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调理鼻窦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如何调理鼻窦炎
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如鼻塞、
流涕、头痛、嗅觉减退等。

中医在调理鼻窦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
方法,且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认为,鼻窦炎的发生多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以及外
感风邪、湿热等邪气有关。

肺开窍于鼻,肺气不利则鼻窍不通;脾主
运化,脾气虚弱则水湿内生,聚而为痰,上犯鼻窍;肾主纳气,肾气
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也可影响鼻窍的功能。

此外,风邪、湿热
等邪气侵袭人体,也容易导致鼻窦炎的发生。

在调理鼻窦炎时,中医首先注重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将鼻窦炎分为不同的证型,如肺经风热证、胆腑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肺脾气虚证、肾元亏损证等,然后针对不同的证型
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对于肺经风热证的鼻窦炎患者,常见症状为鼻塞、流涕黄稠、头痛、发热、咳嗽等。

治疗时应以疏风清热、宣肺通窍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
银翘散加减,其中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具有疏散风热的作用;桔梗、杏仁等可宣肺止咳;黄芩、桑白皮等能清热泻肺。

胆腑郁热证的患者,多表现为鼻塞、流涕黄浊、头痛剧烈、口苦咽干、烦躁易怒等。

调理应以清泄胆热、利湿通窍为原则。

常用的方剂
为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等可清泻肝胆实火;泽泻、
车前子等能利湿清热。

脾胃湿热证的患者,往往有鼻塞、流涕黄浊而量多、头重如裹、食
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

治疗宜清热利湿、化浊通窍。

常用的方剂
是甘露消毒丹加减,其中滑石、茵陈、黄芩等能清热利湿;石菖蒲、
藿香等可芳香化浊。

肺脾气虚证的患者,常见症状为鼻塞、流涕白黏、头晕乏力、面色
苍白、食欲不振等。

调理应以补肺健脾、益气通窍为主。

常用的方剂
为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等可健脾益气;黄芪、防风等
能补肺固表。

肾元亏损证的患者,多有鼻塞、流涕清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畏寒肢冷等表现。

调理应以补肾填精、温阳通窍为要。

常用的方剂为
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等可补肾填精;附子、肉桂等
能温补肾阳。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还有一些外治法来调理鼻窦炎。

比如,滴鼻法,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通窍作用的中药滴鼻液滴鼻,以改善鼻腔通气
和引流。

熏鼻法,将具有疏风散寒、通窍作用的中药煮沸,用蒸汽熏
蒸鼻部,能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还有鼻窦穿刺冲洗法,通过穿刺
将鼻窦内的脓液冲洗出来,并注入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作用的中药药液,有助于促进炎症的消退。

针灸也是中医调理鼻窦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迎香、印堂、
合谷、足三里等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
达到调理鼻窦炎的目的。

艾灸则适用于虚寒型的鼻窦炎患者,通过艾
灸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能温阳散寒,扶正祛邪。

在日常生活中,鼻窦炎患者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辅助治疗。

饮食
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如梨、枇杷、冬瓜、丝瓜等,具有清热润肺、利湿化痰的作用。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以防加
重病情。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

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感冒;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
力擤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总之,中医调理鼻窦炎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内服中药、外治法、针灸、饮食调理、
生活习惯调整等多方面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当然,如果鼻
窦炎症状严重,经中医调理效果不佳,应及时就医,必要时采取手术
等治疗方法。

希望鼻窦炎患者能够在中医的调理下,早日摆脱疾病的
困扰,恢复健康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