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安徽省亳州市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安徽省亳州市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
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

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

每隔一段时间,那群体都要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钉住,那么,看到他们一块儿筑起各式各样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惊了。

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

在他们最强制性的社会行为中,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

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

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

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

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

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

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

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

我认为,正
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

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

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节选自《作为生物的社会》)
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中“这种话”所指代内容的一项是
A. 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

B. 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

C. 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钉住,那么,看到他们一块儿筑起各式各样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惊了。

D. 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

6. 下列对“人与动物关系”的表述,属于作者看法的一项是
A. 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B. 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

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C. 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D. 昆虫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7.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作者以高空作为观察点,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把人类生活小型化,形象地表明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不同。

B. 描述昆虫行为的书籍的作者会从“有异于人的”方面来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认为昆虫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完全是非人性的、非世俗的。

C. 作者用幽默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明确的观点: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相比照的。

D. 说人类像蚂蚁可以,反过来说蚂蚁像人类,就会遭到非议,在作者看来,这是对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挑战。

参考答案:
5. B (B项是说蚂蚁像人类,不属于“这种话”指代的内容。


6. C ( ABD项均为传统生物学界的说法)
7. C (A项曲解文意,应为“形象地表明人类与其他生物有相似性”;B项曲解文意,原文为“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D项的表述中“在作者看来”有误,这是传统生物学界的看法,而非作者的看法。


2. 阅读下列《炮兽》节选文段,完成11-12题。

(12分)
这个疯狂的庞然大物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

它重一万磅,却像小孩的皮球似的弹跳起来。

它旋转着的时候会突然转一个直角。

……
它继续进行破坏船的工作。

它已经撞坏了另外四门炮,在船壁上撞破了两道裂缝,幸喜裂缝都在水面以上,仅在狂风起时才可能有水从这里进来。

它疯狂地冲撞船的骨架,这些结实的骨架还抵抗得住,因为那些弯曲的木材是特别坚固的。

可是
在这个庞然大物的攻击下,也听得见这些骨架发出咯咯的响声。

这个庞然大物仿佛禀赋着闻所未闻的无所不在的力量,同时向四面八方撞击。

把一颗铅弹放在瓶中摇动,也不会撞击得这么疯狂,这么迅速。

四只车轮在死人身上碾过来碾过去,把他们切着,剁着,剐着,五具死尸切成二十段在炮舱里滚来滚去,那些人头仿佛在叫喊,像小溪似的血随着船身的颠簸在船板上弯弯曲曲地流着。

船板被撞坏了几处,已经开始有裂口了。

全船充满了可怕的闹声。

11、小说用了大量笔墨描写炮兽,请根据小说中的描写概括炮兽的特征,并说说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
12、小说将一尊无生命的大炮写得活灵活现,极具破坏力。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他这种独特的想象力?(6分)
参考答案:
11、炮兽特征:张狂、威猛、凶暴、残忍。

(2分)
描写作用:(1)反衬在场人物的怯懦和无能;(2)营造了一种摄人心魄的意境和氛围;(3)为后面人与物的精彩战斗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

(4分)
12、(1)排比,如“这个疯狂的庞然大物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
(2)拟人,如“把他们切着,剁着,剐着”;
(3)比喻,如“像小溪似的血随着船身的颠簸在船板上弯弯曲曲地流着”。

(每点2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东篱
李汉荣
(1)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欢陶渊明。

南山啊,东篱啊,菊花啊,田园啊,这些滴着露水粘着云絮的词儿,在我心里和笔下,都是关键词和常用意象。

(2)可是,翻检我自己,自从离开老家,几十年来,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窝庄稼,没有刨过一颗土豆,连一根葱都没有亲手养过。

几十年了,没有一只鸟认识我,没有一片白云与我交换过名片,没有一只青蛙与我交流过对水田和稻花香的感受,没有一只蝈蝈向我传授民谣的唱法。

(3)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有时就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顺便闻闻纯正的酒香,在李白们的月夜走上几个通宵,揣上满袖子清凉月光,从唐朝带回家里,在沉闷办公室里,也放上一点清凉和皎洁,用以清火消毒,解闷提神,修身养性。

(4)随着年龄渐长,“拜访”陶渊明就成了我经常要做的事,动不动就转身出走,去渊明兄那儿,在东篱下,深巷里,阡陌上,桑树颠,有时就在他的南山,靠着一块石头坐下,久久坐着,一直到白云漫过来漫过来,把我很深地藏起来,藏在时光之外。

(5)我以为这就不错了,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

(6)直到 2001 年初夏的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的以上孤芳自赏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恋,这自恋被一厢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竟然关乎诗史、文脉、乡愁的延续了。

(7)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李家营,立夏刚过,天朗气清,小风拂衣,温润暖和,我沿麦田里的阡陌,横横竖竖走了一阵,其实,若是直走,一会儿就到家,我想多走一会儿田埂,所以,横的、竖的阡陌我都走了个遍,然后,我就到了家。

(8)走进老家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

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

菜园里种着一行行的莴笋、白菜、茄子、芹菜、葱和蒜苗,荠荠菜算是乡土野菜,零星地长在路坎地角。

指甲花、车前草、薄荷、麦冬、菊、扫帚秧等花草,也都笑盈盈站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

喇叭花藤儿已经开始在篱笆上比画着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放晴,它们就开始吹奏。

(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

但是,此刻,在这里,在人境,结庐的,不是哪位诗人,是我父亲,是我种庄稼的父亲,是我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

但是,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这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
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

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然,此时正值初夏,还不是采菊的时候,菊,连同别的花草和庄稼,都刚刚从春困中醒来不久,都刚刚被我父亲粗糙而温和的手,抚摸过和问候过。

而当到了删繁就简的秋天,夏季闷热的雾散去,头顶的大雁捎来凉意,我的父亲也会在篱笆边,坐在他自己亲手做的竹凳上,面对村子边漾河岸上的柳林,向南望去,他会看见一列列穿戴整齐的青山,正朝他走来,那是巴山,我们世世代代隔河而望的南山。

(11)我突然明白了: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

(12)而我呢?
(13)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同时用山水之诗掩护我越来越远地远离山水。

(14)我写着故园之词,其实是在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同时让故园之词陪着我越来越远地告别故园。

(15)我吟着东篱之句,其实是在装饰没有东篱的残缺,同时让东篱之思伴着我越来越远地永失东篱。

(16)是的,是的,我那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他不知道诗为何物,他不知道陶渊明是谁,但是,正是我的父亲,和像我的父亲一样的无数种庄稼的父亲们,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父亲们,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
(选自《甘肃日报》有删节)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及其诗文的喜爱,又引出下文要写的内容。

B. 第二段作者虽然是对自己远离田园的反思,但优美的描绘却能勾起人们对田园的向往。

C. 文章以第六段为过渡,由写自己在诗文中的沉浸,转而写父亲及从父亲那获得的感悟。

D. 文章最后一段运用排比句升华了全文内容,既含蓄地揭示了文章主旨,又照应了文题。

5. 作者为什么一次次钻进《诗经》,扎进唐朝的山水里,拜访陶渊明?
6. 如何理解“父亲的东篱”这一标题的含义?
参考答案:
4. D
5. ①出于对中国古诗词的真心喜爱。

②逃避城镇的喧嚣、办公室的沉闷,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

③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
愁。

6. “父亲的东篱”表层意是指父亲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仔细编织的菜园的篱笆;深层意是指父亲内心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用自己的劳动营造的安稳朴素的意境;在作者眼里,“父亲的东篱”是对“陶渊明的‘东篱’”的延续和维护,是古国的乡愁和诗史的延续。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D项,“文章最后一段运用排比句升华了全文内容,既含蓄地揭示了文章主旨”错误,最后一段没有运用排比句,也不是含蓄地揭示主旨。

故选D。

【5题详解】
此题考核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要求概括作者为什么一次次钻进《诗经》,扎进唐朝的山水里,拜访陶渊明,答题时注意锁定区位,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作答,此题可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欢陶渊明”“在沉闷办公室里,也放上一点清凉和皎洁,用以清火消毒,解闷提神,修身养性”“我以为这就不错了,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同时用山水之诗掩护我越来越远地远离山水”“我写着故园之词,其实是在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同时让故园之词陪着我越来越远地告别故园”概括答题要点。

【6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内容从表层和根据文章的主旨从深层作答,此题根据文章的情节“走进老家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

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概括表层含义“指父亲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仔细编织的菜园的篱笆”;根据文中的主旨句“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

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
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父亲们,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概括深层含义。

【点睛】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

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文言文阅读(15分)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D、庖丁释刀对曰
释:放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艺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参考答案:
6-8 ADB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

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

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

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泪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
遂为“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着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

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新唐书》)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欲官白官:使……做官
B.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异:与自己不同
C.永王璘辟为府僚佐辟:征召
D.还寻阳,坐事下狱坐:因为
3.下面材料全能说明李白“狂放不羁”性情的一项是()(3分)
①神龙初遁还,客巴西②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③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④日沉饮,号“竹溪六逸”⑤擿其诗以激杨贵妃⑥着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A.③④⑥ B.②③⑤C.①⑤⑥ D.①②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天资聪颖,通晓诗书,年轻时喜欢纵横之术以及击剑之技,崇尚侠义精神,轻财重施,好饮酒。

B.李白才华卓著,得到了贺知章的赞叹,并被举荐于唐玄宗,深受玄宗赏识,但仍不改狂放不羁的性情。

C.李白游并州时,曾见到郭子仪,郭子仪认为他是奇才,因此,郭子仪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来赎李白的罪。

D.安史之乱后,李白屡遭困顿,兵败后险被诛杀,又曾锒铛入狱;后来代宗要召他做左拾遗时,他已经去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文: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3分)

文:
参考答案:
2.B
3.A
4.C
5.(1)前往拜见贺知章,贺知章看过他写的诗文,赞叹说:“您是被贬谪到人间的神仙呀!”
(2)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

解析:
2.异:以为……奇异
3.①与“狂放不羁”无关,⑤表述对象错误
4.“郭子仪认为他是奇才”表述错误
5.(1)“往”、“谪”、句式各1分(2)“益”、“ 修”、句式各1分
6.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燕攻齐,齐破。

闵王奔莒,淖齿杀闵王。

田单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复齐墟。

襄王为太子征①。

齐以破燕,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

襄王立,田单相之。

过菑水,有老人涉菑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

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单解裘而衣之。

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

”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②,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

”王曰:“汝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
善。

”曰:“奈何?”曰:“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

’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

”王曰:“善。

”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

”乃使人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语,举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战国策?齐策六》
注:①征:证明。

②贯珠者,采集珍珠的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单之立疑疑:怀疑
B.襄王立,田单相之相:辅佐
C.汝以为何若何若:怎么样
D.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谷:给粮食吃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直接表现贯珠者的智慧的一组是()(3分)
①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

②王不如因以为己善。

③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

④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⑤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⑥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破燕之后,“田单之立疑”,为后来襄王猜忌他埋下了伏笔。

B.见田单爱护百姓的举动,“襄王恶之”,君臣关系出现危机。

C.襄王呼贯珠者而问之,表明他渴求一个能给他出主意的人。

D.闾里百姓的话,显示出贯珠者的智慧使君臣危机已趋化解。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单解裘而衣之。

②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参考答案:
4.A(应为“迟疑,犹豫不决”)
5.B(首先排除①,而④⑥不属于直接表现的句子。


6.C(“表明他渴求一个能给他出主意的人”一句不对。


7.(1)田单看见老人身体寒冷,就想让后面车上的随从分件衣服给他,但随从们没有多余的衣服,田单就脱下自己的皮裘给老人穿。

(5分)
(2)您在上朝时,应该特地召见田单,并在朝堂上加倍礼让尊敬,亲口慰问他。

(5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下面这则邀请函有标点、得体、语法等错误,请指出五处并加以修改。

邀请函
贵校第33届艺术节将于9月24日~9月26日举行。

我们向教育系统的各位领导、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