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传统城市滨水区空间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以上因素,总结出如下传统滨水空间营造中对于人的 情感体验的考虑和体现的设计优势: • • • • • (1)可识别性 (2)自然性 (3)适应性 (4)近人的尺度 (5)文化性
1.可识别性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中提到认知城市空间的五种意象:道路、边界、区 域、节点和地标,欧洲传统滨水空间同样具有这五种识别意象,这些易于识 别的特征为人们提供了可识别的认知图式,使人能够明确方位,参与其中, 并由此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本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人的习惯和天性:
• 1.个人和领域空间 • 2.私密和公共性 • 3.人的行为习惯
1.个人和领域空间
• 所谓个人空间,形象来讲,就是每个人都被身边无数个 气泡紧密包绕,当与他人的气泡接触甚至挤压时,就会尽 量避免由此产生的不适,这些实际上不存在的气泡就是我 们的个人空间。个人空间的存在,一方面保证个体的人的 完整性,使之分隔来而不受外界侵犯,另一方面减少群体 信息交换过载的压力,使个体的人接受能力范围内的适量 信息。
2.自然性
• 在上一章节的环境因素中也提到传统城市滨水空间较为重 视自然景观的借用和保护,人们对着美好的自然环境天性 有着追求和向往,因此依山近水的良好环境可以塑造情感 空间,虽然不能苛求完全意义上的自然,但尽可能
• 公共空间应满足人对于私密性和公共性的需要,以及顺应 各种行为习惯和天性。传统滨水区富于变化的空间,既可 以提供公众参与的大众集会,使人们产生共通的情感感受, 又有着细腻的空间细节,可以满足个体或小团体的人的私 人情感享受。空间对于使用者来说是公平的,空间中人人 平等,人与人之间自由而和谐的相处。 同时,空间的可适应性还包括安全性、易接近性和舒适性 等。情感空间应具有提供交往、交换信息等活动实现的可 能性,使人融入集体,并感到舒适自在,可以舒缓压力, 释放情感。
1.2 景观形态要素
• 1.滨水岸线 • 2.滨水空地 • 3.天际轮廓线
1.滨水岸线
滨水岸线有自然曲线的和人工规则的,有的通过沿岸建筑外侧布局来展示岸线, 也有通过凸出区域的大型建筑或特殊空间布置的场地,形成标志性节点,而适当 凹入的建筑群则可以营造出舒缓、开阔空间形态的滨水岸线的感觉,凸出与凹入 的岸线加以强化便可形成城市的特征性景观。
在城市设计理论思想和各种形态的背后,都是活生生 的社会生活历史,政治、经济、自然变迁都影响着城市和 城市设计的发展。不同的社会造就不同的城市滨水地域设 计思想,在不同思想理论社会背景下完成的实例,敏感的 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2.2文化传承
• 城市文化脉络是城市人文因素的集合和表现,是城市社会 生活的根基,与城市内在的本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城 市文化与其外在表现的城市空间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对话 关系,文化的传承可以传递这些信息,明晰城市本身独有 的特色。
4.近人的尺度
• 欧洲一些中世纪传统滨水区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以为住民提供日常生活、交 往场所为宗旨,营造近人的尺度空间。人天性上对小空间有所偏爱,空间尺 度直接影响人的感受和体验。环境心理学对人对于不同环境尺度的心理感受 有着深入的研究,上文中提到的人在日常交往中的四种物理距离也是针对这 方面的研究,符合人的行为心理感受的宜人的尺度和别具一格的小空间布局, 更容易成为滨水区情感丰富的空间所在。
• 文脉对于城市滨水空间的营造具有两方面意义:
一方面使滨水空间与整个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空间的形象更具有其自身的 鲜明特征; 一方面就是就使用者的情感体验而言,文脉有着熟悉的城市历史和日常生活 的气息,激发人们的特殊情感,追忆往昔,增加对滨水空间的认同感和场所 感,并引发其体验欲。
2.1历史渊源

欧洲传统城市滨水区
• 一.环境空间要素研究 • 二.物质构成要素研究 • 三.对当代设计的借鉴意义
一.欧洲传统城市滨水区
环境空间要素研究
• 1 显性空间 • 2 隐性空间 • 3 小结
1 显性空间(物质环境)
• 1.1 功能结构要素 • 1.2 景观形态要素
1.1 功能结构要素
• 1.种类与风格
1.主体物质(人)
• 人是滨水空间的使用者和反馈者,因此是物质构成要素 中的主体物质。下文将从人的行为心理入手,研究人们到 底需要什么样的滨水空间,怎样的空间更能投人所好,激 发或加强的使用者的某种特定情感体验。
1.1人对于空间的需求

作为研究对象的“人”,同时包括作为社会群体的人, 和具有个性和独立人格的人。人的行为心理的研究内容包 括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行为模式等等。研究如何满足这 些需求对于滨水空间营造有着很大意义。欧洲一些传统滨 水空间的营造可以体现出尊重人、服务于人和影响人的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与个人空间对应的是领域空间,即个体或群体的人为了 满足某种需要和实现某种目的,所占有的一定的空间范围。 领域空间的功能是提供安全感和各种信息,并标志着个体 或群体的人的占有身份,同时还会赋予占有者对空间的认 同感和归属感,空间的场所精神即来源于此。不同地域不 同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领域距离,空间设计需考虑地域风 俗习惯和使用者年龄、偏好等等,以划定合适的领域空间, 并保证不同领域之间的相对隔离。
• 3.重视景观环境
重视滨水区域的绿化环境和水域对整个区域的生态净化功能;滨水区景观营 造注意结合地势,做到巧妙借景,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资源;注重滨水岸线的 空间营造和天际轮廓线的控制。
• 4.注重风格特色
保持城市传统风貌,注意各个时代建筑、空间之间的协调,继承先人智慧,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以体现特有的城市本土风格,营造情感空间,使人们的乡 土感情,通过建筑和空间表达出来。
2.1自然物质
• 自然物质与滨水区的环境生态质量密切相关,涉及的自然 物质主要有水体、动植物和阳光等。
1.水体
• 水以其多变的外在形态和深厚的内涵意象吸引和感染人。关于水的直觉 体验在人的脑海中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意象,人对于水的情感是一种非自觉 的天性和潜意识,与水接触和亲近是人心灵的需要,是一种难以名状又难舍 难分的情感。 • 人的生存离不开水,上古时期城市的起源聚落的形成多在有充足水源的 地方;而后河流又因其交通作用为人所利用,河流两岸逐渐兴起重要的城市;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水体以水源、交通、景观等复合功能为人类所重用, 对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左右城市的兴衰。
充满韵律感的塞纳河沿岸
2.滨水空地
滨河空地有很多类型:垂直河道的轴线开敞空间,平行河道的线性开敞空间, 还有滨水广场等。将建筑物后移留出空地,可以留出较为广阔的视野,或营造一 个眺望景观的场所。
罗马特维雷河沿岸开放的节点空间
3.天际轮廓线
传统城市沿水岸的天际轮廓作为“边沿”,常成为城市的门户标志和主要的空 间景观,因此是滨水城市重要的形态控制要素。在河流线性导向的强烈影响下, 不仅可以形成静止的天际线景观,根据不同观景点和视线方向的改变,还可以形 成有序变化的富有韵味的动态展示。
5.文化性
• 文化性就是上一章节提到的文脉的延承和保留,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体现在物 质空间营造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滨水空间的形象可以反映地域文化, 和人们心理对城市的认知图式相符,进而产生场所精神。人们对有着归属感 和认同感的空间,潜意识里就会不知不觉的喜欢并乐于进入。有着地域性、 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文化空间必然会成为情感空间。
2.客体物质(实体要素)
• 在城市滨水空间中,人们通过各种交往和活动,获得舒 适、愉悦、亲切、评鉴、轻松、自由和活力等心理感受, 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都要通过客体的物质要素来实现。 滨水空间的客体物质主要有包含水体、各种动植物和阳光、 风等气候因素的自然物质,以及包含建筑建筑群和环境设 施的人工物质。
3.人的习惯行为
• • • • • (1)看其他人与被看 (2)冒险和猎奇 (3)自我炫耀 (4)自我保护 (5)不良活动的抑制和诱导
1.2人对于空间的体验
• 欧洲传统滨水空间往往自身有着强烈的导向和暗示,赋 予人以某种特定的情感体验。人进入空间后,感受空间并 与之发生连续互动的交流,情感就是交流的方式手段和主 要媒介。从认知空间,体验空间,到亲自参与其中,在这 个活动的过程中人与空间发生着丰富的情感交流。 • 在可识别性较高的空间内,使用者可以得到更多信息以 解读周边环境,并与之更好的交流。此外可识别度较高的 空间走向和使用更易被预测,集成度与使用者在其中的运 动有着很大的关联性。这说明空间的各种识别特征可以通 过解读作用于使用者,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运动,带给人丰 富变化的情感体验。
2.私密和公共性
• 私密性是指人有着选择与外界交换信息的与否,或是否 独处的自由,而公共性则是指人的公共活动和群体之间的 交往行为。私密性和公共性是人在交往中同样需要的,提 供合理私密性和公共性的空间可以促进人参与适当的社会 性活动,满足人生理和心理上的正常需求,充实人的各种 情感体验。空间营造中通常采用保持视觉单向性、变化处 理、过渡空间、设置多层次等方式满足人交往活动中同时 对私密性和公共性的需求。

城市的模式和功能也影响着滨水空间的形态和风格。欧 洲传统城市的建设首先要确定是怎样的模式和规模,一般 由地理位置、城市在大区域的定位、功能价值和历史文化 传统等因素决定。
• 2.肌理与结构
欧洲传统城市有三种典型肌理形式,即古典时期的肌理,中世纪时期的肌理, 和巴洛克风格的空间肌理。
• 3.功能与分区
2隐性空间(精神环境)
• 精神环境对城市滨水空间营造和发展,也有着潜在的巨大 的影响。精神环境实质上就是指城市的文脉,形态表现上 为人、景观、建筑和环境等要素,也蕴含了政治、文化、 经济、历史和民俗等方面内容。
• 文脉是城市各种信息的集合,是一个城市出现并衍化过程 中各个阶段留下的历史痕迹,是城市的特质和灵魂,既有 历史积累的经验,也暗含未来发展的方向。它不是若干历 史保护区和历史建筑所可以一言蔽之的,文脉以生活载体, 是吐故纳新的有机存在。
特莱维喷泉
阿姆斯特丹的运河
2.植物

植物有着生态、化学和物理学作用,可以调节小气候,遮挡阳光降低风 速,净化水体、土壤和空气,点缀城市色彩。绿色植物还有着放松和调节人 们心情的良好效用,维护住民生理和心理健康。植物对滨水环境的调节和美 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伯尔尼绿色基座上的滨水空间
3.动物
• 人有着爱与被爱的需求,爱可以实现精神价值和获得尊重,被爱可以体 验安全和幸福感。滨水空间的动物这种生物要素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舒缓精神压力,增强环保意识,增加活力。譬如滨水广场的鸽群,步行小径 上的宠物等等。
不同历史时期的滨水区由于城市形态结构和产业功能的不同,在城市中的地位 和承担的功能也不同。传统城市的滨水区往往具有以下功能: (1)运输和商贸 这是城市滨水区域的最重要的功能,对促进城市发展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2)居住功能 滨水居住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商贸运输业的配套居住功能,一种是纯粹 的滨水住区。 (3)游憩功能 游憩是《雅典宪章》定位的城市四大功能之一,随着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 的富裕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4)生态功能 古城建设中常把河道和大面积水域融入整个城市体系中,使城市与自然更 好的融合。 (5)其他功能 滨水区的其它价值功能包括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
二.欧洲传统城市滨水区
物质构成要素研究

本部分是对滨水区的物质要素进行研究,主要针对的 是滨水空间中的主体物质,即空间的使用者,以及客体物 质,空间环境中的实体要素。其中也包含了使用者情感体 验的另一个方面,空间本身的暗示和导向等带给人的情感 体验。
• 1 主体物质(人) • 2 客体物质(实体要素) • 3 小结
3.小结
• 总的来说,欧洲传统城市滨水区的环境空间要素有着以下 的几个典型特点:
• 1.整体规划
注重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建设或改建。滨水空间保持着具有时代特征的空 间肌理,注意和城市整体结构系统的对接,节点之间有着内部张力,保证结 构系统的完整和统一感。
• 2.功能混合
传统滨水区域大多有着混合的功能用途,空间具有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