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章 积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章积德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演化老子道家的“德”,将之按世俗社会的要求重新定义为身心健康才谓之德,并阐述了机体与意识相辅相成的互为依存的关系。

韩非子的身心合一是哲学除唯心与唯物之外的第三主义,就是自然主义,既不说意识第一物物质第二,也不讲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只讲意识与物持并存,互为依存,没有第一第二之分,一方离开另一方,双方都将不存在。

其实,天下万物都是身心合一才有意义,电脑不装操作系统有意思吗?操作系统不通过电脑发挥作用有意义吗?没有。

韩非子在上一章中特举了老子的“上德不德。

其原文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对于这一句有各种解释,圣贤经典真的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一说出来感觉就变味了,意会有万般味道,说出来就只有一种味道了,犹如闭上双眼世界在眼里,而睁开眼只有眼前一方。

笔者试着解一味:最高境界的德是不需要刻意去修的,就在每个人的心中,随其自然就好,只有这样才存德。

随其自然,是按自然规律而为,不是随个性而为。

韩非子讲完身心合一即为德,又重新强调了一遍“德”的概念,这一次更加直接“德者,得身也。

”意思是获得身体,即身体就是德,这里的身体是机体与意识的结合体。

我们每一个人诞生之时,即拥有了机体与意识。

德是怎样形成的?韩非子的解释为“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意思是凡是德,都是以无为来积聚,以无欲来成就,以不思虑来得到安定,以不使用来得到巩固的。

解释都这么难以理解,所以在历史中专门有人注经,后人再解释注经,层层注解,分门立派的解释
经典,直到现在还在解释,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以无为集”,无为,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无”是指自然规律,“有”是现实事物。

无为,就是按自然规则而为,衍生到人类社会就是依法办事。

德,以无为集,意思就是依照自然规律来积聚,这是积德的方法。

其实,简单的理解就是不断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

何为正确的事,就是符合规律规则的事。

人类所积累的知识其实都是各种自然规律与定律,所有人文、数学、物理、化学的知识都是规律定律的表相,考试中我们也是应用这些规律与定律来解决与解释问题。

“以无欲成",无欲,没有欲望,一切的欲望来自自己为是的思想。

自以为是的思想占据了我们的心身,“无为”就失去了位置。

只有无欲,身心才空,唯空才能接受自然规律,才能行无为之能。

无欲是成德的途径。

“以不思安”,不思,不要思虑,“无为”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了一切,不需要你去思考,照着做就好了。

人一旦开始思虑,就会产生怀疑,思想就不再纯洁,痛苦开始发作。

不思,是安德之法。

“以不用固”,不用,不使用,这句不好理解,我想应该是当我们用内在的“德”来规范外在的德行时,我们已经缺“德”了。

当我们赞扬美时,这个社会已经开始不美了。

德,是人先天本有的,美,是社会本应具有的,我们用“德”时,德已缺失,赞“美”时,美已缺乏。

最好是不用,不赞,不用时德满,不赞时美在。

不用,是固德之本。

【德者,得身也。

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在公司管理中,老板最大的“德”,就是要依靠企业文化与公司制度
管理,良性的管理必是制度的不断累积与优化;按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按行业规则与标准开展工作;不用制度是最好境况,使用制度说明有事发生。

20181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