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造口袋粘贴法在肠造瘘术后患儿造口护理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良造口袋粘贴法在肠造瘘术后患儿造口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索在接受肠造瘘手术治疗的患儿造口护理干预中,给予患儿改
良式造口袋粘贴的具体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全年内收治的58例接受
肠造瘘手术治疗的患儿为相关对象,所有患儿在术后需要接受造口袋护理,将其
均分成为传统组与研究组,传统组患儿接受常规造口袋粘贴,研究组患儿则需要
接受改良造口袋粘贴处理,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家属对护
理的满意度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传统组患儿,
且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要高于传统组,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
显意义(P<0.05)。
结论在肠造瘘术后患儿的造口护理当中,对造口袋的粘贴
方法进行改良应用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肠造瘘术;满意度;粘贴;造口袋;改良;不良反应
在临床患有肛门、结直肠严重疾病的患儿当中,接受肠造瘘术治疗是效果较
为确切的方式之一[1]。
但是,患儿接受肠造瘘术治疗后造口部位的护理存在较大
难度[2]。
在传统的患儿造口护理当中,暴露法较为常见,主要是让护理人员及时
将患儿不定期排出的粪便进行抹洗,随着医学不断发展,造口袋成为患儿造口护
理中的常见方式,但传统的造口袋粘贴方法也可能造成患儿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等[3]。
我院针对此类患儿的造口护理,将造口袋的粘贴方法进行改良应用,收到了
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根据研究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1—12月当中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小儿患儿当中选择58例肠造
瘘手术患儿进行分析,此次研究得到了我院相关部门审批,且患儿家属均签署知
情书。
所有患儿不存在窒息情况,且出生的体质量为2.5—4.2kg,年龄均在1个
月以下,住院时间均超过1周。
我院将其按照随机均匀分组方式均分成为传统组
及研究组,每组各29例。
传统组男性患儿16例,女性13例,年龄为2—25d;
研究组患儿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则为1—23d,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在
接受对比后不存在任何差异(P>0.05)。
1.2 方法
传统组患儿接受常规造口袋粘贴,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的造口以及周围皮肤
进行清洁,涂上皮肤保护膜与防漏膏,之后对造口的大小进行测量,进而修剪造
口袋的孔径。
在进行造口袋粘贴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将其底座背衬揭开,将中
央开口对准患儿造口,从下到上进行粘贴,并且由内之外进行1—3min的按压,
让造口袋紧贴患儿的皮肤。
研究组患儿接受改良式造口袋粘贴,护理人员在粘贴造口袋之前,需要先粘
贴一张3M水胶体敷料,在对患儿的造口部位与周围皮肤部位进行清洁与消毒之后,需要涂上适量的皮肤保护膜。
等到皮肤保护膜干透,对水胶体敷料进行修剪,其大小需要比造口袋的座外直径小2—3mm,中央孔径的大小与造口外直径相一致。
护理人员将敷料的中央开口与造口相对,由内之外进行粘贴,将空气完全挤出,之后涂上防漏膏,最后粘贴造口袋,造口袋的粘贴方式与传统组患儿一致[4]。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方式造口袋粘贴护理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造
口红斑、周围性皮炎以及溃疡出血等情况。
此外,针对每一例患儿选择一名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利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
患儿家属打
分不足60分即为不满意,61—85分表示基本满意,打分超过85分表示非常满意,患儿护理总满意度为基本满意+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针对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我院选择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患儿计数
资料表示为n(%),让其接受X2检验,计量资料则为(x±s),选择t值检验。
若对比后结果P<0.05,即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患儿不良反应情况
从上表2中所显示数据可看出,研究组患儿家属对其满意度明显高于传
统组,相关数据对比意义明显。
3 讨论
针对临床当中患有肛管先天畸形、腹腔感染、肠坏死等严重急腹症的小儿患儿,肠造瘘术是效果较好的治疗方式[5]。
接受肠造瘘术治疗的小儿患儿各个系统
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自身免疫功能相对较差,这样就很容易在术后出现感染,如
果护理人员无法对其造口进行科学护理,就可能引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6]。
针对此类患儿,造口袋粘贴是较为重要的一项护理方案。
但是,传统的造口
袋粘贴,很容易造成患儿溢出的粪水沿着造口袋的边缘进行外渗,且造口袋可能
会出现松脱与移位情况,这样就会造成患儿的造口出现感染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对于患儿术后恢复十分不利。
我院在这类患儿的造口袋粘贴中选择利用改良方案,就是在患儿造口部位皮肤与造口袋的底座之间多粘贴一张水胶体敷料。
护理人员
会对水胶体敷料进行严格的剪裁,水胶体敷料在粘贴后会形成密闭空间,这样可
以抵挡患儿溢出的粪水,不会让粪水直接接触患儿的造口部位皮肤。
此外,造口
袋的底座开口也会稍大于患儿造口,这样一来,即便造口袋的底座长时间接触患
儿溢出的粪水出现了移位与松脱等情况,患儿的造瘘肠管也不会受到直接损伤,
很好地避免了患儿出现造瘘肠管出血等情况。
与此同时,水胶体敷料的质地十分
柔软,与患儿皮肤的亲和力也会较好,透气性可以得到较好保证,且在粘贴之后
不会造成其皮肤出现紧绷感,还能达到较好的隔离效果与防水效果,氧通透条件
也会较好。
在此次研究当中,两组患儿分别接受了不同类型的造口袋粘贴干预。
在对比
相关数据之后可以看出,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4%,远低于传统组
患儿,且研究组患儿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相关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
结语
对于接受肠造瘘手术治疗的患儿临床护理方式选择而言,护理人员对造口袋
粘贴方式进行改良可以有效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也能有效提高患儿家
属对其的满意度,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实施。
参考文献
[1]古爱香,徐艮有.改良婴儿肠造口袋粘贴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21(02):53-54.
[2]贾静宜.改良式造口袋联合康惠尔透明贴应用于失禁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
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1):53+50.
[3]李慧,付红,徐凤玲.改良造口袋法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
医学,2015,13(05):837-838+841.
[4]吴子谕,何秋苑,王晓琴,张碧芳.改良造口袋粘贴法在肠造瘘术后患儿造口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5,22(01):43-45.
[5]黄丽明,韦海钰,郑陈珊,杨文洁.改良造口袋更换法在高流量肠外瘘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04):111-112.
[6]甄莉.一件式造口袋与引流袋(瓶)连接方法的改良[J].全科护理,2016,14(1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