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7.2《动物的行为》导学设计(第1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动物的行为第1课时(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树勋初中沈向前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的行为。

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观看视频美丽的大自然)
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雄鹰捕猎、大雁南飞等等,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动物行为,可它们却包含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那么,动物这一系列行为包含怎样的生物学意义呢?这就是本堂课我们所要研究问题。

(出示课题和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后回答)
1、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和;
2、动物的行为使动物适应的变化,提高和的机会。

3、从动物行为获得过程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和。

4、动物的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物质所决定的;动物的行为是在基础上,由和获得,又叫做。

【合作探究1】
1、观察图片,自主学习信息库相关内容,选择图片中感兴趣的一种动物行为,探究这种动物的行
【归纳拓展1】
小江同学在研究蚂蚁的习性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来帮她解决。

1、蚂蚁群体中有蚁后、雄蚁、兵蚁和工蚁,其中数目最多的是,体形最大的是,它们分工明确,相互合作,这是蚂蚁的行为。

2、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地,蚂蚁不会发声,它靠传递信息。

3、新、老蚁后相遇,会咬杀至蚁群只剩下一个蚁后,这是蚁后的行为,保证了优质种族的延续。

4、小江同学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法。

【合作探究2】
养过小动物的同学都知道,不需要我们教,它们就会吃东西,但要如果让它到指定的地点去大小便,那就非常难了。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观察视频《探究泥鳅绕道避害》,探究分析:
1、实验结果:随着试错次数的增加,泥鳅绕过障碍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长越来越。

2、实验结论:泥鳅绕道避害(是/不是)生来具有的,需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才学会绕道避害。

3、质疑寻问:
泥鳅生来具有避害的本能,为何还要学习绕道避害呢?
泥鳅生来具有避害的本能行为,从动物行为的作用看属于行为,从动物行为获得的过程看,这种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后天性)行为。

如果泥鳅没有避害的本能,它会怎么样?。

泥鳅绕道避害,从动物行为获得的过程看,这种行为(是/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和获得的新的行为,有了这种行为能更好地复杂的外界环境。

如果泥鳅没有尝试学习行为,它又会怎么样?
【归纳拓展2】
1、观察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图片并分析各自的特点
(1)这几种动物的行为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后天性行为?
(2)动物的后天性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不同动物的行为的学习能力一样吗?蚯蚓和老鼠的学习能力哪个强?
2、饲养员在给猴子喂食物时,不小心把一个甜薯掉进水池,一只猴子费了很长时间才从水池中捞到这个甜薯。

过了一段时间,饲养员发现给猴子喂甜薯时,有很多的猴子拿了甜薯到水池中去擦洗,再也不愿意吃沾满泥土的甜薯了。

①猴子的这种表现属于先天行为还是后天行为?
②幼猴初次学捞甜薯时通过的方式,而成年的猴子已经通过利用来解决问题了。

③动物界中类动物这种行为最强,动物越高等,利用学习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
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

【学习收获】:
1、动物的行为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分类:
2、动物的行为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过程分类:
3、动物行为的意义:动物的行为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对动物的生存和发展十分有利。

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动物生存和繁衍必不可少的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动物行为越,越能够更好地千变万化的外界环境。

【课堂反馈】
1、下列行为中,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A、两只雄海豹为争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
B、一只蛇追击一只青蛙
C、一只鹰捕食一只飞行的小鸟
D、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

2、下列不属于觅食行为的是()
A、松鼠把蕈(xùn高等菌类植物)类挂在树枝上晒干
B、蚂蚁向洞里搬运食物
C、在繁殖季节,大山雀每天大量捕捉虫子,并带回巢穴
D、星鸟掩藏坚果
3、以下哪种行为是动物的社群行为()
A.亲鸟给雏鸟喂食 B.孔雀开屏 C.公鸡绕道取食 D.蚁群分工合作
4、“孔雀开屏”和“蜻蜓点水”分别属于动物的()
A. 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B. 繁殖行为,繁殖行为
C. 防御行为,繁殖行为
D. 防御行为,防御行为
5、母鸡哺育小猫的行为是属于()
A、后天性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防御行为
D、学习行为
6、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A、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B、逃避敌害
C、找到食物
D、寻找配偶
7、下列属于后天性行为的是()
A、红雀喂金鱼
B、野鸭的迁徙
C、老能马识途
D、孔雀开屏
8、下列不属于
...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
A.乌贼喷墨 B.萤火虫发光 C.刺猬冬眠D.海豚转圈表演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人类才具有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完全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C、只有鸟类和哺乳类才具有学习行为
D、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10、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这描述的是母燕的 ( )
A.贮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11、“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

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不同白冠雀鸟群的鸣声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

如果把某个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群白冠雀(B)中去,待长成成鸟后,a的鸣声就不同于A鸟群而接近于B鸟群;但若把白冠雀a幼雏移到黄莺鸟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声,请回答:
(1)a的鸣声基调与A鸟群的相同,这是行为在起作用,具有B鸟群的方言特点,这是行为在起作用。

(2)a学不会黄莺的鸣声,是因为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声的。

(3)上述实验说明,行为是在行为基础上建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