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
交叉融合日益密切,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
培养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掌握机械设计、机械电子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
才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学校应结合重庆市的产业发展战略,以及我校在交通领域方面的优势,把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成具有设备
先进,研发技术领先,校企结合紧密,服务于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庆交通
机械装备和汽车产业发展、重庆市机器人产业园发展的特色专业,为国家和重庆
市的交通和装备制造业、重庆市机器人产业园发展输送有扎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基础的人才。
该文探讨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位、人才培养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思路,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
为提高我国高校机械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教学;改革
1专业定位
由于师资力量和实验设备的限制,目前此专业的特色不强。
在重庆市的高校中,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和其他学校相比,优势不强,特色不鲜明。
学生就业
主要还是进入土建、施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装备制造业、机器人技术及研
发等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学生相对较少。
学校应紧跟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
趋势,以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结合我校在交通领域方面的优势,突出
机械电子工程与车辆工程以及现代交通建设之间的桥梁作用,围绕人才培养这一
中心工作,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开
展专业建设。
培养具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工程研究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工程研究应用型人才。
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本科学生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
然而,由于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涉及的学科知识多,学生要在四年之内学习电工学、机械设计、微机控制原理、PLC原理及应用、机电传动、单片机接口及应用等众多的专业基
础课,学生负担较重,造成多数高校不得不拿出较多的时间进行课程的讲授,又
由于时间的限制造成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操作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没有切实体会
到知识的实际用处,厌学心理较重。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
才培养的过程应当重视构建工学结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紧密与重庆地区
汽车企业、轨道交通装备和机器人产业园区企业等合作,因材施教,既注重培养
实践能力强的技术型毕业生,又注重培育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研究
生后备人才。
其次,需要优化课程体系,正视理论课堂内容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
的弊端,从以往单一的传授知识为主过渡到教学内容上知识、能力与思维培养的
并重。
再次,对于课程的考核形式,除了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形式外、应加大课
程设计的环节,使学生达到多学多练的目的。
最后,学校应当重视课外各种层次
的科技活动,加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投入,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科技实践,调动学
生主观能动性,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3教师队伍的建设
当前,教师队伍的工程水平不高是造成教学实践能力弱的重要原因,我校机
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老师以青年教师为主,很多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双门型”教师,
缺乏现代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经验。
为提高实践环节教学质量,需加大年轻教师
到研究所挂职从事工程研究力度,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或进行工程实践
的数量达到50%,培养优秀的实践教学型教师。
其次,加强高校和企业关于专业
人才培养的交流和合作,扩大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的比例和实际工作效果,聘请
重要研究所、企业具有十余年工程设计经验的德才兼备、高水平人员指导工程实践,由短期、兼职逐步过渡到全职。
最后,建立多个不同级别的校企联合实验室,在此基础上,校企合作申报教改或科研项目,联合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及新产品的
开发,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4开设相应的课程,加强理论创新的引导
在实际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学习中,要全面以创新型实验教学为重要基础。
学习过程中,要实现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并有效将理论知识进行创新联合,
利用创新实验的方式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如完成专业理论知识资料的查阅、有效进行实验设计、做好实验课程的准备工作、对实验的具体进行展开分析,并有效展示试验结果。
通过这些具体的学习任务流程,能够全面有效地使得学生
进行独立思考,对没有接触过的领域进行研究与分析,全面实现对研究项目与实
验设计任务进行创新,实现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实验的目的。
通过这种方式能提高
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一批训练有素的创新型人才。
在基础性理论教
学中,要求学生们对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基础性的学习方法和实验技能有一个全
面掌握,提高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将所学知识积累与融合,从而为后屋
理论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5实践基地的建设
目前,高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方式主要以参观为主,并没有使学生真正参与
到操作中。
另外企业主要以生产为主,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详细地
告知学生。
这些原因导致学生不能很快地融入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为了提高学
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应把握好校外生产实践与校内生产实践两个重要
环节,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充分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外生产实践采取
校企联合实施的方式,以企业的产学研实践基地为主导,主要分为生产实习、学
生暑期工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四个模块;校内生产实践由企业技术骨干
专业导师教学团队和校内专业导师教学团队联合实施,包括金属加工工艺实习、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工业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
综合创新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七个模块。
构建“基础型、设计型、综合型、研究型”逐层递进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让学生透过多样化工艺技术、生产流程和工序获取不同层次的工业和科技知识,使学生获得处理工程问题的实际经验,提高
学生的产品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结语
结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对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内容与
综合改革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为重点,积极探索符
合我校办学特色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位目标、人才培养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和
实习基地建设改革策略,这些环节的改革和探索对于提高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兵,叶建雄.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改革[J].科技展望,2016(5):312-313.
[2]邱自学,姚兴田,王君泽.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群建设[J].机电工程,2005,22(12):60-63.
[3]于大泳.新时期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2):60.
[4]王海荣,孙雷,王晓娟.“学科竞赛”引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兼论海口经济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6,(7):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