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质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质检考试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_ __ _____座号 _ ______姓名 __ __ _______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台题目要求的。
请用2B 铅笔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 1. 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
”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 .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 .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 C .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 .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2.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
3.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
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4.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5.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表1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6. 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
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 .理学思想的影响 B .专制制度的松弛 C .市民阶层的兴起 D .社会风尚的变化
7. 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
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
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 .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 .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 .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 .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8. 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
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该法的制定
A .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 .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 .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 .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9.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 .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 .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 .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 .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10. 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1. 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A.石油化工业 B.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 D.轻工纺织业
12.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
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13.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
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14.“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
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5. 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
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
也。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16.右图是一张黄埔军校的毕业证书,它颁发于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17.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
定。
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 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
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
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
”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19.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中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
发了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0.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
这反映出《时代》周刊
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
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
21.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
重庆、成都、昆明、
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
”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22.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
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
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
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3.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
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
”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24.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25.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8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分)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
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6分)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2分)
27.(15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材料二
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4分)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7分)
28.(15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
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
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
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
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
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8分)
福州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质检考试
(完卷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用2B铅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否则不得分。
)
答案:BBCBC,DBDCA,DDDDC,BABAD,ADAAB
26.(20分)
(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3分)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
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5分)
(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分)
(3)多元性(兼收并蓄)。
(2分)
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4分)
(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
(2分)
27.(15分)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4分)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4分)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7分)
28.(15分)
(1)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
(7分)(2)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社会各界的推动。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