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兰亭集序ppt-演示课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欣赏
实 物

甲骨文

大盂鼎
攻吴王 夫差鉴
篆书
秦隶
汉隶
草 书
王羲之行穰贴
张旭作品(局部)
张 旭 草 书
毛 泽 东 书 法 作 品
------
颜 真 卿 多 宝 塔 埤
------
苏 轼
赤 壁 赋
王羲之---姨母贴
启功 作品
启功临米芾作品
【统编版】兰亭集序ppt-演示课件1PP T-精品 课件( 实用版 )
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 惠风
和畅”而已。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作者 淡
雅心境的客观反照。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
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仅“目寓”,而且“神游”,
人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名士相聚之乐)
地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热 爱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环境优美之乐)

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明作序要旨
古今兴感 览昔兴感,若合一契,临文嗟悼
批判时人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 妄作。
发出慨叹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交代成因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写作目的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文章第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 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 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 宜空谈玄理之意。
2、与“信可乐也”中的“信”相同的一句是C( )
A.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言语真实
B.言必信,行必果
讲信用
C.文信美矣
实在,的确
D.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 相信
【统编版】兰亭集序ppt-演示课件1PP T-精品 课件( 实用版 )
【统编版】兰亭集序ppt-演示课件1PP T-精品 课件( 实用版 )
重点实、虚词
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列坐其次
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
夫人之相与
【统编版】兰亭集序ppt-演示课件1PP T-精品 课件( 实用版 )
古代的一种风俗 高 长
旁边,水边
盛况 繁多
用来 ……的原因
动词,穷尽 交往
【统编版】兰亭集序ppt-演示课件1PP T-精品 课件( 实用版 )
知识点总结
【统编版】兰亭集序ppt-演示课件1PP T-精品 课件( 实用版 )
【统编版】兰亭集序ppt-演示课件1PP T-精品 课件( 实用版 )
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与“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 足以畅叙幽情”一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顶是(D )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B.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D..一我夫令作人难望而其七气庙,隳皆为龙虎借代
人物故事
《世说新语·雅量》: “郗(chī)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
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 ‘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 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 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 逸少,因嫁女与焉。”后因称女婿为“东 床”,也称“坦腹”。
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面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临 ——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
死 亡
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 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 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
时 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
感受到人生之痛。
这种"痛"是痛什么?
这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 事无常”“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 作者从不同处世形态的共性—— “情”“怀”出发,抒发了自己“重死生” 的感慨,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问题探讨
3、针对以上诸种说法,谈你的看法,我 们应该如何看待生命?如何看待生死?
儒家的生死观,重价值而轻死生。这固然有 积极的意义,不可否认,没有生命何来价值,价 值是对生命存在的超越,但决不能离开生命空谈 价值。庄子教会我们坦然达观地看待生死,死亡 并不恐惧。但现实人生中死生毕竟是不同的。魏 晋士人在传统哲学的缝隙中找到了一种存在的方 式。表面的颓废消极中深藏着他们的人生理想, 对生命的追求和留恋。生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有生必有死。我们无法回避自己的死,但我们可 以决定自己的生。生命中纵有暗淡,只要心火不 灭。虽然不是诗意的栖居,也应使生如夏花般绚 烂。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慨"曾不知老之将至"。
厌 倦 该 物 时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 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 怎能不感慨万分。
厌 回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 的 顾 不以之兴怀” 过 由 ——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 程 喜 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 时 到 “胜景不常,胜筵难再”“好花不常开”,
学习目标
1、了解序的特点,掌握文学常识。 积累重点文言知识点。
2、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熟读背诵。 3、了解由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
以及在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4、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兰 亭 集 序
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 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 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 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 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 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 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 文章。
问题探讨
1、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 《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 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 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 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 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 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嵇康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 心太玄”,代表了魏晋风度。目的不在目送,挥弦, 而在于领略山水之美,体会大道。老庄的“道生一,
喜 爱
“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某 ——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
物 可在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
时 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
王羲之曾写《黄庭经》,换取山阴道 士的好鹅。按《晋书·王羲之传》说王羲 之写的是《道德经》。
知识拓展
滥觞—— 本文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句。我
国古代有流觞而饮,吟诗歌赋之雅俗。江 河发源处水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荀 子。子道》:“昔者江出于崏山,其始出 也,其源可以滥觞。”后以此来比喻事物 的开始。如:楚辞中的谣歌可以看作是我 国五言诗的滥觞。
博写
教 兒
取尽 百八 家缸
子 长水
獻 ,,
之 始砚
練 字
得染 龙涝 凤池
飞黑
流 觞 曲 水 图














“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 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
“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 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 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 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 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
道家对死亡有较深刻的认识,代表是庄子,他 用虚幻的理想境界掩盖现实人生苦难,也掩盖了对 死亡的恐惧,主张将个体的人返回到自然状态,取 消死生差别。《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 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
到了魏晋,社会陷入持久的动荡混乱中,“天
下名士,少有全者”,浓重的死亡意识笼罩着这一 时代。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忧虑达到前所未有的程 度。士人们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或“取诸 怀 抱,悟言一室”。他们不凭仁义道德,也不凭自然 万物来消解死亡意识,而是直接面对死亡,“援儒 入道”在政治上调和儒道,人生中追求玄远、超越。 注重个性和精神的自由,重清谈尚玄学。

(欢聚宴饮之乐)

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气候宜人之乐)

兴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情致 种 生 活 态 度
两 种 生 活 感 受
生 之 无 常 死 之 无
结 论: 死 生 亦 大 矣
感 受: 岂 不 痛 哉

感慨 人生 短暂
两种 生活 方式
两种 生活 感受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有的人;会面
曾不知老之将至
乃,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动词,至,及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面对;明白,懂得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本来;动词,把… …看作一样 动词,把… … 看做相等 原因
拓展阅读
面对山水、自然,王義之的思考是有一定的哲 学渊源的,这不得不谈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生死观:
儒家重视人的社会存在和现世存在,认为道德仁 义远较个体生命重要,以“仁义道德”为核心的伦理 观,希望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易经》“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生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太上有 立 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 朽。”重价值而轻死生,对死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
第三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 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 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
小结写作特点:
1、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2、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写景:16字,美丽景色,清幽氛围。 叙事:宴游情形,高雅情致。 抒情: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情感共鸣。 3、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
人物故事
《晋书·王羲之传》: “羲之尝在聚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
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老姥愠 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 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 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人物故事
何法盛《晋中兴书》
“山阴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 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 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归。”
“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
叙宴会盛况


与 地会环活 点者境动
天 气
感 受
原 因
时间 地点
叙 事由 宴 人物 会 盛 环境 况 活动
天气 感受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 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感 受 游 龙 惊 鸿
东晋书法家、文学 家。字逸少。为官至右 军参军,世称王右军。 其笔势“飘若浮云,矫 若惊龙”,故有“书圣” 之称。其行书《兰亭集 序》被称为“天下第一 行书”。师从卫夫人。 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 家,父子齐名,世称 “二王”、“二圣”。
卫夫人(272年—349)
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 人。名铄,字茂漪,东晋女 书法家。传为王右军(王羲 之)之师。师承钟繇,尤善 隶书。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 方变为长方形,几条清秀平 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 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 遍。《书评》称之为"如插 花少女,低昂美容;又如美 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 水,碧海浮霞”。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 、俯察、游目骋怀
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 情有何关系?
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
江南,山间水渚之间,绿树成映,鲜花吐艳,但
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
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 “崇”“峻”
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
生无常 死无奈
抒人生感慨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静者 动者
或取诸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 欣于所遇,快然自足 所之既倦,感慨系之
论: 死 生 亦 大 矣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痛哉
放浪形骸 ——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东晋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 “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 残 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崇尚清谈玄理,有的人 “悟 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 外。
问题探讨
2、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慨叹不已,情 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蕴含其 中,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第一自然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 摄其神韵,可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之情。
第二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 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