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红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密“红山”
位于纽西兰西部的莫勒国家公园的一块红色巨石,著名的泰坦尼克号就是在这附近沉没。
地质学家罗伯特·史蒂文斯来到此地考察,来解密红色巨石的由来。
纽芬兰岛平均海拔300米左右,而红色高地目测海拔700米左右,水土流失严重。
与周围岩石颜色不同,它与距离此处700多千米处的帕斯博勒海滩的红色峭壁十分相似。
帕斯博勒海滩是世界上最大的化石群之一,三叠纪和侏罗纪的分界线,两亿年前有一次非常大的火山活动,主要集中在美国南部地区,后来它的范围又延伸到加拿大周边海域,厚厚的熔岩喷发到海洋,随熔岩喷发的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致使三叠纪到侏罗纪时期的地球温度上升到40到55摄氏度,大部分生物无法生存,造成了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由于火山喷发物富含二氧化硅,其中含有氧化铁,经过氧化呈现红色。
在西部纽芬兰的沉积物中,找到了铬铁矿,铬铁矿在地球表面很罕见,在大洋底部和地幔中更加常见。
纽芬兰东部大量海洋化石被发掘出来,而在西部地区又发现了只在海底存在的矿物原石,这些足以证明纽芬兰岛来自于海底。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
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
什么力量驱使板块进行运动,按照赫斯的海底扩张说来解释,认为大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地幔板块构造学说结构分析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涌出的热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壳向外推移,自中脊向两旁每年以0.5~5厘米的速度扩展,不断为大洋壳增添新的条带。
因此,洋底岩石的年龄是离中脊愈远而愈古老。
当移动的大洋壳遇到大陆壳时,就俯冲钻入地幔之中,在俯冲地带,由于拖曳作用形成深海沟。
大洋壳被挤压弯曲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发生一次断裂,产生一次地震,最后大洋壳被挤到700公里以下,为处于高温溶融状态的地幔物质所吸收同化。
向上仰冲的大陆壳边缘,被挤压隆起成岛弧或山脉,它们一般与海沟伴生。
太平洋周围分布的岛屿、海沟、大陆边缘山脉和火山、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
所以,海洋地壳是由大洋中脊处诞生,到海沟岛弧带消失,这样不断
更新,大约2~3亿年就全部更新一次。
因此,海底岩石都很年轻,一般不超过二亿年,平均厚约5~6公里,主要由玄武岩一类物质组成。
而大陆壳已发现有37亿年以前的岩石,平均厚约35公里,最厚可达70公里以上。
除沉积岩外,主要由花岗岩类物质组成。
地幔物质的对流上升也在大陆深处进行着,在上升流涌出的地方,大陆壳将发生破裂。
如长达6,000多公里的东非大裂谷,就是地幔物质对流促使非洲大陆开始张裂的表现。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地理发现就是从小的现象发现的,善于联系所学知识,勇于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