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2007年是我国上市公司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那么体系的第一年。
企业会计准那么体系作为资本市场的规那么之一,关于促进企业可连续进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新准那么在上市公司平稳实施,财政部会计司与有关方面通力合作,成立了新准那么实施情形工作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了实地调查,建成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系统,组织了强大的分析团队,采纳〝逐日盯市、逐户分析〞的工作方式,跟踪分析了每一家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全面把握上市公司执行新准那么的情形,加强与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有关方面沟通,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上市公司2007年较好地实现了会计准那么的新旧转换和新准那么平稳有效实施。
一、企业会计准那么体系在我国上市公司得到了平稳有效实施
依照我国相关规定,经审计的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应于2008年4月30日前公布披露完毕。
实际情形是,从2008年1月22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公布首份2007年年报开始,截止2008年4月30日终止,包括2020年新上市公司在内,除*ST威达〔000603〕和九发股份〔600180〕两家公司外,沪深两市合计157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07年年报,其中,非金融类上市公司1543家,金融类上市公司27家。
通过对上市公司公布的2007年年报全面
深度分析说明,企业会计准那么体系已在我国上市公司得到了平稳有效实施。
〔一〕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新准那么从2006年末至2007年初的新旧转换
1、上市公司新旧准那么转换总体情形
截至2008年4月30日,沪深两市157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55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新旧会计准那么股东权益差异调剂表»,其中沪市849家,深市708家。
有13家上市公司没有披露相关数据。
1557家上市公司按照新准那么调整后的2007年年初股东权益合计45625.49亿元,2006年12月31日按旧准那么〔指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反映的股东权益合计41486.64亿元,2007年初股东权益比旧准那么股东权益净增加了1002.67亿元(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后),增幅为 2.42%。
分析说明,按照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那么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初净资产确认计量的结果,比按旧准那么高出了2.42个百分点。
可见,上市公司在首次执行日〔2007年1月1日〕按照«企业会计准那么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那么»及相关规定,较好地实现了新旧准那么的转换和过渡。
有关情形如表1所示。
2、年初股东权益调增幅度较大的项目分析
〝企业合并〞项目涉及166家上市公司,调增年初股东权益335.81亿元,占比为0.81%。
同一操纵下的企业合并在编制合并比较报表时,应视同参与合并各方在最终操纵方开始实施操纵时即以目前的状态存在,因企业合并而增加的净资产在比较报表中调整了股东权益项下的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涉及454家上市公司,调增年初股东权益795.04亿元,占比为1.92%。
新准那么规定这两类金融资产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年初股东权益,由于首次执行日我国股市处于较大幅度
上涨时期,该项目所产生的调增股东权益金额较大,金融类上市公司尤为突出。
需要专门说明的是,〝少数股东权益〞项目涉及上市公司1267家〔占1557家的81.37%〕,调增年初股东权益3136.18亿元,占比为7.56%。
该项金额应当从股东权益合计中剔除,因为旧准那么下〝少数股东权益〞在股东权益之外单独列示,新准那么下〝少数股东权益〞包含在股东权益合计之内,属于报表项目列示变化导致的阻碍金额。
3、年初股东权益调减幅度较大的项目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差额〞项目涉及737家上市公司,调减年初股东权益160.78亿元,占比为-0.39%。
依照新准那么规定,同一操纵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余额,应当在首次执行日全部转销,相应减少了年初股东权益。
〝符合估量负债确认条件的辞退补偿〞项目涉及149家上市公司,调减年初股东权益114.39亿元,占比为-0.28%。
依照新准那么规定,公司应当对首次执行日之前符合辞退福利确认条件应给予的补偿进行估量,减青年初股东权益,同时确认应对职工薪酬。
从以上分析能够看出,新旧准那么转换时点尽管有些项目调整金额幅度较大,但增减相抵后总体持平,实现了平稳转换和过
渡。
同时,也发觉极少数上市公司在新旧准那么转换时大额调整了股东权益的情形,还有13家上市公司没有按规定披露«新旧会计准那么股东权益差异调剂表»,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二〕上市公司实现新旧准那么转换后,即按企业会计准那么体系全面执行,总体运行平稳
1、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及因素分析
1570家上市公司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13,634.02亿元和10,117.64亿元,2006年分别为9,201.22亿元和6,765.08亿元,利润总额增加了4,432.80亿元,净利润增加了3,352.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48.18%和49.56%。
有关情形如表2所示。
引起上市公司2007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的要紧因素是营业利润。
1570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利润合计为13,148.16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4,091.90亿元,增幅为45.18%,占利润总额的
96.44%。
按扣除投资收益的营业利润运算,仍占利润总额的74.80%。
营业利润增长是决定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的要紧因素,营业利润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得。
营业利润的大幅度增加,反映了上市公司2007年经营业绩的增长,属于正常的经济增长态势。
投资收益作为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1570家上市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合计为2,950.50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1,780.44亿元,增幅为152.17%,占利润总额的21.64%。
引起投资收益增长的要紧缘故是上市公司2007年内出售投资实现的收益。
1570家公司出售投资实现收益2547.57亿元,占利润总额的18.69%,比2006年增加了1581.76亿元,增幅为163.78%。
出售投资实现的收益具有一次性特点,仅阻碍2007年当期,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不具有可连续性。
除营业利润外,1570家上市公司营业外收支净额合计为485.86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340.90亿元,增幅为235.16%,占利润总额的3.56%。
营业外收入要紧源于债务重组、政府补助及处置长期资产利得。
营业外收支净额对公司利润的阻碍是非经常性的。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增长要紧来源于营业利润的增长,从而奠定了2007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较大幅度增长的基础。
同时,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增长中
的某些因素,如出售股票收益和债务重组利得等,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2、净资产增长及因素分析
1570家上市公司2007年12月31日净资产合计为68389.71亿元,2006年净资产合计为52221.07亿元,同比增加了16169.38亿元,增幅为30.96%。
净资产收益率也高于去年同期水平〔12.95%〕,达到了14.79%。
有关情形如表3所示。
引起净资产增长的要紧因素:
一是上市公司2007年新发或增发股票实现的股票溢价收入等缘故增加了资本公积6510.55亿元,占到净资产增加额的
40.25%,说明2007年IPO公司较多,由此增加的资本公积所占比重较大。
二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了净资产,同比增加了1491.23亿元,占净资产增加额的9.22%,说明上市公司2007年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票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三是上市公司2007年实现的净利润增加了净资产,反映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直截了当制造的财宝,同比增加了3352.56亿元,占到净资产增加额的20.73%。
〔三〕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准那么后,内地与香港披露的年报差异差不多排除
在157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53家上市公司同时在香港发行了H股,这些公司除了按企业会计准那么在A股市场披露了年报外,同时按照香港财务报告准那么在H股市场提供年报。
1、A+H股上市公司年报净利润比较
53家A+H股上市公司2007年按香港财务报告准那么报告的净利润为6,488.51亿元,按新准那么报告的净利润为6,198.08亿元,差额为290.43亿元,净利润差异率为4.69%;其中,净利润完全无差异的有6家上市公司,分别为招商银行〔600036〕、创业环保〔600874〕、中海油服〔601808〕、建设银行〔601939〕、中兴通讯〔000063〕和经纬纺机〔000666〕。
2、A+H股上市公司年报净资产比较
53家A+H股上市公司2007年按香港财务报告准那么报告的净资产为39,335.31亿元,按新准那么报告的净资产为38,248.58亿元,差额为1086.73亿元,净资产差异率为2.84%;其中,净资产完全无差异的有10家上市公司,分别为中海进展〔600026〕、招商银行〔600036〕、青岛啤酒〔600600〕、广船国际〔600685〕、创业环保〔600874〕、中国铁建〔601186〕、中海油服〔601808〕、建设银行〔601939〕、中兴通讯〔000063〕和经纬纺机〔000666〕。
3、A+H股上市公司现存差异分析
依照53家A+H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显示,导致A+H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和净资产现存差异的要紧因素如下:
一是企业改制资产评估产生的差异。
涉及36家上市公司。
按照内地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公司制改制时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并以评估价值为基础确认为相关资产和负债的认定成本;在H股报告中,有的调整为改制前原账面价值,有的按照重估价报告。
由此形成两地市场财务报告中净资产差异合计为144.62亿元,占差异总额的13.31%。
二是同一操纵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差异。
涉及15家上市公司。
按照企业会计准那么规定,同一操纵下的企业合并采纳类似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香港财务报告准那么选择采纳购买法。
公
司在两地采纳的会计政策不一致,由此形成两地市场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差异合计为4.38亿元,占差异总额的1.51%。
三是资产折耗计提方法产生的差异。
按照企业会计准那么,特定企业的油气资产应当采纳产量法或年限平均法计提折耗。
在实际执行中,公司A股报告中采纳了年限平均法计提油气资产折耗,在H股报告中那么采纳了产量法计提折耗。
在上述因素形成的A+H股上市公司年报差异中,假如剔除其中两家公司现存差异后,净利润差额由290.43亿元缩小到65.45亿元,净利润差异率也由 4.69%缩小到 1.46%;净资产差额由1,086.72亿元缩小到121.09亿元,净资产差异率由2.84%缩小到0.43%。
分析说明,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准那么后,A+H股上市公司境内外差异差不多排除,从而实现了两地准那么趋同的成效。
〔四〕进一步对新准那么具体项目执行情形分析,说明企业会计准那么体系得到了有效实施
新准那么包括38项具体准那么,其中新修订的准那么16项,新制定的准那么22项。
新准那么涵盖了会计实务中目前差不多发生或者能够预见到的经济业务事项。
通过对38项具体准那么进行逐项深度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企业会计准那么体系平稳有效实施的结论。
限于篇幅,我们在此仅举例说明以下具体准那么项目的执行情形:
1、投资性房地产准那么
投资性房地产准那么是一项新准那么。
1570家上市公司中,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有630家上市公司,占1570家的40.13%。
这些公司绝大多数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纳了成本计量模式。
仅18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2.86%〕采纳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22.79亿元,占有此类业务18家公司净利润的2.61%,占157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0.23%。
依照上述18家公司披露的年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要紧有房地产评估价格〔10家上市公司〕、第三方调查报告〔2家上市公司〕、与拟购买方初步商定的谈判价下限〔1家上市公司〕及参考同类同条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2家上市公司〕等。
这些公允价值的运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另有3家上市公司未披露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具体确定方法。
2、固定资产准那么
固定资产准那么是一项新修订的准那么。
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9家上市公司依照准那么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了弃置费用86.80亿元,占9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0.48%,占9家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总额的1.36%。
其中,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弃置费用按折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那么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那么是一项新修订的准那么。
1570家上市公司中,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40家上市公司。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大都采纳了评估价格作为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
该类交易产生损益的有32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交易公司数的80%;未产生损益的有8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交易公司数的20%。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损益的32家上市公司中,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的有21家上市公司,比例为65.62%;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缺失的有11家上市公司,比例为34.38%。
4、资产减值准那么
资产减值准那么是一项新准那么。
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692家上市公司〔占1570家的44.08%〕披露了对长期资产计提了减值预备。
其中,161家上市公司依照本公司情形披露了各项资产减值的迹象,占1570家的10.25%。
7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确定资产减值时对资产组进行了认定。
115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长期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依据。
多数上市公司披露了长期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估量的资产以后现金流量、涵盖期间和折现率等信息。
计提减值预备的资产要紧是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451家上市公司〔占1570家的28.73%〕存在商誉,其中,373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82.71%〕对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
5、职工薪酬准那么
职工薪酬准那么是一项新准那么。
1570家上市公司年报显示,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构成了上市公司职工薪酬的最要紧部分,占2007年确认的职工薪酬总额的72.55%。
153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信息,占1570家的97.96%。
15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应对五险〔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的信息,占1570家的96.37%。
132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应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信息,占1570家的84.59%。
46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辞退福利的信息,占1570家的29.49%。
15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的信息,占1570家的10.06%;极少数上市公司还披露了非货币性福利的运算依据。
6、债务重组准那么
债务重组准那么是一项新修订的准那么。
1570家上市公司中,316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债务重组,占1570家的20.13%。
因债务重组产生的营业外收支净额为130.04亿元,占157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1.29%,其中,229家上市公司作为债务人获得了债务重组收益133.00亿元,82家上市公司作为债权人因让步产生债务重组缺失2.96亿元。
316家上市公司中多数都披露了债务重组对营业外收支的阻碍金额,但披露债务重组具体内容的详尽程度各不相同。
少数上市公司披露了债务重组过程中公允价值的取得方式。
7、或有事项准那么
或有事项准那么是一项新修订的准那么。
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98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或有事项,占1570家的62.55%,其中,存在或有负债的有905家上市公司,存在或有资产的有138家上市公司。
287家上市公司存在估量负债,占1570家的18.28%,2007年确认的估量负债总额为148.50亿元,其中,对担保事项确认估量负债最多,占到14.99%;因产品质量保证确认的估量负债占8.59%;因未决诉讼确认的估量负债占3.59%;因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确认的估量负债占0.33%;因承担的重组义务确认的估量负债占0.03%。
8、所得税准那么
所得税准那么是一项新准那么。
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041家上市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占1570家的89.24%;752家上市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占1570家的47.90%;244家上市公司确认了与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占1570家的15.54%,其中,与所有者权益相关的要紧项目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26家上市公司因此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218家上市公司因此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总额的阻碍达79.10%。
固定资产折旧对递延所得税负债总额的阻碍为33%;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对递延所得税负债总额的阻碍分别为1%、13%、0.001%。
154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所得税费用〔收益〕的要紧组成部分,占1570家的98.47%;142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所得税费用〔收益〕与会计利润关系的说明,占1570家的90.57%。
42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临时性差异、可抵扣亏损的金额,占1570家的27.01%。
149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涉及的资产、负债的类别、确认金额和确认依据,占1570家的94.97%。
9、企业合并准那么
企业合并准那么是一项新准那么。
1570家上市公司中,411家上市公司按照准那么规定将企业合并分类为同一操纵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操纵下企业合并,其中,披露了企业合并类型判定依据的有348家上市公司,有63家上市公司未明确披露企业合并类型的判定依据。
同一操纵下企业合并的186家上市公司中,184家上市公司明确指出以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
存在交易价差的有112家上市
公司,占有此类交易公司数的60.22%,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所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有71家上市公司,投资成本小于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有41家上市公司。
2007年发生同一操纵下的企业合并并入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的有133家上市公司,总额为212.29亿元,占有此类交易公司净利润总额的5.82%。
非同一操纵下企业合并的上市公司全部采纳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57.89%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发生非同一操纵下企业合并的上市公司中,119家上市公司形成了商誉,金额为74.96亿元,占119家公司净资产的0.50%、资产总额的0.06%,各公司均按准那么规定不再对商誉进行摊销,改为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因投资成本〔购买成本〕小于所占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而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有72家上市公司,总额为18.31亿元,占发生该类交易公司利润总额的4.66%。
10、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那么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那么是一项新准那么。
1570家上市公司按照准那么规定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了分类,并在附注中进行了披露。
其中,353家上市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4894.29亿元,占1570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1.17%;142家上市公司存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合计41008.02亿元,占1570家
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9.84%;419家上市公司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合计32083.29亿元,占1570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7.70%,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为1491.23亿元,占1570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总额的2.18%。
从38项具体准那么执行情形分析能够得出以下结论:具体准那么在1570家上市公司中得到了普遍应用,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能够较为恰当地选择会计政策和做出会计估量,并按各项具体准那么及应用指南规定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五〕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出具的标准审计意见的数量和比例明显地超过了2006年,可从另一角度说明新准那么在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有效实施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464家公司的年报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占比为93.25%,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仅有106家,占比为6.75%。
同时,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99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家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
依照财政部和证监会的有关规定,2007年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新准那么编制并披露«新旧会计准那么股东权益差异调剂表»,也要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分析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从另一角度得出了新准那么在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有效实施的结论。
二、企业会计准那么体系实施的经济成效初步显现
从一年的平稳有效实施情形分析,企业会计准那么体系的经济成效已初步显现出来。
〔一〕通过新准那么中假设干会计政策的有效实施,有助于促进企业健康可连续进展。
新准那么实施后,这一经济成效较为明显。
比如,新准那么要求企业全面凝视涉及各种或有事项的合同或协议,除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合同外,还扩展到辞退福利、亏损合同、重组义务和弃置费用等,凡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均应及时足额地确认和计量相关成本费用和估量负债,从而较大幅度地幸免了企业高估利润和超前分配。
2007年287家上市公司(占1570家的18.28%〕确认了总额为148.50亿元的估量负债;9家上市公司依照准那么规定对固定资产确认了86.80亿元弃置费用。
又如,无形资产准那么实施了符合确认条件的开发费用资本化的政策,有助于企业科技创新。
2007年已有137家上市公司(占1570家的8.73%)发生了资本化的开发支出。
企业只有重视科研投入,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才能真正实现可连续进展。
再如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解决了母子公司之间在原先权益法下虚计利润和超前分配的弊端。
有关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减值缺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的规定实施后,有效地解决了企业随意计提和转回减值预备调剂
利润的问题,如此等等。
随着新准那么系列会计政策的连续运用,将会更加有效地抑制企业短期行为,促进企业可连续进展。
〔二〕通过新准那么形成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有助于促进投资者可连续投资
在新准那么体系的38项具体准那么中,30项确认计量准那么规定了会计政策以及实施后应当向投资者披露的信息;另有8项报告类准那么项目。
准那么应用指南依照上述规定,规定了规范化、国际化的财务报表格式及附注披露要求。
合并财务报表涵盖了母公司和从事各类经济业务的子公司的情形,包括一样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规定了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和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统一格式。
年报分析说明,1570家上市公司差不多按照新准那么及其应用指南规定的报告格式和披露要求,报告了公司过去和报告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经注册会计师进行法定审计并出具了审计意见。
新准那么要求如实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动情形以及企业价值增值过程。
在新准那么和财务报告体系下,投资者全面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能够了解企业的过去和现在,把握企业净资产的以后增长趋势,从而做出投资决策。
新准那么形成的财务报告体系,对投资者而言更具相关性,从而有助于投资者可连续投资。
任何一个逐步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体,企业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