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__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农村社会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转移支付类社会保障
第3讲 农村社会保障试卷
一、名词解释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五保
二、判断正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既不是商业保险,也不是农民负担,属于基本养老保险范畴。
2.统筹就是“统一”和“划一”。
三、多项选择题
1.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切入点是:( )
A.城乡统筹
B.基础整合
C.总体规划
D.分类指导
2.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
A.保障水平与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B.保障资金由个人.集体.国家共同负担
C.保障生活与扶持生产相结合
D.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
E.保障资金由集体和国家共同负担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重点对象是( )
A.非农就业的农民
B.被征用土地的农民
C.农村计划生育对象
D.村组干部.退伍军人.民办事业单位人员
4.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应由哪些主体负担( )
A.个人
B.国家
C.集体
D.村委会
四、问答题
1.你如何理解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切入点?
2.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
3.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试论述我国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试论述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长期社会政策和政府实施的一项农民养老计划。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
农村社会保障与家庭养老与土地保障性结合,共同达到保障农民老年基本生活的目标。
2.五保:农村五保工作是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保障的是农村最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帮助的无依无靠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是中国农村最为典型的集体保障方式。
目前的“五保”是指农村社区(集体)通过“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保教)”的供养方式满足无法定抚养人、无正常的劳动能力、无可靠生活经济来源的老年人、严重残疾人和未成年的孤儿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救助项目。
二、判断正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1.正确。
2.错误。
统筹既包括宏观决策和政策表面上的统一、也包括对不同保障项目的分类管理及衔接。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D
3. ABCD
4. ABC
四、问答题
1.你如何理解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切入点?
答:(1)城乡统筹。
(2)基础整合。
(3)总体规划。
(4)分类指导。
2.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
答:(1)家庭保障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基本保障方式。
(2)我国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当前主要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家庭有最直接、最具体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功能。
(3)家庭保障的功能更多的体现在亲情的慰藉和精神的满足上。
3.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1)从长期看应建立起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救助为辅,以社会福利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服务,以优抚保障对特殊群体提供特殊保障,以社会互助作必要补充的社会保障制
度架构。
(2)从近期目标看,普惠性质的社会救助制度包括灾害救济制度与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它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底盘。
五、论述题
1.试论述我国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答:必要性:
(1)更加有效地缓解农村贫困。
(2)乡镇企业职工急需通过社会保障分散劳动风险。
(3)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亟待提上议事日程。
(4)土地的保障功能日益下降。
(5)缩小城乡差别,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
(6)使计划生育推行具有可持续性。
(7)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可行性:
(1)从经济发展阶段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时机基本成熟。
(2)相当地区农村人口收入水平已具备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能。
(3)多年来在农村开展的社会救济、救灾扶贫、社会优抚、合作医疗以及近10年来开展的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和经验准备。
(4)农村财税制度改革和农村基层政权行政机构改革可以大幅度减轻农民负担,财政有可能在资金和政策上对农村社会保障予以更多的倾斜和支持。
(5)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设计应跳出以前的思路,进行制度创新,通过设计一种“身份
门槛”和“缴费门槛”都很低的社会保障计划,其资金支撑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这也是可行性中最重要的一点。
2.试论述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答:建立城乡统筹的疾病防控系统:
(1)农村的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体系是社会管理及应急机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2)疾病流行模式转换中城乡二元差异巨大,具有高度外部性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有可能以流动人口为载体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蔓延。
(3)从国计民生的角度做好相互关联的两件事情:一是推进农村尤其是加快中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二是打破城乡割裂的二元社会格局,尽快构建一个城乡统筹、一体化联动的疾病防治网络。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主体框架:
(1)设置农村医疗保障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
(2)农村医疗保障设计方案的主体框架为“调整农业税使用方向,继续采取‘三个一点’的资金筹集方式,社区筹资的形式以社区委统筹单位,建立一‘家庭账户’为基础的农村医疗保险模式,并为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接轨提供一个有效借口。
”
①坚持自愿原则,实行民主管理。
②实行民办公助的筹资方式,保证群众享受相应权益。
③三项建设同步进行,提高农村卫生事业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