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过程与方法 (1):分组讨论教师设计的讨论题
(2):充分运用历史地图、多媒体资料 (3):讲述历史故事、排演历史短剧、手工制作 (4):比较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体会社会的变革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2):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 键。
2、春秋战争是大国以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战国则是吃掉对方。
4、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
战国时因战争损失大,所以尽量避免,逐渐用智,如远交近攻等,这就需要人, 各国都储备人才,有养士的特点。通过这种用兵、用智、用人的变化能感觉到春 秋战国时社会的变革。
春秋的政治是“争霸”,战国的政治是“兼并”,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逐渐趋向统一。
为下一个问题的讨论做铺垫。
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迅速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齐国: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晋国: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问:齐、晋、越的称霸对你有什么启发? 1、改革致强,联系中国的改革实际。 2、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 键
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哪些影响?(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但通过争霸 兼并,社会趋向统一。)
练习(略)
课后评价:
1、本教材的内容容量大,原来是2课时,现在压缩为1课时,教师不必面面俱到, 而是紧紧抓住社会的变革这一特点,通过战争的不同特点反映。
2、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避免了原课文的大容量和纷繁的头绪,给学生 很大的发挥空间。
你能说出春秋战争和战国战争的不同吗?
1、根据“自由阅读卡”介绍,学生自制诸侯打仗时的“小车”,课前进行展示 评比,课堂上教师选较好的一个同学介绍他的制作思路和过程。
2、请一个同学介绍城濮之战,为什么晋能以少胜多,补充课外知识。
3、表演历史短剧:“纸上谈兵”的故事。 3、学生讨论比较两者战争的不同。 得出结论:1、战争的规模不一样。春秋以车战为主,受地势影响,规模不会太 大,时间比较短,战国逐渐用骑兵战、步兵战,人数多,规模大,时间持续长。
正文: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展开,在指导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展示讨论题,学生先 看书,然后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探究题: 一、你能在图中指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位置吗? 二、你能讲讲本课中有关的成语故事吗? 三、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迅速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四、你能说出春秋战争和战国战争的不同吗?
小结:你能概括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吗?(战争)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 6课
课程目标:
春秋战国的纷争
1、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 并战争的情况极其作用。通过分析国与国之间的纷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 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认识到分解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与本课有关的成语小故事 设计历史短剧 收集课外资料,补充课外知识 根据自由阅读卡,课前制作“小车” 教师:设计活动方案:讨论,讲故事等 准备多媒体资料:地图,影音资料 帮助学生排演历史短剧
课堂教学过程
导入:放影音文件《东周列国》中的“烽火戏诸侯”的片段 提问:这个片子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最终害了谁?导致了什么后果? 和我们小时侯听过的什么故事相似? 引入新课:东周开始,学生看书理解“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
3、对学生参与的活动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 自学的能力,综合,概括,表演、表达的水平大力提高。
学生在图上掌握各国的位置,并和现在的位置相对照。 了解“田氏代齐”的经过。 指出著名战役的地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学生讲述“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的故事。 问:这些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