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绥化市第九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绥化市第九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l—3题。

由于古代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保留了氏族血缘的关系,所以国家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国家混合在家族里面”,即国在家中,家国同构。

与此家国同构的国家相适应,产生了不同于西方的古代政治生态。

在殷周王朝,天子、诸侯、卿大夫是以血缘关系构成的宗子、宗孙和姻亲的亲缘关系,国家的权力和财产是按血缘的亲疏分配,君权与父权是同一的,君权只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大,国家是一家一族的国家。

这样的政治生态,决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不同于西方的历程。

中国思想文化起步于“君子世界”,古代希腊、罗马则与此不同,其思想文化起步于“市民世界”。

正是由于中国思想文化起步于“君子世界”,具有贤人的作风,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道德受到特别关注,被提到了“天理”的高度,以道德为人性,以道德为人的良知,在古代甚为流行。

道德几乎支配着人生和人生的一切,包含政治也被伦理化,也即是说政治与伦理融合。

早在殷周时期,道德就纳入了政治范畴,开启了道德与政治的融合。

“以德配天”或者“德配天地”就是此结合的最初形式。

古人认为维持政权和政治上的统治,单凭“天”的庇佑是不够的,还取决于代天行政的君主的德行。

到周王朝时,君主的人格如何被认为是治政的最重要的因素,他们认为殷王朝的败亡,就在于最高统治者殷纣王失德:因此,君主在国家统治中要发挥权力的影响,但非权力性影响即统治者本人的人格影响也十分重要。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把此提升到“德治”的高度,主张刑治与德治并举。

孟子则更进了一步,直接提出仁政的主张,把仁即道德与政治直接相结合,奠定了政治伦理化的倾向。

从一般意义上说,政治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代替,秦代的法家便是持此主张,但在古代中国家国同构的政治生态中,这种德与政相分离的主张,完全行不通,秦王朝短命便是证明。

在古代的政治生态中,权力不能代替氏族血缘的亲情,道德不能缺位,德与政不能分离,因此,道德与政治相融相合是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道德在政治统治中起的作用,对维护一家一姓的氏族统治如此,对取得异族和被征服者的统治权,同样如此,西周时期,随着部落战争的结束与中原地区的统一,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氏族通过分封的形式与地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血缘氏族与地域相结合的新的社会政治单位。

在此社会结构中,不仅存在着血缘氏族,而且还存在非血缘的异姓和被征服者,这种历史情势的变化,决定了对原来只是维护氏族血缘的血亲之爱的突破和发展,把爱扩大到血族以外的异姓部落,扩大到广大地域的人际关系。

孔子的“仁”学就反映了这种变化情势。

他把原来是血亲关系的兄弟作出了普遍化的解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视四海为一家,天下皆兄弟,不以血缘论兄弟了,兄弟之间爱不以血缘为限了。

孔子的“仁”学奠定了道德与政治相融合的理论基础。

正是在“仁”学基础上,孟子在政治上提出推恩原则以及所谓“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的仁政,把仁与政即道德与政治直接相结合。

(节选自2012年l0月l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有关“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周时期人们认为维持政权和政治上的统治,单凭“天”的庇佑是不够的,还取决于代天行政的天子的德行,这意味着道德进入政治范畴,道德和政治开始融合。

B.中国古代统治中统治者本人的人格影响十分重要,德与政不能分离,所以人们普遍认为,正是因为以殷纣王为代表的最高统治阶层的失德,才导致了殷王朝的败亡。

C.儒家提倡道德与政治相结合,秦代法家则认为政治与道德既不能等同,也不能互相替代,这种德政分离的主张在古代中国家国同构的政治生态中是完全行不通的。

D.无论是维护有着血亲关系的氏族统治,还是取得对异族和被征服者的统治权,道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道德与政治相融相合是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趁势。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人把道德提到了“天理”的高度,这是因为中国思想文化起步于“君子世界”,具有贤人的作风,道德几乎支配着人生和人生的一切,已成为人们的良知。

B.存殷周王朝,国家的权力和财产是按血缘的亲疏来分配的,君权与父权同一,国家是一家一族的国家,氏族血缘亲情在维护国家的统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C.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态有别于西方古代的政治生态,两种不同的政治生态决定了中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不同历程,一个发展成了“君子世界”,一个发展成了“市民世界”。

D.在古代统治中虽说权力不能代替氏族血缘的亲情,但道德不能缺位,德与政不能分离,君主在国家统治中既要发挥权力影响,又要发挥统治者本人的人格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进入文明社会时保留了氏族血缘的关系,所以古代中国国在家中,家国同构,即“国家混合在家族里面”,与此相应,产生了不同于西方的中同古代政治生态。

B.孔子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西周时期社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在社会结构中,不仅存在血缘氏族,而且还存在非血缘的异姓和被征服者。

C.虽然孔、孟提倡的德治与仁政在中国历史上并未得到真正的实施,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政治理想,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道德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D.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把君主的非权力影响即人格影响提升到“德治”的高度,主张刑治与德治并举,从而把德、政直接结合起来,奠定了政治伦理化的倾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

嘉佑二年,试礼部。

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

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

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

”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

”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

”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

”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
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诣:下令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庐:建房
D.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狱:刑罚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高”的一组是()(3分)
①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②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③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④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
⑤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⑥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听完母亲讲的故事,就能复述出大意来,很小就表现出了才能。

B.苏轼写信给欧阳修,欧阳修看到信后,说他自己应该避开,从而让苏轼出人头地,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

C.苏轼路过金陵,拜见王安石,劝说王安石要敢于进谏,来报答皇上对他不一般的待遇,很让王安石生气。

D.苏轼的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5分)
(2)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听筝①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

它发音凄苦,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

8.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
达效果。

(5分)
9.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

(《诗经·氓》)
(2)民生各有所乐兮,。

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3)盖将自其变着而观之,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5分)
我所认识的盖茨
张亚勤
我第一次见比尔·盖茨是在1990年,在拉斯维加斯的Comdex大展上,盖茨做一个名叫《信息尽在指尖》的演讲,当时的盖茨是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

真正接触盖茨是在1992年亚特兰大的一个展览会上,那次他来展会做的主旨演讲是Windows95,他称之为“芝加哥计划”。

我当时在从事视频方面的研究,在展会的一个展台向众人演示我的视频压缩技术。

忽然间,一个很特别的声音传了过来,问我压缩的速率是多少,压缩比例是多少,我回头一看,那个人就是盖茨。

盖茨已经看过了好多个展台,他停留下来,我们就数字视频的传输和通信展开交流,聊了20分钟左右,那是第一次真正和他交流。

1998年我加入微软后,回国和李开复博士一起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

2000年我开始担任院长,经常向盖茨汇报工作。

我第一次向他汇报工作是2000年夏天,我和微软研究院的十几个同事到雷蒙德微软公司总部,向盖茨汇报在网络多媒体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汇报刚开始时,我认为他肯定对网络多媒体领域不太懂。

令我惊讶的是,他不停地提问,问题都问得很深入,甚至走上前台去询问技术细节,比如做小波变换的编码、如何分层、频率分布、容错率等等。

他不是网络多媒体领域的专家,但他能很快抓住问题的核心,并能问出很深刻的问题。

2004年1月,我被调回总部出任微软全球副总裁,按照微软的“导师制文化”,回到总部,我就需要一个导师,我找到盖茨,说希望他能做我的导师。

他欣然答应了。

有时候在电梯里遇到,他会叫我去办公室聊一聊。

在这种畅所欲言的互动中,我颇有收获,我也更多地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当时,我毕竟是刚从中国调去的“外来人”,当我与总部的那些高管们有一些冲突的时候,盖茨往往会亲自写邮件沟通,这让我很是感动。

那段时间,除了日常工作的交往,我们每个月都会有单独会面。

他看问题很深刻,总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和他聊完天,你会感觉整个人很清澈,思路很清晰。

2006年初我回到中国组建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并担任主席。

我成了盖茨了解中国很重要的一个窗口。

我加入微软后在公司里有一次碰到他,他就对中国十分好奇,问了一些关于政府架构、大学教育方面的问题。

有时候他好奇的范围超过了软件和技术。

有一次他问我,为什么中国的学生这么聪明?他来中国时也和一些中国领导人有交流,他说中国领导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强的,我相信他说的是真心话,不是外交辞令,因为对他来说,已没必要再为了什么目的说言不由衷的话了。

我每次见到盖茨,他都会欣然接受我给他“洗脑”。

比如“十七大”之后,我见到他就专门给他传达中国十七大的精神。

他对中国很感兴趣,这能让他更多地理解中国。

2008年6月,在西雅图,我参加了盖茨的告别晚会,并代表微软中国的全体同仁向盖茨送了两件礼物。

其中之一是一本《比尔在中国》的影集,记录了从1991年起比尔·盖茨十多次中国之行的精彩瞬间。

我自己则送给他中国古代乐器埙、篪各一件,取意《诗经》“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埙篪相和,如兄弟之睦,如君子之交。

盖茨退休我感觉既留恋,又替他感到高兴,他又开始投入一项让他充满激情并对整个社会都有益的事业当中去了。

盖茨是微软的灵魂人物和大家长,另一方面也是我的朋友,我们
在很多问题上都有过争论和探讨,有时达成共识,也有出现分歧的时候。

当然,盖茨并没有完全离开微软,他还是微软的非执行董事长,他每个星期会来公司一天。

盖茨用30多年创立了微软公司,用创新的技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改变了世界。

现在,他决定把所有的财富回馈给社会。

他对于财富的态度和对梦想的不断追求,最值得世人学习,我十分敬佩他,他是我人生的楷模。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12.(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第一次和盖茨交流是在1992年亚特兰大,盖茨在展览会上做了主旨演讲Windows95,之后他们通过数字视频的传输和通信展开了20分钟的交流。

B.在向盖茨汇报在网络多媒体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时,作者认为盖茨肯定对该领域不太懂,可令他惊讶的是,盖茨虽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却能很快抓住问题的核心,问出很深刻的问题。

C.作为一个刚从中国调到微软总部的“外来人”,当作者与高管们发生冲突时,盖茨往往会亲自写邮件沟通,这种为了维护两国人民友谊而不辞辛劳的精神,让作者很是感动。

D.作者叙述送给盖茨中国古代乐器埙、篪这件事,既表明作者与盖茨之间有着诚挚的友谊,也与上一段中写盖茨对中国很感兴趣、渴望了解中国相照应。

E.本文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我所认识的盖茨”与自己交往的几件事,表现了盖茨对财富的明智态度和对梦想的孜孜追求。

(2).作者说盖茨退休令自己“感觉既留恋,又替他感到高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章结尾说盖茨是自己“人生的楷模”,结合全文来看,盖茨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盖茨“用30多年创立了微软公司”,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改变了世界”,而最终他却又决定“把所有的财富回馈给社会”。

请你就对“梦想”“财富”“回馈”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文章内容和社会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
....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
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
....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
..
凡响
..了。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
....的残酷故事。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
很高的评价。

B. 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
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C. 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
以上,为271.6万人。

D. 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 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 D.⑥②③①④⑤
16.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

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

(5分)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

传统年画多为本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枊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

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

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年画:。

17、仿照下面例句写两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6分)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写: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一片绿洲,碰到一位老人,青年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反问道:“你的家乡如何?”青年回答:“糟透了,令我讨厌。

”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
样糟。

”后来又来一位青年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青年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有一切……”老人便说:“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好。

”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为什么前后说法不一致,老人说:“任何环境都蕴含着独具个性的美,能不能发现它,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


是啊,两个年青人之所以对自己家乡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它们有着不同的心态,请你以“心态与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A信息源在第四段。

B信息源在第四段,原文是“古人认为维持政权和政治上的统治……他们认为殷王朝的败亡,就在于最高统治者殷纣王失德”,选项说“人们普遍认为”,夸大其辞。

还有因果颠倒的毛病。

C、D信息源在第五段。

2.【C】原文(在第三段)是“古代希腊、罗马……其思想文化起步于‘市民世界’……中国思想文化起步于‘君子世界’”,颠倒了因果。

3.【D】原文(在第四段)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把此提升到“德治”的高度,主张刑治与德治并举。

孟子则更进了一步,直接提出仁政的主张,把仁即道德与政治直接相结合,奠定了政治伦理化的倾向。

”张冠李戴。

4.B(诣:到,去。


5.A(③⑥均是从侧面表现苏轼的才学,②是直接表现,①是说苏轼的品行的,⑤是王安石的话,④是苏轼守城的决心。


6 .C(王安石没有生气,他们二人谈得融洽。


7(1)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5)分
河水将要毁坏城墙,事情很紧迫,即使是禁军也暂且为我(守住徐州)尽点力。

害:毁坏1分急:紧急1分且:暂且1分句意2分
(2)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

(5分)
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
用兵:打仗1分不解:翻译出没有结果、没有解决、停战之意1分数:多次1分狱:刑法案件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

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

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

嘉佑二年,到礼部考试。

凭借对《春秋》的阐释居第一。

后来苏轼写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曰:“我应当避开,好让此人出人头地。


(后来,)苏轼做徐州知州。

洪水在曹村决堤,在梁山伯上泛滥,,城墙就要倒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

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
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

”迫使富民们再次回到城中。

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叫出说:“河水将要毁坏城墙,事情很紧迫,即使是禁军也暂且为我(守住徐州)尽点力。

”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

”雨日夜不停的下,苏轼住在城墙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

苏轼路过金陵(今南京),拜见王安石,说:“大兴战争和刑罚,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

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事。

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您就不说一句话来解决这种局面吗”王安石曰:“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我不在朝为官,怎么敢去进言?”苏轼说:“在朝做官就进言,不在朝做官就不进言,这是侍奉皇帝的一般礼节。

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的礼数吗?”王安石大声说:“我一定会向皇上进言。

”又说:“今天这些话从我的最里说出来,从你的耳朵听进去(意思是不要外传,保密)。

”又说:“做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杀死的一个无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这才是可以的。

”苏轼开玩笑说:“现在当官的人,都为了争取减少半年的磨勘(相当于磨合、试用期)时间,就算杀人也敢了。

”王安石笑笑没有回答。

宋仁宗刚开始读苏轼、苏辙的策论,回到后宫中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子孙后代找到了两个好宰相。

”宋神宗尤其喜欢苏轼的文章,在后宫读苏轼的文章,太监送来膳食也忘了吃,称赞苏轼是天下奇才。

但是一直到去世,苏轼也没有得到重用。

8.这一联主要运用了通感、比喻、拟人手法。

(答出其中两种得2分)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1分)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写出了分别的伤感。

(2分)。

9.“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1分)“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
(1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2分),抒写(或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2分)。

(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10题略。

实用类文本
12.(1).【解析】A项“通过数字视频的传输和通信”与原文明显不符;C项对作者感动的原因理解错误;E项不太全面。

【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2).【解析】根据文章内容,作者留恋是因为盖茨曾对作者有过很多帮助和有益影响,同时为日后不能一起共事而留恋;作者感到高兴的是盖茨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去了。

【答案】①为工作中受到了盖茨很多帮助和有益影响而心存感激;②为盖茨退休后自己不能与之共事受益而难舍;③为盖茨退休后能全身心地致力公益事业回馈社会而感到高兴。

(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解析】可以从文章中与盖茨的交往过程总结出来,注意把握多个角度。

【答案】①谦虚好学,善于思考,对不熟悉的领域充满好奇。

②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眼光,渴望了解并能尊重不同的文化。

③看问题很深刻,思路清晰,能很快抓住问题核心,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④亲切平和的人格魅力。

⑤对于名位财富淡泊的态度,对慈善事业的热心。

⑥对梦想不断追求的精神。

(6分;答出1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4).【解析】注意选择好切入角度,要求适当联系文本内容和社会实际,并且要求先有观点,再具体分条阐述。

【答案】(示例)观点一: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并为之努力。

要点:①人要有梦想,并须为之不懈努力。

有了梦想但不肯努力,只幻想着一步登天,也很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②最高的梦想不仅仅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应上升到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高度。

观点二:人对于财富要有一个明智的态度。

要点:①财富对于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都是必需的,但人获取财富要通过个人努力和正当的手段。

②人可以追求财富、创造财富,但不应迷恋财富,即取之社会用之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