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枭逢鸠800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枭逢鸠800作文
【篇一:猫头鹰作文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
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
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
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
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原材料含意作文,
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一、材料解读:
枭即猫头鹰,是传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鸟。
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而且叫声凄厉,故而不受人们喜欢。
枭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决定搬家。
可是斑鸠告诉它:除非它改变自己的叫声,也就是改变它们的
生活习性,否则不管搬到哪里,都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二、构思方向:
全面理解材料,不脱离原材料含意,显然材料中枭和鸠都是正面形象。
作为枭的迁徙,是因为乡人皆恶其鸣,首先枭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是有不足的,而且试图改变这种不足;因乡人皆恶而迁徙,也能看到枭考虑到的并不是任意的放纵自己,而是不能成为众矢之的,要赢得社会的认同并试图改变自我向善的形象。
然而枭通过迁徙,以改变环境的方式实现自我的改变来完善自己或完美自己,通
过智者鸠的建议,我们知道那是不恰当的。
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明确了作文的构思方向。
三、立意角度:
(一)从正面立意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
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根据传统认识,猫头鹰的叫声难听,是它不受欢迎的原因,也可以
说是它的缺点。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一个环境中若得
不到认可。
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搬迁逃避,只有
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参考立意:
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
3.治标不如治本。
(二)从斑鸠的角度来说,它发现了猫头鹰的缺点后能及时指出,并指明改进的方法,堪称猫头鹰的良师益友。
?参考立意:
?1.为别人着想(指出缺点及改进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交朋友要交鸠这样能指出自己缺点的真诚朋友。
(三)逆向思维,创新立意。
枭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枭鸣是本性使然,也是枭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枭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
么它还是枭吗?既然枭鸣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
改变一下环境又有什么错呢?
类比联想:孟母三迁不就是为了有一个能适应孩子的环境吗?仅仅
因为群体都不喜欢,就一定要让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而一味迁就吗?如今的时代是彰显个性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在群体生活中保留自己
的个性呢?群体应如何对待个体的个性?
?由此可以确定立意:
?1.换个环境又何妨?
?2.自己个性不可丢。
?3.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
?4.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
总结:无论从枭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斑鸠的角度来说,都涉及到自
己与环境两方面,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照顾到两方面,以一方面为
主可以,但不要只提及一方面,而不涉及另一方面。
筛选比较
一、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
?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
?3.治标不如治本。
4.为别人着想(指出缺点及改进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5.交朋友要交鸠这样能指出自己缺点的真诚朋友。
6.换个环境又何妨?
?7.自己个性不可丢。
?8.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
?9.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
二、偏题种种
?⑴要克服形式主义;
?⑵嘲笑他人是可耻的;
?⑶不能知错不改;
?⑸做人要讲信用;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⑺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⑻要改变的是人们对不喜欢的事物的态度;
?⑼坚持就是胜利;
?⑽要善于解剖自己;
?⑾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⑿坚持或选择。
(13)敢于创新
如何避免走题、偏题现象呢?(一)监控。
?即看到题目后一定不要省掉以下几个程序:
?1.养成用笔画出材料中的关键词的习惯;
?2.画出关键词后,要轻声读一下,并确认无误;
?3.养成将关键词的近义词与关键词辨析的习惯。
给国王画像
--材料作文多角度立意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并学会运用从多个对象角度给材料作文多向立意
2、理解并学会逆向思维给材料作文立意
3、理解并学会给材料作文选择最佳立意
情感与价值观:学会多角度思考生活,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过程与方法:情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精简点拨 -拓展训练 -回顾总结教学重点:1、理解并学会逆向思维给材料作文立意 2、理解并学会给材料作文选择最佳立意
教学难点:理解并学会逆向思维给材料作文立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替国王画像
古时候有个国王,为了庆祝七十大寿,邀来了不少画师为他画像。
这个国王相貌丑陋,瞎了一只眼,瘸了一条腿。
第一位画师,将国
王画得身高体壮,双目炯炯有神。
国王看了愤怒的说:什么,这画
的是我吗?,推出去,斩了!。
第二个画师战战兢兢的替国王画像,如实地把他的容貌画了下来,国王看了,十分气愤,当即就把他杀
掉了。
第三个画师认真地将国王看了几眼,思索了一番,很快就画
好了一幅《国王打猎图》。
国王看了,连声叫好,并奖赏了画师。
画师是怎么画的呢?
然来第三个画师把国王画成他正在打猎。
国王一条腿跪着,一条腿
弯着;闭着一只眼睛,另一只却炯炯有神,皑皑白雪映衬国王黑色
的脸,庄严而威风。
教师总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
就会有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会有眼前一亮之感。
画画如此,作文
也如此。
大家想不想写作文时也如第三个画师一样得到别人的连声
叫好呢?要做到这点,我们首先得学会多角度看问题,今天就我们
让一起来探讨材料作文多角度立意方法。
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 材料作文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
(一)学生自主学习试给下面材料作文从尽可能多的角度立意
全面理解下面材料,从多个角度给材料立意,要求至少立意两个。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预
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
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
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立意1:
立意2:
.........
(二)学生交流合作探究
1、学生组内交流各自的立意,组长选出组内较好的2-4个立意板书
在黑板上
2、组内讨论探究:材料作文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
三、教师精讲点拨:材料作文立意的多个角度和选取最佳立意的原
则
(一)请学生说说立意时是从什么角度思考的,彼此互相启发,教
师适当点拨。
教师点拨
角度一:从多个对象立意(抓几个主要对象抓事件的前因后果)
对象-斑鸠
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果)-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立意: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治标不如治本
3、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
..........
对象-猫头鹰
我预备搬到东边去(果)-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
边去(因)立意:1、逃避解决不了问题
2、换个环境又何妨?
..............
角度二:逆向思维(从相反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质疑学会辩证的看待
问题)
大部分人对材料中猫头鹰都持否定态度,我们可以试着从相反的角
度来看猫头鹰。
猫头鹰鸣叫是本性使然,也是猫头鹰区别于其他鸟
类的本质属性,如果猫头鹰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猫头鹰吗?既然猫头鹰鸣叫不是它的过错,仅仅因为群体都不喜欢,就一定
要让猫头鹰改变他们的本性而一味迁就吗?
逆向思维立意示例: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换个环境又何妨?此外我们可以用全面、一分为二、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学会辩
证思考问题,比如在看待个性与环境关系时可以用辩证的眼光思考,立意为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
(二)明确选择最佳立意角度的原则
请学生选出黑板上你认为最好的立意,并谈谈为什么选它?
教师以导入时的故事为喻,适当点拨总结最佳立意时三求一看原则:
1、求准:全面把握材料,不能脱离材料,不能断章取义,要抓事件
的前因后果。
(第一个画师失准了)
2、求明;立意明确,不要太宽泛,面面俱到。
(第二个画师画得太全面,太泛了)
3、求新:新颖,不落俗套,有独特见解,富有时代气息,能辩证看
问题。
(第三个画师画得不失准确,又能明确突出国王优点,得益于其能突破常规思维)
总结:准和明是立意的基本要求,务必做到;立意新颖是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应尽力追求。
当然选择立意时须看个人实际:一是作者对某个观点确有较深的感受;二是又有充实的论据进行论证。
四、拓展训练
(一)学生自主练习
全面理解下面材料,从多个角度给材料立意,然后选出你最好的立意交给
组长。
有卖千里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知道他卖的是千里马。
这个人就去拜见伯乐,说:我有骏马想要卖,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和我谈生意。
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我会付你一天的价钱。
伯乐于是环绕着马看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
之后,人们争相买这匹马,一天之内这匹马价涨了十倍。
(二)课堂对话评价
学生展示所写立意并说明立意角度,其他同学根据立意时应持的原则进行评价,教师适当点评引导。
五:回顾总结
李渔说:人惟求旧,物惟求新。
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
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
千古文章意最高,材料作文立意的上策是以准为基础,以切入点小为前提,以立意新为重点,想方设法扬长避短。
要做到这些,思路一定要打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希望大家以后能养成多角度思考生活,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的习惯。
六:课后练习
从拓展训练中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拆东墙补西墙。
斩草不除根。
上汤止沸(治标不治本)不如釜底抽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历朝历代改革都有治标不治本之嫌,什么初亩税,租庸调制,一条
鞭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关键是哪些人过好日子,哪些人过苦日子,没有苦日子了,人们为什么追求好日子,所以出现一个悖论,
越是规范的财政体系,越是加剧国家的衰落。
治标不治本的典型案例:昨下午,在街边看到一个环卫工人手拿一把
小刷子,见一个粘在地上办证的小广告,就刷上白颜料--看样子铲子
都铲不掉这些狗皮膏药。
不仅让我们想起,电线杆上、墙壁上、公
交车站牌上,只要是有眼球可能扫过的地方,随处可见这些野火烧
不尽,邪风吹又生的小广告。
其实早有人建议了,只要在街上出现,城管部门留下证据,直接通知电信等部门把手机号给封了并根据身
份证追查。
另外,全面实施实名制办理手机号,以前买的号,限期
去电信部门办理实名登记手续,从根本上消除做这类破坏城市文明
的现象。
多么简单的举措,这帮政府大老爷怎么就不明白呢?老干
些治标不治本的事呢?
【篇二:高三作文审题】
高考语言故事类材料作文审题方法方法一:对比列举法
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
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
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
相反,一般的鱼虽然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
怎样好,有时还被鲨鱼吃掉。
(练一练)
传说古希腊岛上住着两位女妖,她们用美妙的歌声诱惑水手自动跳
海而死。
水手奥得赛途经该岛时,用蜡把同伴的耳朵封起来,用绳
把自己绑在桅杆上,结果他差点儿挣断绳索跳海。
而歌手奥匪斯过
此岛时,则用他高昂的歌声压倒了女妖之歌,令船只安全过海。
方法二:抓关键句法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
但
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
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
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
草动就会逃之天天。
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
会按照原路。
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
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练一练)
老花匠在花圃中听到自己培育的一群花儿正在热烈争论。
“我会散发
出阵阵幽香,人们那么喜爱我,还歌唱我。
”茉莉得意地说。
米兰听
了连连点头称是,因为它也香气袭人。
“你们虽然会放香,但并不好看,”牡丹不屑地说,“你看我姿色艳丽,雍容华贵,人称我是花中之王。
”君子兰笑着附和道:“我也是漂亮
一族,是花中仙子。
”郁金香也为自己的五彩缤纷而洋洋得意。
茉莉和米兰随即反驳:“你们好看却一点也不香,有什么稀奇?”牡丹和君子兰也反唇相讥:“你们只会以香诱人却其貌不扬,有啥了不起!”这时,坐在一旁的玫瑰站起来说:“你们别吵啦,都看看我,我兼有
你们双方的优点,可谓色香俱佳,谁比得上?”茉莉和牡丹不禁对视
了一下,异口同声地说:“你身上有刺,让人讨厌!”
老花匠听了这番争议心想:“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却长刺,花儿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他人呢?又该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呢?”
1
方法三:由果溯因法
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练一练)
山坡上有一巨树的残干,据说存在400多年了。
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风霜
雨雪的摧残,然而它顽强地成长为一裸大树。
可是后来被树心中的
一群害虫的微小却不停止的攻击摧毁了。
它竟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
两个手指捏碎的小虫面前。
方法四:现实类比法
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老鼠饿得眼冒金花,意外地掉进一口
盛米半满的米缸里。
这飞来的口福使老鼠喜出望外。
它先警惕地望
了望四周,确定没有什么危险之后,接着就是一通猛吃,吃完后倒
头就睡。
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再吃。
日子不知不觉在
丰衣足食的悠闲中流逝。
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米缸去进行过
激烈的思想斗争与痛苦的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大米的诱惑。
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底,才突然意识到了以米缸现在的高度,
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没有这个能力了。
临死之前,还幻想:“主人!你
再来半缸大米该是多好啊?”这可能吗?
(练一练)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
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唬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
仿佛说:“我已经尽全力了!”我又急又气,就去拉它、扯它,甚至想
踢它,蜗牛受了伤,反而越爬越慢了。
我觉得很奇怪:上帝为什么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呢?我大声问上帝,可是天上一片安静。
我想,好吧,反正上帝也不管了,我还管什么?干脆跟在后面,随蜗牛慢慢
地爬去吧。
咦,这时候我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个花园。
接着,我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满天的星斗!
为什么刚才我没有注意到这一切呢?我忽然明白了,原来上帝不是叫
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
2
【篇三:2016高三作文审题复习教师版】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
1.如何提炼主题:(1)摘取中心法。
主要用于内容褒贬分明,中心
比较明确的材料。
即在认真阅读材料基础上,摘取材料中的中心句
或能概括材料意义的某提示的语句作为材料立意的突破口。
抓住这
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1: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北大中文系主任谢冕在欢迎新生大会上说道,跻身北大,万里挑一,你们是同龄人的精英,来到北大,须摘去光环,从头做起。
先学做人,后做学问;先潜心做“书呆子”,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建树。
要求:①请从上面的材料中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自己在观察
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立意:先学做人,后做学问须摘去光环,从头做起先潜心做“书呆子”,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建树
(2)内容归纳法。
例2 材料一:草地上有一只牛背鹰在捕食水牛
吃草时惊飞的蝇虫,牛背鹰是南方一种常见的鸟类,因经常在家畜
及水牛周围捕食而得名,南方的人经常可以看到牛背鹰与水牛和睦
共处、相应成趣的景象。
材料二;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
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
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立意:和谐(和睦共处相应成趣的景象和谐社会共同进步)(3)寓意联想法。
例子3:有一个过路人发现路边有一块泥土,散发出芬芳的香味,过路人就把泥土带回家,竟然满屋香气。
过路人大惑不解,问道:“你是珍宝呢,还是稀有的香料?”泥土说:“都不是,我只是一块普通的泥土而已,至于我的香气,那是曾在玫瑰园里和玫瑰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缘故。
” 立意:近朱者赤、陶冶的力量(泥土——玫瑰园里——散发香味
事物——环境影响——产生结果)
2.如何拓展思路(1)方向(顺向、反向、横向)
例4: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①顺向立意(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②反向立意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③横向立意(我们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2)对象(描述、评点、感想)
例5: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对象内容立意
乌鸦老鹰抓羊→羡慕学习→被牧人抓不能刻意模仿、要正确认识自己
牧羊人“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要确定好人生的位置、人贵有自己之明小孩“它也很可爱啊!” 要大胆地尝试,勇敢地追求(3)要素(原因、情感、关系)
例6: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
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
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
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
到四万只。
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
植物也因鹿的
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
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
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
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立意:①分析原因。
(鹿大批死亡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终日无
忧无虑地饱食于林←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人们
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②情感
倾向
例7: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
之若鹜。
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
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
遍的赞赏。
立意: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应顺其自然,
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接上断臂持否定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
度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
就明显偏离题意。
③辨明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
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
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
立意构思作文。
例6 立意: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生态平衡不
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如
何把握立意(1)内容增删法
例8: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
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
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
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
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
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
回时也会按照原路。
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
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
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