨折部位左侧额突4682.14
右侧额突1017.86
骨折形态线性骨折5292.86
粉碎骨折47.14
骨折方式单纯性骨折56100.00
复合骨折00.00
由表1可以得出,本组经CT扫描显示56例患者可见上颌骨额突骨折,而鼻骨侧位片未见上
颌骨额突骨折,56例患者均为单纯性上颌骨额突骨折,无其他合并骨折的情况。
2.2司法鉴定结果
56例患者经过三家鉴定机构的鉴定分型结果比较,鉴定结果均一致,I型3例(5.36%);Ⅱ型
7列(12.5%);Ⅲ型34列(60.71%);IV型12例(21.43%),这说明,上颌骨额突骨折分型安全可靠,可做为损伤程度评定的基础。
3讨论
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更新,薄层CT扫描与螺旋CT技术等新技术的投入使用,使上颌骨
额突骨折的确诊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CT影像资料可以直观地将骨折的类型及程度呈现出来。
而传统的鼻部X线检查对上颌骨额突骨折的检查阳性率不高,其原因有:鼻部解剖结构与组
织结构在影像上呈重叠性,分辨率差,显示不清晰;而CT扫描可清晰显示鼻部各部分的细
微结构,而螺旋CT可减少容积效应,提高准确率,作者建议在对鼻部进行CT扫描时使用高
分辨率,扫描范围尽可能包括鼻部诸骨,采用改良冠状与轴位相结合的扫描方法,将层厚与
层间距控制在2mm。
本组患者均为钝性外力所伤且多为单纯性骨折,当外力发生在鼻部正前方时,容易造成鼻骨
骨折,当鼻侧上方为受力点时,上颌骨额突骨折多为复合骨折,当鼻侧下方(上颌骨额突根部)为受力点时,上颌骨额突骨折多为单纯性骨折【2】。
由于伤害鉴定标准未对上颌骨额
突骨折的评定方法进行规定。
在法医学著作中对于如何参照CT资料中的骨折类型及程度来
进行损伤程度评定的论述较少,且具有一定的时限性,作者思考可以从骨折形的改变,面容
影响程度、呼吸功能的影响,根据骨折分型进行损伤程度评定。
由于《人体轻伤鉴定标准》[1]中未涉及到上颌骨额突骨折的相关信息,不同的鉴定机构对于条例的理解也不同,有时对
上颌骨额突骨折损伤鉴定结果也各有不同。
有观念认为额突是上颌骨的一个部位,上颌骨额
突骨折相当于上颌骨骨折,应鉴定为轻伤;第二种观点认为,尽管上颌骨额突是包含于上颌
骨一个部位,但上颌骨额突骨折并不意味上颌骨也完全性骨折,也有可能只是长骨的不完全
骨折,损伤程度未达到轻伤标准,应判定为轻微伤;第三种观点认为,上颌骨额突的结构、
功能等都与鼻骨相近,对于上颌骨额突骨折遗留的外鼻畸形的定为轻伤,否则为轻微伤;第
四种观点认为,鼻腔侧壁由鼻骨与上颌骨额突构成,损伤方式及治疗手段均一致,上颌骨额
突骨折为粉碎性骨折,或线形骨折有明显移位的则判为轻伤。
本人较赞同第四种观念。
前三
种观念对于骨折的程度、对面部、呼吸功能、临床治疗、骨折性质均有所遗漏,不够全面。
综上所述,在法医学鉴定的实际操作中,若有鼻部外伤及相关临床表现时应重视上颌骨额突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骨折分型来进行综合评定,以避免因漏诊造成鉴定结果的误差。
参考文献
[1]王元兴;姚博;杜莉芳;李更田.外伤致上颌骨额突骨折法医学鉴定100例分析[J].中国法医学
杂志.2009(03)
[2]张松;张俊涛;张鹏旭.26例造作伤法医学鉴定分析[J].刑事技术.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