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培训会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
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 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文化建设
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 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 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法制教育
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 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 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没有内控系统的企业,就像坐在飞驰的马车上却没有手握缰绳! 企业内控系统就象牵引风筝的线,没有线的风筝是飞不起来的。 内部控制能够帮助我们绕过途中的陷阱,到达目的地。
MOTOROLA总裁加利·吐克
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 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内部审计
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 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 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 监督检查,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 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发 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 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人力资源政策
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员工 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关键岗位 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 度;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 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法令可能与市场、定价、税赋、环境和员工福利 以及国际贸易有关。
识别外部风险
1. 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 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2. 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3. 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
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4. 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5. 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内部控制 的目标
合法经营 防范舞弊 资产安全 运行高效 纠正错误 会计信息质量
内部控制 的功能
制约:业务操作和管理过程 激励:提高运营效率 反馈:管理信息
内部控制形式
方法:业务处理及企业管理的操作 方式和要点 制度:各项规章和成文规则等 程序:业务运行和管理过程的步骤
企业内部控制 的相关者
4. 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 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内部控制有效运 作的保证机制
1. 建立与 经营管 理相 适应的信息系统
2. 建立内 部控制 实施 的激励约束机制
3. 对企业 内部控 制的 有效性进行审计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1. 成本限制 2. 人为错误 3. 串通舞弊 4. 修订不及时 5. 非经常事项 6. 滥用职权
企业内部控制的机制
内部环境——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 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 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企业要实施发展战略,必须要有科 学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
Business style
Corporate training
内部控制
培训会
Internal Controls
Internal control is a process implemented by the board of directors,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managers and all employees to achieve control objectives.
组织架构必须体现灵活性和职责性
1. 组织架构必须配合执行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2. 采纳流程防风险的观点来进行架构重组,鼓
励跨部门的协作并减少架构重叠或职责混淆
实践提示
1. 组织架构不是因,而是果。 2. 它是会因应经营战略、流程、信息
技术及业绩考核的变化而转变的。
人力资源政策
1. 有完善的招聘与选拔方针及操作性程序; 2. 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导向培训; 3. 对违反行为准则的任何事项,制订纪律约束与处罚措施; 4. 对业绩良好的员工,制订具有奖励和激励作用的报酬计划,并避免诱发不道德行为; 5. 根据阶段性的业绩评估结果,对员工予以晋升、指导以及奖罚。
内部控制的目标:
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 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 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
《基本规范》指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1)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2) 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 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3)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4)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机构设置的原则
1. 组织结构应由企业的战略目标决定 2. 从业务流程出发,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绩效考核,最终达到企业战略目标 3. 组织架构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变迁 4. 机构设置是一个持续性过程
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组织结构
1. 组织结构的合适性,及其提供管理企业所需信息的沟通能力; 2. 各主管人员所负责任的适当性; 3. 按照主管人员所担负的责任,判断其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及丰富的经验; 4. 当环境改变时,企业配合改变其组织结构的程度; 5. 员工,尤其是负责管理及监督职能的员工人数的充足程度。
外部董事的比例; 其成员参与管理的程度;
所采取措施的适宜性; 对管理层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他们与内部、外部审计 人员的关系实质。
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职能
审计委员会

审查企业内部控制

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自我评价情况

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
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
1. 全面性原则: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 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 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 风险领域。
3. 制衡性原则: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 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识别内部风险
1. 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 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2. 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3. 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4.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5. 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根据经营管理的战略目标,制定和形成 具体和可行的规范和措施,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注重于改进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的方式与方 法,实行增收节支,扩展经营,增加收入,加速资 金周转,使企业不断发展与长期生存。
02
企业内部控制
整体框架
Internal control is a process that is influenced by the board of directors, management and other employees of a company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operations, and compliance with current regulations.
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企业的整体目标,通常是由企业的理念及其所追求 的价值所决定的,而与之相配合的是企业下一级各 部门的具休目标。
整体目标主要是:
1. 营运目标:包括绩效和获利目标及保障资产的安 全,使其免受损失;
2. 财务报告目标:防止对外报送不真实的财务报告; 3. 遵循目标:企业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些
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 构,明确职责权限,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 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 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责任的 分配与授权
强调对于组织内的全部活动要合理有效地分配职责 和权限,并为执行任务和承担职责的组织成员特别 是关键岗位的人员,提供和配备所需的资源并确保 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与职责权限相匹配,要使所有员 工知道:他们的工作行为,以及职责担负形式和认 可方式,与达成组织目标的联系。
主讲人:XXX
时间:2024.11
目 录
企业内部控制
基本理论
企业内部控制
整体框架
企业内部控制
重要风险及防范
企业内部控制
制度设计
01
企业内部控制
基本理论
Internal control is a process that is influenced by the board of directors, management and other employees of a company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operations, and compliance with current regulations.
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风险分析与应对
1. 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 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2. 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 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 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2. 企业应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 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 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 可承受度之内。
4. 企业应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 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 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 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
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02
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 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03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04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 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05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
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内部控制的运行
1. 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2. 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3. 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
主要因索包括
成员的经验; 相对于管理层的独立性;
4. 适应性原则: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 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 成本效益原则: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 本实现有效控制。
内部控制要素
1.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 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外部审计机构
全体职员
社会公众
监管者
内部稽核人员 (潜在)投资者
债权人
客户
管理层
董事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01
纠正性控制
02
指导性控制
03
预防性控制ຫໍສະໝຸດ 04补偿性控制05
检查性控制
内部控制的种类
企业内部控制 与经营管理
目的: 1. 为了消除经营管理的弊病 2. 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3. 提高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
1. 职业道德教育--不愿 2. 内部控制--不能 3. 法律规范--不敢
通过设置公司治理结构 的职责划分,达到以下
几个方面的目的
1. 平衡股东各方的利益 2. 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3. 发挥董事会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企业内部控制的
机制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
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