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影音处理》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影音处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图形图像处理》《视听语言应用》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数字影音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短视频制作》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数字视频合成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数字视频合成师等岗位需求,围绕数字视频合成的关键能力,反映数字影音处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数字影音处理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按由单一到综合、从知识了解到应用分析的顺序,序化各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数字影音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影像剪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会应用软件进行影视后期处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掌握非线性编辑、蒙太奇、景别、镜头等相关概念,知晓键控等各类特效的含义。

2.掌握素材采集、音视频编辑、字幕制作、影片输出的方法,能熟练运用蒙太奇等视听语言手法进行视频剪辑。

3.掌握视频的编辑与制作方法,能进行视频特效制作、后期合成、字幕制作、声音处理和作品集成与输出。

4.具有安全、环保、生态理念,具有市场分析、风险防控和成本控制意识。

5.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职业品质。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挖掘本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充分发挥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2.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行动导向教学,通过引入真实应用的典型项目,创设教学情境,将数字影音处理任务作为教学载体,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将抽象分散的教学内容职业化、关联化,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在组织教学时,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电子演示文稿、大屏幕多媒体联机演示、网络教学等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根据需要通过网络学习有关的内容。

4.根据影像与影视制作技术人员须具备的职业技能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编排实训任务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开展真实或拟真项目的实训活动时,应注重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化资源的合理使用。

通过参观企业一线工作环境,了解工作流程,增加学生对影像与影视制作的感性认识,进而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5.将职业岗位要求融入教学。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工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理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

(二)评价建议
1.建立正确的作品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

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课前评价、课中评价和课后评价相融合,统筹考虑课程考核考试与职业技能鉴定。

2.合理选择竞赛、成果展示和综合实践等评价方式。

要设计针对“摄像机的应用”“图层蒙版的应用”等内容的指向性鲜明的专项评价表。

综合实践评价应包括学习态度、行为养成、规范操作、完成效果和实践报告等评价指标。

3.评价应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要把学生的当前状况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
要加强过程性考核,增加应用能力的考核。

4.要注重将评价结果及时、客观向学生反馈,指出被评价者需要改进的方面,师生共同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标准。

2.教材编写应体现项目承载、任务引领、过程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3.根据数字影音处理领域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视频编辑操作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选取内容,教材中应体现有关影视后期处理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

4.教材结构、呈现方式应符合中职生的年龄特征,图文并茂,案例示意图应采用彩图。

作业和练习题应着眼于学生能力发展,整体设计与统筹安排。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发挥教研组、课程组、名师工作室等的团队作用,合作开发、共享课程资源。

2.实训室应配备数量足够的主流计算机,并配备摄像机、数码相机、录音设备。

室内进行企业文化布置。

3.将收集、改编、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微课等资源整合在信息化教学应用平台上,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外都能借助该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反馈。

4.开发并用好企业资源,便于组织参观考察、市场调研、岗位实习等。

七、说明
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三年制)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