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一等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文本解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中学文言文中的经典篇目,它以人物对话为主,文字较浅显,故事性强,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

它的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融文言文基础知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现实借鉴意义为一体。

文章从主人公邹忌对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与城北徐公比美说起,问妻、问妾、问客,他们都出于私心恭维他,引起了有自知之明的邹忌的思考,自己尚且受到身边人的蒙蔽,何况高高在上、位高权重的国君呢?于是他通过“三比”——妻与宫妇左右之“私”、妾与朝廷之臣之“畏”、客与四境百姓之“有求”,现身说法点醒国君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推行“三赏”政策,刮起举国上下谏言之风,国君也以人为镜得以明得失,先后发生“三变”,最后齐国不战而胜,在政治上使各国臣服。

学习本文,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经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可以自行翻译,故在翻译课文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导演”,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特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以人物对话为主,文字较浅显,故事性强,篇幅短小,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可以自行翻译。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导演”,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因此,我为本课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朗读通大意—分角色朗读—重点突破—评价人物—简要小结。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
2、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进谏的精神;
3、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表演,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
三、【教学实录】
(一)导入激趣:
师:我国有句名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有利于行,但这种忠言人们很不喜欢啊!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效果也很好,叫什么?
生:“糖衣片”。

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看邹忌是如何劝说齐王听从他的建议的。

(二)初读感知,疏通文意:
师:本文选自《战国策》,请同学介绍《战国策》的情况。

生1:《战国策》,原为战国末期秦汉间人所辑,后经西汉末年刘向编订成书。

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

生2:《战国策》的体例是编年体史书,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战国策》记载的是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师:回答的很好。

下面请大家快速把课文浏览一遍,各学习小组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小组内讨论解决。

时间约五分钟。

生:老师,我们读好了。

师:还有不懂的字词吗?
生:没有了。

师:大家合作的真好。

(三)朗读指导,角色扮演: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的梗概,这里涉及到几个人物?
生:(异口同声)邹忌、妻、妾、客、齐王。

师: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也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有的感情色彩。

除了主人公,其它人物的言语不多,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教师在班内巡视指导)
生1:邹忌问妻时是亲昵的,问妾时很严肃,问客人是平淡的语气。

生2:妻子回答时应该是热情的赞扬,因为她在家中的地位较高。

生3:小妾地位低,回答时会表现的较为拘谨、害怕。

……
师:好,有同学开始跃跃欲试了!现在各小组讨论一下这些人物说话时的心理及语气,分角色朗读一下,注意把握微妙的感情差异。

然后小组合作,推荐六位同学分别饰演五个人物、朗读旁白,也可以毛遂自荐,我们看看表演的效果如何。

(学生活跃起来,开始琢磨人物心理,用各种口气进行对话。

老师参与各组讨论,指导朗读,同时注意全班学生的整体纪律。


师:大家都很认真,也很有表演能力,刚才我已经发现了许多的"影视新秀",(学生笑)现在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他们的精彩表演吧。

(几位学生煞有介事地表演开来,尤其是表演齐王的男生,表演很到位。

几分钟的表演不时赢得掌声和笑声。


师:大家说演得好不好?(同学们齐喊:好!)好在哪里?要说出理由,当一个有水平的评论家。

这几位演员哪些地方表演得特别好,哪些地方如果这样表演会更恰当,请大家各抒己见。

生1:表演最好的应该是"齐王",多有君王气度!说起话来有霸气。

而且,把这位君王
谦逊、知错就改的一面表现出来了。

生2:我认为扮演妻妾的同学表演很好,把妻子对丈夫的宠爱之情和小妾的畏惧拘谨都表现出来了。

生3:(扮演邹忌者):我说说我扮演邹忌的感觉吧,如果让我再演一次,我觉得应该再严肃一点。

因为说得毕竟是国家大事,他只是采用委婉的方法,但态度是很认真,很严肃的。

师:有道理!邹忌果然非同一般,不仅敢于进谏,而且能将齐王说得心悦诚服,现在我们仔细品味一下说话的艺术。

请讨论:邹忌的说话艺术(技巧)
生1:邹忌采取了类比的方法,家庭是国家的缩影,他把自己在家庭中的真实感受说出来,打动了齐王,使齐王欣然接受了建议。

生2:邹忌运用了委婉的说话方式。

邹忌很聪明,他只有不犯上,才能免遭杀身之祸。

他在尊重齐王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推论。

生3:邹忌的话语让齐王产生反思。

既然一个家庭是这样的,那么国家更应该警惕,这样才能使国家兴利除弊。

我们看到齐王也很开明,他接受了建议,便立即拟诏,结果不言而喻。

(四)整体感知,重点突破:
师:下面请同学们将课文集体朗读一遍,边读边思考黑板上的问题。

(学生读时,教师同时板书如下问题)(板书)A、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B、邹忌是怎么样讽齐王的?
C、邹忌讽齐王的结果怎么样?
D、齐王是怎样纳谏的?
E、纳谏后的效果如何?
(学生齐读课文后,讨论思考黑板上的问题)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抢答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生:早晨照镜子,想到与徐公比美的问题,随后接连询问了妻、妾、客,他们都夸邹忌美。

由此邹忌想到齐王身边的人可能都会赞美齐王,从而委婉规劝齐王。

师:回答的非常好,同学们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其实,这样一来,我们也就解决了第二个问题。

邹忌就是拿妻、妾、客比齐王身边的人。

那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呢?
生:(讨论)对比
生:反衬。

……
师:运用的是譬喻说理。

那么齐王有没有纳谏啊?
生:有。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他定了三种奖赏的方法:上、中、下。

(学生齐读三赏部分语句)
师:是的,他接受了。

那么齐王纳谏后的效果如何?
生:(大声齐答)四海之内皆朝于齐。

(五)评价人物,简要小结:
师:你如何看待邹忌这个人?
生1:我认为邹忌是关心国家大事,善于思考,有远见卓识的人。

生2:我觉得他是一个实事求是,有自知之明的人。

生3:他足智多谋,长于辞令,能够洞察君王心理。

师:大家说的真好!那么你又是如何看待齐王的呢?
生1:齐王是个明君,他能够积极采纳大臣的意见。

生2:齐王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有振兴国家的决心。

……
师:因为时间关系,人物评价我们就进行到这里。

课下请大家把你对两人的评价整理到自己的作业本上。

师: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理清了课文意思,分角色表演了课文内容,重点研讨了进、纳谏的方式方法,分析了人物形象。

特别令人高兴的是:本节课的学习成果,都是靠同学们自己的诵读、思考和研讨而获得的。

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那就是:多诵读,多思考,多合作,多讨论。

四、【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以事设喻巧讽谏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面刺---------上赏----------门庭若市
欣然纳谏行三赏书谏----------中赏----------无可进者
谤讥---------下赏---------战胜于朝廷
五、【教学反思】
由于同学们的重视和预习,整堂课一气呵成。

在课堂上,我把“表演”的机会“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体验和感悟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

整堂课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我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挑战!
本节课有成功的体会,也有许多疏漏。

如教学中强调多读多背,但读的仍然不够;对课文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时间关系没有涉及;教学中未涉及到对情节、语言、选材等写作特色的分析,是一个遗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