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朗读和书写课文中的字词。
2. 能够辨别物体的大小。
3. 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描述物体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和课文中的内容,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大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形容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材料:课本《语文一年级上册》,单词卡片、图片等教具。
2. 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并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中哪个大?哪个小?”
2. 引导学生分辨物体的大小,并让他们用手指指出教室中的大物体、小物体。
Step 2 学习新课
1. 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分别写有“大”和“小”两个字,然后读给学生听。
2. 让学生反复跟读单词,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3. 教师示范辨别物体的大小:分别拿出一个大的苹果和一个小的苹果,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不同点。
4. 让学生每人拿到苹果,并依次站起来,用手举起苹果并说出它是大的还是小的,其他学生反复跟读。
5.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借助图片、实物等教具,让他们找出其他物体的大小,并说出他们的特征。
Step 3 拓展练习
1. 出示课文《大还是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课文中有什么大的东西?”
2. 教师阅读课文,学生跟读。
3.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描述课文中的物体大小,并进行展示。
4.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小结,总结学习到的名词和形容词。
Step 4 课堂作业
1. 让学生用手绘制一个大的图形和一个小的图形,并用形容词来描述它们。
2. 让学生与父母一起观察家中物品的大小,并用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
五、板书设计
大
小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实例和课文中的内容,辨别物体的大小。
同时,通过对比和描述,学生也掌握了用形容词来描述物体大小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要多给学生提供生活实例并进行练习,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Step 5 活动一:找大找小游戏
1. 教师将多个物体放在教室不同的角落,一些物体较大,一些物体较小。
2. 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游戏。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代表需要找到一个大的物体和一个小的物体,并将它们带回小组。
3. 学生代表找到物体后,需回答“这是一个大的物体/小的物体。
”
4. 完成任务的小组获得奖励。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积极参与,锻炼他们辨别物体大小的能力,并在游戏中提升表达能力。
Step 6 活动二:描述画面活动
1. 准备一些图片,图片上有不同大小的物体。
2.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张图片。
3.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并用形容词来描述它们的大小。
例如:“这是一个大的房子,里面有一个小的窗户。
”
4.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给其他小组的同学描述这张图片。
5. 其他小组的学生听完描述后,试图在其他图片中找出与描述相符的图片。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观察力,还能够提高描述能力和理解力。
Step 7 活动三:形容词游戏
1. 教师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形容词,如大、小、长、短等。
2.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
教师将卡片洗匀,放在桌子上。
3. 每个代表依次抽取一张卡片,并用这个形容词来描述一样物体或者一件事情。
4. 其他小组的学生听完描述后,试图在课堂中找出与描述相符的物体或者事情。
5. 每个小组完成后,轮到下一个小组进行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能够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和掌握,锻炼他们辨别物体大小的能力。
Step 8 总结归纳
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总结物体大小的辨别方法和用形容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的规则。
2.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辨别物体的大小?
3.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大小辨别的实例,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Step 9 课堂作业
1. 让学生回到家中,观察家中不同物品的大小,并写下观察结果。
2. 让学生用形容词来描述家中不同物品的大小。
这样的家庭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物体大小的理解。
Step 10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进行实际操作,真实地感受到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特征。
通过游戏、图片描述和形容词游戏等活动的进行,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都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思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最后,在课堂作业中的观察和描述也能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