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抗震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背景和目的
建筑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地震是造成建筑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小地震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和损失,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必须得到充分的保证。
因此,建筑抗震设计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的一个主要技术指标。
基于此,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建筑抗震设计的研究,通过实践掌握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达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抗震意识和抗震设计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
1.1 抗震设计的定义及其作用
涵盖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地震动、抗震设防厚度、抗震设防构造、抗震设计地基基础及其与地下水位关系、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等方面。
1.2 抗震设计方法
涵盖传统弹性设计、有限元分析方法、等效静力法、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等方法。
2.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
2.1 结构抗震原理
结构抗震设计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及其反应等方面确定了抗震设防目标和设防厚度等基本参数后,根据土桩宏观本构模型,通过叠加近地震、漫游高频地震和远地震等不同地震情形,计算结构最大顶点间位移与构件变形,以预测结构
的受力情况,然后根据结构受力,进行结构适应性调整,以满足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各项指标。
2.2 基础抗震原理
涵盖土壤抗震、基础抗震、地基抗震等方面。
3. 抗震设计的实践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仿真实验等方式,深入学习抗震设计的应用,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三、课程设计流程
1.确定课程设计主题和任务
2.学生独立阅读文献,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策划课程设计方案
4.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抗震设计的范例设计
5.讨论交流,指导完善设计结果
6.仿真实验并分析结果
7.答辩展示设计成果
四、课程设计教学设施
1.电脑
2.建筑结构分析软件
3.建模软件
五、课程设计评价
本次课程设计评价分为两种:评价学生的设计方案和学生的个人表现。
学生的设计方案评价包括设计成果、设计思路、实验分析和结论等维度。
每个维度均按照优良中差四级打分。
综合分数以90%的设计分和10%的实验分作为期末成绩。
学生个人表现以小组讨论、指导交流和设计答辩等多个环节综合评价,其中小组讨论和指导交流占50%的平时成绩,设计答辩占50%的期末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