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左公柳》教案 语文S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左公柳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者、文本中的不同人物情感的互动,在“读——品——议“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查找有关左宗棠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引出新课
(一)、播放沙漠视频,师以导游的形式介绍画面内容。

师:“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甘肃武威到玉门关,数千里关山路,没有春风,没有绿色。

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黄沙。

(二)播放在戈壁滩上见到柳树的视频。

1、师:在前方不远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

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

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棵柳树叫什么名字吗?(左公柳)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左公柳》。

2、板书:22、左公柳
3、释题:柳是什么?(柳树)。

左公柳象征谁?(板书:左宗棠)
一、巩固复习,引入新课
过渡:其实啊,这柳树背后是有故事的,这背后讲了左宗棠的什么故事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
二、学习课文,了解事件
(一)小组合作,体会主动请缨的原因
师: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

好,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A、四人小组自由读5-7自然段,讨论交流:
1、“力排众议”是什么意思?
2、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的原因是什么?
B、反馈:
a、理解“力排众议”
(“力排众议”是指一个人排除多人的意见。


b、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的原因是什么?好,现在假设我们就在清朝末年的朝堂上,当大臣们准备主动放弃新疆时,左宗棠坚决反驳:
(生接读)
“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①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我体会到这新疆基业来得不容易)
(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无数、千辛万苦、才)
②正因为来得不容易,所以左宗棠(坚决收复新疆)
③这句话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这句反问句跟我们以往接触的反问句有什么不同之处?(带有感叹号)
④这个感叹号表现了左宗棠怎样的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谁能读出来吗?(指名读,生评价,再读愿意站起来的读)(师赞)
师:当大臣都说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时,左宗棠慷慨激昂地说:(指名说)
出示:“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等矿藏也极为丰富。

所谓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实为聚宝之盆!”
b同学们,小声读读这句话,想想左宗棠为什么称新疆为聚宝之盆呢?(粮产丰富、矿藏丰富)
假设我们都是左宗棠,一起慷慨激昂地读这段话。

(师赞)
d、左宗棠还说了什么?我们先来看地图。

出示地图:
f、新疆是我国的西北门户,在军事御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熟读兵书的左宗棠断然指出,生答:“如果放弃新疆,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
师:是啊,(指着地图)如果放弃新疆,周边的国家就会有机可乘,侵占我国,(出示箭头)这样,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

出示:“如果放弃新疆,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
g哪个同学想来读读?说得很果断,很坚决。

哪个同学想再来试试?(评价读、范读)(再次出示疆域图)据资料记载,当时不仅新疆被入侵的外敌占领了10年,沙俄也企图占领整个西北,如果没有左宗棠的“力排众议”,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占祖国的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就会消失。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时的左宗棠已经有69岁高龄了,根据我们的了解,69岁的老人,一般应该做什么事呢?(在家享福)而左宗棠却在做什么呢?(带兵打仗)是啊,年老的左宗棠不仅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主动请缨的壮举。

让我们怀着对这位老人的崇敬之情齐读第七自然段。

(二)品读文段,感受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品质
A、学习课文9-11自然段
过渡:铁骨铮铮的左宗棠主动请缨!他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折服了满朝文武,接着踏上了收复新疆的征途,让我们跟随他来到出征的那个夜晚:
引出:第九段
(1)师带着感情伴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边听边体会: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反馈:预设:
生:我感受到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

师:为什么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呢?
生:我感受到左宗棠是一个刚毅坚韧的老人。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刚毅坚韧?
生:我感受到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师: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兵马疲惫、粮饷(xiǎnɡ)匮(kuì)乏、运输艰难)(让学生针对这些词语结合所知道的知识谈谈)
师补充:朝廷没有给他一兵一卒,他带领的都是自己老家湖南的同乡子弟兵;朝廷没有给他一粒粮草,他想尽办法,甚至不惜高息贷款。

然而,左宗棠的队伍虽然面临着那么大的困难,仍信心百倍地出发了。

3、让我们跟随老将军踏上西行的征途吧!
(1)(出示第10自然段+画面+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轻声齐读文段,并思考:左宗棠为什么要抬棺出征呢?(讲清抬棺出征的两个目的)
①表明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

预设:
A、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可能会因为没有水喝而渴死,因为没有粮草而饿死,还可能遭遇沙尘暴……
生:敌强我弱,武器没有外国的先进而打败仗。

师:左宗棠死都不怕了,还怕这些困难吗?(不怕)
B、是他生怕自己死后没有棺材收敛他的尸体吗?(不是)
表明了左宗棠的什么决心?(视死如归)(理解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

)师生小结:哦,原来左宗棠早就预料到自己可能会在战争中死去,可他并不害怕,可以看出他早就下定决心就是拼了老命也要与敌人血战到底,收回新疆。

过渡:抬棺出征这一壮举,除了表明他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以外,还有什么目的?(鼓舞士气、斗志)
师:他鼓舞士气达到效果了吗?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
红色标明: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官兵个个泪流满面,无不为之动容。

(齐读、小组读)
③播放收复新疆时士兵们奋勇杀敌的视频。

师:将士们受到左宗棠的精神鼓舞,个个信心百倍,情绪高昂,雄赳赳气昂昂地赶往战场。

同学们,让我们通过看视频去感受左宗棠及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场面。

④谈感受。

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我感受到将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小结:正是因为将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所以用不到两年的时间收复了新疆。

(三)自学文段,体会左宗棠建设新疆的情怀。

左宗棠不仅收复了新疆,而且在征战中,还率领部队植树造林。

1、品读“植树造林”。

出示:快速默读第13自然段,思考:左宗棠为什么要植树造林,建设新疆呢?
反馈:
①在征战中,他深感茫茫戈壁没有绿阴的困苦,便率领部队植树造林。

他的湖湘子弟兵既是战斗之旅,也是植树大军。

人人随身携带柳树苗,一路走一路栽,前营栽罢后营管,并且动员百姓分段看管。

A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我体会到戈壁没有绿阴的困苦)
B想象一下,会有什么困苦?(引导学生结合戈壁的恶劣环境谈谈)
生:(没有树木抵挡,风沙吹得睁不开眼睛)(烈日当空时,没有一处荫凉……)(种树可以抵挡风沙。


师:是啊,所以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

生:我体会到左宗棠考虑事情很周到。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他考虑事情很周到呢?
生:从“前营栽罢后营管,动员百姓分段看管”体会到左宗棠不仅会打仗,考虑事情也很周到。

师评价、小结:你真会体会,是啊,试想一下,如果将树种下去,没有人管理的话,这些树就会(死去),那也没有如今这郁郁葱葱的绿色长廊。

所以——
②出示:这些柳树不但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而且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

(齐读)
理解“见证”、:证据。

“获得新生”:重新获得生命。

(出示图)小结:因为沙漠上有了树,让我国的丝绸之路重新获得新的生命,成为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所以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便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

2、小结: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板书:爱国情、赤子心)
5.当作者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后再次凝视它,这哪里是一株……(生接读)
出示左公柳图片+句子: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a.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加设问)
b.b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
生:我体会到这不是普普通通的柳树,而是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生:我体会到这精神之树就是左宗棠及爱国将士的化身,表面上写柳树,实际上是写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爱国将士。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体会得真透彻。

是啊,从树到人,看似写树,实为写人,目的是歌颂像左宗棠这样的爱国将士所具有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

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法。

c.让我们尽情抒发内心的感受齐读这句话吧。

谁愿意来读读呢?(指名读、评价读、男生、女生一问一答读、老师、学生一问一答读)
四、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

同学们,看着这棵左公柳,请你们用一、两句话赞美左公柳或者抒发自己的情感,(出示:左公柳是一株()的树。

)也可以是你最想对左公说的话。

(出示:左宗棠是一个()的人。

)
2、是啊,左宗棠及爱国将士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其中不泛有诗人,留下了一首首赞左宗棠的诗,老师节选其中两句,请全班同学起立齐声读一读。

出示:平戎万里护城郭,力退敌寇壮山河。

五、渗透思想教育,发扬爱国精神。

你还知道哪些像左宗棠这样的爱国英雄呢?
小结:所以我们要向这些爱国英雄学习,学习他们这种爱国精神,做一个爱国的人。

六、作业布置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感人的课文,回家后,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听。

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听。

板书:
22左公柳
力排众议主动请缨爱赤
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国子
植树造林建设新疆情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