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别墅里》看契诃夫小说的新现实主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7 卷第 3 期 2021 年 6 月
德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Dezhou University
V ol .37,No .3 Jun .,2021
从《在别墅里》看契诃夫小说的新现实主义因素
李 艳,于 芮
(德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摘 要:契诃夫是19世纪俄罗斯经典文学的最后一位大师,他延续并更新了传统现实主义的艺术理念,完成了现实主义小说在体裁、题材等方面的一次“文学革命”。
他让凝练简洁的短篇小说创作在长篇小说占据主导地位的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赋予现实主义小说一系列新的特质。
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把握,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探索及对象征主义文学元素的运用等使他成为一位令现代人倍感亲切的19世纪作家。
本文以他转折时期的作品《在别墅里》为例分析其作品所蕴含的一些新现实主义因素。
关键词:契诃夫;现代性;新现实主义;狂欢化
中图分类号:I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44(2021)03-0067-03
收稿日期:2020-01-21
作者简介:李艳(1976-),女,山东日照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俄罗斯语言与文学研究。
一、契诃夫作品的现代性
契诃夫作为剧作家的世界性地位虽然历经波折,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戏剧专家认识到,以《海鸥》《三姐妹》《樱桃园》为代表作的契诃夫戏剧是20世纪现代戏剧的开端。
甚至有英国学者指出:“契诃夫决定了整个现代英国戏剧,没有契诃夫就
不可能有品特。
”[1]
契诃夫打破了传统戏剧的理念和模
式,以“人与环境的冲突”取代传统的“人与人的冲突”,舍弃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通过弱化外部情节与冲突的方式,凸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契诃夫把当时现代主义的精华吸收进戏剧的机体里,从而实现了对传统戏剧艺术的超越。
而以短篇小说写作登上文坛的契诃夫在小说创作方面同样扮演了现实主义文学一个阶段的结束者和一个新阶段的起始者的角色。
“从文学发展的动态进程来看,他是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过渡
者。
”[2]
他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理念,
其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底层小人物可悲可叹的人生,因此人们往往从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的角度来解读他的作品。
然而,他还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在描写现实的同时,着意于挖掘人类神秘的内心世界,探究的是人物行动与心理背后更隐秘的欲望与动机,从而赋予了现实主义小说一系列新的特质。
不同于19世纪经典现实主义作家气势磅礴的宏大叙事,他将笔触深入到平凡无奇的生活,关注在庸俗的生活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展现普遍的人生窘境。
高尔基在谈到契诃
夫的小说时曾惊呼:“您知道您在做什么吗?你正在杀害现实主义,而且你很快就会把它杀害——一命呜
呼,永不超生……”
[3]
尽管学术界对高尔基“杀害现实主义”的评语出现了多种解释,但无疑有一点是明确的:契诃夫的现实主义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
二、世纪之交现实主义文学的变革与创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在由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推进到辉煌的顶峰之后开始走向衰落。
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交锋,现代主义文学在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上对现实主义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也激起了现实主义文学家的变革和创新意识。
1897年,列夫·托尔斯泰说:“文学曾经是一张白纸,如今它已经被写满了。
应该把它翻过来,或者
另外找一张纸。
”[4]
其实早在19世纪80年代,新一代现
实主义作家就已经开始进行探索性创作,给艺术实践注入了一些对古典现实主义来说颇感陌生的因素。
这种对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观念和话语结构进行的非经典化重构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生态被称之为新现实主义(неореализм),它是俄国文学现代性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形态。
它兼具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征,具有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合成因素。
著名俄国“世纪之交”文学研究专家凯尔蒂什认为“这是现实主义思潮内部的一个独特的流派,它比其他流派更多地与正在发生的现代主义运动进程相
连。
”
[5]
它的兴起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更新与振兴。
新现实主义在继承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同
68德州学院学报 第 37 卷
时,对现代派的一些艺术技巧和方法进行了借鉴,表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质。
1. 文学的主题与人物的性格类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俄国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拓展了作家表现的主题范围,过去很少有所涉及的题材领域开始得到表现。
作家开始聚焦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命运和生存困境,淡化重大的社会性命题。
有些作家无论在思想立场还是艺术手法上都吸收了现代主义的精华,作品具有了明显的先锋性质。
例如在小人物的形象塑造上,俄国文学中的传统“小人物”形象一般被解读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群体,他们贫穷却有着崇高的道德与美好的心灵,这一形象系列往往被认为是对专制制度和黑暗统治的控诉而存在的。
在新现实主义作家笔下,“小人物”依然是核心人物形象之一,但作家们已经由再现“环境对人的制约”转变为表现人与环境的疏离和对抗,强调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使现实主义文学获得了强烈的主体表达意向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2. 现实主义小说的体裁和修辞风格发生了质的变化。
20世纪初的新现实主义作家放弃了19世纪古典现实主义作家史诗般波澜壮阔的鸿篇巨制,灵活多变的短篇小说和特写占据了体裁的中心位置。
作家们不再追求全景式宏大的叙事艺术,更加注重对社会问题深刻的横向剖析。
“从契诃夫开始,在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文本从形式上如何组织,具有了明显的重要性。
”[6]他成熟时期的小说消解了中心人物与其他人物冲突的传统模式,弱化了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功能角色,而且在事件发展过程中高潮与细节的过渡没有鲜明的界限。
新现实主义作家继承了契诃夫的探索成果,艺术手法受到普遍重视,情节失去了结构布局小说绝对主导作用的地位。
例如,具有明显印象主义倾向的扎依采夫的新现实主义创作拒绝情节性,以日常生活中的局部细节为表现对象,不遵从人物性格和事物的发展顺序,重在表现作者的瞬间印象和感受。
现实主义作家逐渐适应新的艺术形式,在继承和创新方面是卓有成效的,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
三.《在别墅里》的新现实主义因素
我们知道契诃夫从1880年到1886年间发表的作品都不署真名。
他用的最多的笔名是“安东沙·契洪特”,所以后来文学史家就把契诃夫的早期创作称为“安东沙·契洪特时期”。
1886年对于契诃夫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此时他对病态的俄国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作家的社会使命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小说《在别墅里》就是在这一年创作完成的。
契诃夫所处时代的知识分子普遍缺乏信仰,因此信仰危机使知识分子在精神上变得焦虑和空虚,作品的主人公巴威尔很好地对此作了诠释。
小说讲述了别墅的住客巴威尔·伊凡内奇·维霍德采夫突然有一天收到一封陌生女人请求其到别墅凉亭与之约会的信件,作品详细展示了主人公从最初刚一接到信到最后真相大白的整个心路历程。
故事情节简单,没有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然而其在对人物隐秘心理动机的探寻和表现等方面体现出了不同以往的美学特征。
1. 小说舍弃了宏大的社会性命题,关注“小人物”生活的庸常和情感的困顿。
用普世性的人文价值观审视普通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作家对人的生命存在的新思考。
作者详细展现了这个有妻子儿女且老成持重的人的心理活动:主人公巴威尔·伊凡内奇在接到信的刹那断然认定这是哪个“瞎胡闹的、没出息的女人”“伤风败俗”的“鬼把戏”,这娘们儿“一定是个极其风骚的女人”[7]。
可是收到信后的一个钟头,他在长沙发上躺着,暗想:“我倒很想知道这信是谁写的”,写信的“多半是个心理变态的女人或者寡妇”。
他突然想起在别墅区里遇见过几次的生着狮子鼻的蓝衣女人,“难道那个温柔娇小的人儿能够爱上像我这样又老又乏味的‘鳗鱼’?”他开始心乱如麻,“既然有适当的机会,何不逢场作戏呢?”等到七点多钟他已经穿着停当,迫不及待地从家里走出去。
此时小说的景色描写表现出了明显的印象主义倾向,“只见夕阳照亮的碧绿背景上,五光十色地点缀着许多消夏的客人。
”[8]他的心怦怦地跳起来。
到这时这个婚后一直规规矩矩的老实人下定决心要对妻子变一回心!可是等他到了凉亭却发现他的内弟早就占据了亭子。
就在两个男人都想把对方赶走的时候,生着狮子鼻的蓝衣女人往亭子里瞧了一眼就走开了,“你是畜生、混蛋、流氓!……我们的关系从此一刀两断!”[9]巴威尔·伊凡内奇终于卸下了老成持重的伪装,已经气得发昏,觉得好不容易一辈子碰上这么一次机会却被人破坏了,直到吃晚饭他们都无法消掉火气,阴沉地瞧着各自的菜碟默默不语。
就在此时妻子扑哧一声笑出来,解开了信的谜底:原来是家里要大扫除,为了把两个男人从家里赶出去,她给两个男人每人都写了那么一封信!
整篇小说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呈现对象,提供了一个闹剧式的文本,进入到对人的本质属性的哲学思考层面,揭示出人在类似环境中的真实自然属性。
颠覆了传统古典现实主义文学中对人的美好想象,表明“在脆弱的文化外壳下人实际上是一种无法控制的动物”[10]。
2. 小说风格呈现出狂欢化的叙事特征。
狂欢化诗学是巴赫金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在《拉伯雷的创作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民间文化》一书中提出的一种诗学理论。
巴赫金认为17世纪下半期以后狂欢
第 3 期69李 艳,等:从《在别墅里》看契诃夫小说的新现实主义因素
化文学已经变成文学体裁的一种传统,它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渗透进作家的作品中。
19世纪狂欢化文学发展的重要特点,是运用狂欢化手法来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日常生活。
加冕和脱冕是狂欢节上的重要仪式,它体现了交替与变更、死亡与新生的精神,同时表现出一种颠覆力和创造力。
这种仪式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思维,被作家广泛应用于笔下。
作品的主人公巴威尔·伊凡内奇在收到这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之前,已经结婚8年。
在婚后的8年生活里,他一步也没有离开过妻子,一点坏事也没有做过。
他已经丢开了细腻的感情,在整个别墅区里,除了妻子以外一个熟识的女人也没有。
平静的生活为他戴上了“老成持重、规规矩矩”的王冠。
然而突然收到的一封来信“惹得他张皇失措,心情激动”,曾经又老又乏味的“鳗鱼”突然改变了自我认知:“说真心话,凭良心讲,我也还不算老,不算难看,还没到叫人无法爱的地步。
”这时理性的自我和潜意识里的自我不断进行辩论,“他暗自断定,如果理睬这封情书之类的无聊玩意儿,那是愚蠢的。
”但是魔鬼是强有力的,“处于好奇心也不妨去一趟……”“管它三七二十一,我偏要捣一下乱,对她变一回心!”在一封情书面前,主人公被轻而易举地摘掉了“规规矩矩”的王冠!
小说中女主人公就是因为要擦地板这样一件小小的家庭琐事而大费心思,采用了寄情书要求约会的方式把家里的男人赶出去的故事构思令人捧腹,也是对民间笑文化的借鉴。
结 语
在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契诃夫是除列夫·托尔斯泰之外,第二个最具有社会生活“包容性”和“经典性”的作家。
契诃夫的世界里容纳了许多各式各样的人物,契诃夫作品的长处,“乃是他注意了平凡无奇的生活,创造了描绘最平凡事情的现实主义。
这种现实主义能够从最平凡的现象中揭示生活的本质。
”[11]契诃夫天才地预见到了20世纪的人生困惑。
他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把握,对人生存意义的追寻展现了作家深刻的现代性思维。
正如俄罗斯契诃夫研究会主席拉克申院士所说:“生活在19世纪的契诃夫,就其对人和对世界的认识而言,变成了一位20世纪的作家。
”[12]
参考文献:
[1] 契诃夫,著.焦菊隐,译.契诃夫戏剧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1980:57.
[2] 张建华,王宗琥. 20世纪俄罗斯文学:思潮与流派[M].北京: 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4.
[3] 曹葆华,梁建明,译. 高尔基:高尔基文学书简(上册)[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65.
[4] ЧалмаевВ.,ЗининС.РусскаялитератураХХвека.
Вчераисегодня[M]. Москва:Русскоеслова,2004:17. [5] КелдышВ.Реализминеореализм[J]. Русскаялитература
рубежавеков , 2000(02).
[6] 符·维·阿格诺索夫. 20世纪俄罗斯文学:思潮与流派[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6.
[7] [8][9]契诃夫,著. 童道明,译.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M]. 上 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142-144.
[10] 维克多·叶罗费耶夫·俄罗斯的恶之花:文选(第二次修订
版)[M]. 莫斯科:马蹄铁出版社,1997:22.
[11] 契诃夫,著. 汝龙,译. 契诃夫文集[M]. 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1999:102.
[12] 郑克鲁. 外国文学史(修订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8:376.
On Fun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Initiation into Monkhood
LIU Cui-ho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Shandong 253023, China)Abstract: Wang Zengqi's novels depict the secular life in Northern Jiangsu Province. The overall aesthetic feature of his masterpiece Initiation into Monkhood is that the local customs and healthy beautiful human nature reflect each other. Traditional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Initiation into Monkhood. It depicts the grand picture of the unity of secular life and detached life, and shows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building an ideal social life. Initiation into Monkhood also creates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which balances enterprising with carefree freedom, and shows the far-reaching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e cultivation of ideal personality. When we explore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on into Monkhood gives u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Key words: Wang zengqi; Initiation into Monkhoo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traditional culture
(上接第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