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钩斜赋第一段赏析【清代】尤侗骈体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赏析
• 据清乾隆《江都县志》记载:“唐元和中,李夷简镇淮南,于城西南,夕见新 月如钩,因以名亭,皇甫湜为之记。”于是,人们便把这片“深深葬玉,郁郁 埋香”(尤侗《玉钩斜赋》)的山坡改称为“玉钩斜”。宋代文学家苏轼来扬 州做太守,寻访遗踪,玉钩亭已不复存在了,就连路径也迷茫难辨,只有“路 失玉钩芳草合”(《与舒教授张山人参寥师同游戏马台书西轩壁兼简颜长道二 首》)的感叹。
THANK YOU!
• 宋时,苏东坡来扬州作太守,寻访遗踪,亭既不复存在,连路径也渺茫难辨,致有 “路失玉钩芳草合”之叹。尽管如此,这片葬玉埋香的土地仍吸引许多游人来 此凭吊。清初诗人吴梅村应征北上,途经扬州,借咏叹隋代宫女的不幸,以表达自 己被迫无奈的心情,留下“玉钩斜畔泣婵娟”的诗句。长洲才子尤侗还写了一 篇缠绵悱恻的“玉钩斜赋”,深深寄托其哀惋的情怀。另一诗人彭孙遹还有诗 记述当时玉钩斜的地貌:“高柳平田噪暮鸦,相传此是玉钩斜。年年寒食多风雨,落 尽棠梨几树花。”如今,高柳平田,依然可见,新月如钩的景象,更常为人所寓目, 惜玉钩斜的地名与原址已鲜为人知了。国学 骈体文玉Fra bibliotek斜赋第一段
清代 尤 侗
作品赏析
• 玉钩斜是扬州一处有名的古迹。自唐迄清,历来是文人们凭吊与咏叹的题材。《嘉庆扬州府志》 云:“玉钩斜在城西吴公台。”按吴公台又名斗鸡台、戏马台、弩台,即今蜀冈西峰。玉钩斜的具 体地点在蜀冈西峰生态公园东首的山坡上,此处复建有“玉钩亭”。
• 尤侗《玉钩斜赋》云:“流水涓涓芹努芽,悲风猎猎吹黄沙。红心满地宫人草,碧血千年帝子 花。路人告予曰:‘此谓玉钩斜也!’”这个地名包含的史实令人触目惊心。杨广三次下扬州, 每次都带来十六院嫔妃及无数宫女,其中一千殿脚女牵挽龙舟“漾彩”。 殿脚女因劳累过度, 迭有死亡,丛葬于此。后来,宇文化及叛乱,杨广及其许多嫔妃被杀,当然也有少数宫女殉情 自杀。张绅诗云:“宫中佳丽三千人,半作玉钩斜上土。”(《送友赋得玉钩斜》)那些死难 的宫女亦被草草埋葬于此。由于其地处于一片由高渐低的斜坡上,故称作“宫人斜”。唐代诗 人窦巩曾经诗话玉钩斜:“离宫路远北原斜,生死深恩不到家。云雨今归何处去?黄鹂飞上野 棠花。”(《宫人斜》) 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李夷简镇守扬州,一日傍晚与幕客们散 步遣兴,忽见城之西南,新月如钩,因在宫人斜旧址,构建一座玉钩亭以为游赏之地。古文大家皇甫 湜还写了一篇《玉钩亭记》。从此,“宫人斜”便被唤做“玉钩斜”。其后,亭圮。咸通(860— 874年)中,李蔚镇淮海,又在原址重建“赏心亭”,意在以“赏心悦目”的嘉名,转移游人到此触景 伤怀的心境。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尤侗(1618—1704年),字同人,更字展成,号悔庵,晚 号艮斋,又号西堂老人,长洲(今苏州)人。青年时才名 籍甚,有声江左,入春闱则屡不得中。顺治十四年丁酉 (1657年)因乡试落榜而作杂剧泄愤,传播大内,是为酿 成“科场案”原因之一端。康熙十八年(1679年)六十二 岁始中“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 居三年告归。尤侗博学多才,著作等身,有《西堂全集》 五十卷,《余集》七十卷,传奇杂剧多种,词名《百末 词》。
流水涓涓芹努芽,悲风獵獵捲黄沙。红心满地宫 人草,碧血千年帝子花。
……………………………………………………… ………………………………………………………
史载:隋炀帝巡幸扬州,随带十六院嫔妃及无数宫女,又强征殿脚女一千人,牵挽龙舟上的“漾彩”,她 们因饱受摧残,迭有死亡,死后被丛葬于这片荒原上。由于其地处于一片由高逐步降低的斜坡上,故称 作“宫人斜”。唐代诗人窦巩曾有诗说:“离宫路远北原斜,生死深恩不到家。云雨今归何处去?黄鹂 飞上野棠花。”对这些不幸的妇女表达了无限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