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或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缬沙坦或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
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在特定期间内(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原发
性高血压7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35例),A组给予替米
沙坦+氨氯地平治疗,B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B组不良反
应发生率(5.71%)较A组(25.71%)低(P<0.05)。

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
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效果与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相当,但不
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氨氯地平;缬沙坦;替米沙坦
高血压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同时还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常见诱因。

据相关数据统计得知[1],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突破2亿,但其中超过70%却不
知自己已患病;另外,在已知患病的患者当中,有50%未能得到规范化治疗。

当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来治疗此病,且需长期性用药来控血压,由于需要长期性经
济投入,故会增加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

有研究[2]指出,采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
的药物来治疗高血压,能够获得优于单一用药的效果。

本文围绕所收治的原发性
高血压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两种方案来治疗,对比其效果,现剖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1年1-12月期间,在本院范围内,以所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选取7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在A组35例中,最小年龄25岁,最大80岁,平均为(53.64±4.47)岁,男性20例,其余为女性(15例)。

B
组35例当中,年龄25~82(53.92±4.47)岁,男、女比值为21:14。

两组以上
数据经逐一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

纳入标准:(1)均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3]中此病
诊断标准相符: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Hg;(2)意识清晰,认知正常;(3)均为首次发病。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免疫、血液系统疾病。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氨氯地平(辽宁康博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47,规格:5mg*60片)治疗:口服,5mg/次,每日1次。

A组基于此,加用替米沙坦
(天津怀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938,规格:40mg*28片):口服,
40mg/次,每日1次。

B组加用缬沙坦(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83126,规格:80mg*7片):口服,80mg/次,每日1次。

两组均在早晨6~7:00用药,且用药时间均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
就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如水肿、头晕、头痛等)进行对比。

疗效判定
标准[4]:若舒张压下降≥10mmHg,且已正常,或降幅>20mmHg,即显效;若舒张
压下降<10mmHg,且已正常;或降幅在10~19mmHg之间,即有效;若未达上述水平,即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SPSS24.0处理数据,X2检验计数资料,P<0.05提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率(%)
A组(35例)2010530
(85.71)
B组(35例)2211233
(94.29)
X20.634 P0.425 2.2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较之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表2 对比2组的不良反应情况
组别水肿头晕头痛发生率
(%)
A组(35例)3429
(25.71)
B组(35例)1102
(5.71)
X2 5.285
P0.021
3.讨论
降血压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所在,但使患者血压始终处于正常范围内更为关键。

最好每天用1次药,且药效能够维持24h的药物最理想,这不仅能够建好并
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预防各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理想
的降压药应能够满足如下条件:(1)有效且平稳降压;(2)不良反应少,安全
性高;(3)用药简单,依从性理想。

在临床中,由于许多患者就诊时已达≥2级
血压,且收缩压升高最显著,因此,单一用药难以获得理想效果,可采取多药联
合来促进靶器官损害情况的减轻。

针对氨氯地平片而言,其实为一种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能够有选择性
的抑制平滑肌、心肌细胞的钙离子跨膜通道,且其与钙通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
其与受体位点作用之间的速率起到决定作用。

所以,此药药效的发挥需一定时间
的支持。

氨氯地平多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达到舒张外周动脉血管的目的,因
而可促进心脏后负荷的减轻,达降压的目的。

针对替米沙坦而言,其乃是一种典
型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血管紧张素AT1受体的选择性较强,且还
能够增强其他受体ARB受体的选择性,另外,其单用药的作用持续时间达24h,
药效持续且平缓,因而可获得理想的降压效果。

针对缬沙坦来分析,其也属于血
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范畴,口服效果理想,且有着较高的特异性,能能够对受体
亚型进行选择性的干预;此外,其还能够关闭受体功能,增加血管紧张素的分泌,拮抗受体,达降压目的。

有研究[5]指出,缬沙坦能够对靶器官进行有效保护,改
善心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从本文可知,相比A组,B组疗效与之相当,而
不良反应更低。

提示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连用,效果与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相近,但安全性更高,更具适用性。

综上,将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较之替米沙坦联合
氨氯地平,有着相近的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故安全性更理想。

参考文献:
[1]余志杰,程玉娟.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4):2520-2522.
[2]张瑾,刘延玲,黄双双.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12):1943-1944.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08.
[4]张建波.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20,26(25):132-133.
[5]张志芳.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66-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