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变质探究学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实验】:根据含CO32-的物质的特性,加入酸后能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即Na2CO3+2HCl==2NaCl+H2O+ CO2↑CO2+Ca(OH)2== CaCO3↓+H2O
【完成实验】:
操作
现象
取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
固体消失,有大量气泡产生
【查阅资料,收集证据】:查阅化学教材下册第八单元盐的相关性质,Na2CO3溶液也显碱性。原来如此,看来要证明NaOH在空气中是否变质,利用其碱性还不行,得证明其生成物Na2CO3的存在才行。
【再设计实验】:
根据碳酸盐的性质,与酸反应会生成CO2,而NaOH与酸反应不会生成CO2。
操作
现象
1.取密封良好NaOH溶液少量于试管(1)中。
白色沉淀
3.将2中溶液静置后过滤。
得到无色滤液
【分析结论】:
2中:NaCO3+Ca(OH)2==CaCO3↓+2NaOH(不可加盐酸,因为HCl不仅能与Na2CO3
反应,也会消耗掉NaOH;也不可加CaCl2或Ba(NO3)2溶液,这样会产生新
的杂质NaCl或NaNO3)
3中:滤去沉淀后的无色滤液即为较纯净的NaOH溶液。
甲同学:取样品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完全反应后,蒸干得到的固体全部是氯化钠,认为样品全部变质。
乙同学:取样品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认为样品没有全部变质。
请你对甲、乙两同学的探究进行评价
评价(是否正确,简述原因)
甲
乙
丙同学,取样品加水后溶解,先加入过量的A溶液,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B溶液,通过观
【设计实验】:因为只是部分变质,即部分NaOH固体变为Na2CO3,因而瓶中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只要通过实验证明其中含有NaOH即可。
【完成实验】:
操作
现象
1.取一定量的变质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
无色溶液
2.向上述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
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有白色沉淀生成
3.将2中的溶液净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
2.将气体导入装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作结论】:根据上述现象,说明产生了CO2,也就说明溶液的组成中含有CO32-,即NaOH变质后变为了Na2CO3。
探究三:如果变质,那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由于只是放置了一段时间,有可能是部分变质(因为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只有0.03%,含量毕竟很少)。
难点
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课时
一课时
旧知
复习
1、常见的碱有哪些
2、碱旳通性是什么?
3、你能准确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形成
概
念】
新课[导入]:
一、观察敞口放置了两天的NaOH溶液
二、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
[板书]:再探NaOH的性质
[目的]: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NaOH的性质
探究四:既然该瓶NaOH溶液已经变质,还能使用吗?
【猜想与假设】:
还能使用(只要想办法除去其中已变质的部分Na2CO3,就能再使用)。
【设计实验】:
由于NaOH和Na2CO3在组成上的不同,可加某种试剂除去其中的CO32-即可。
【完成实验】:
操作
现象
1.将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倒入烧瓶中
无色溶液
2.向烧杯中加入Ba(OH)2溶液,或澄清的饱和石灰水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2.将蒸发皿放到托盘天平上,称得其质量(连同NaOH固体)为m1=24.3 g。
3、取下表皿面,将其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NaOH固体先变潮,最后变为白色粉末。再将蒸发皿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将水分蒸干、冷却。
4、将冷却后的蒸发皿,盖上表面皿,再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称得其质量为m2=27.0 g。
【分析结论】:由上述称量数据可知,变质前后,其质量发生改变,增加了2.7 g。
【完成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别取少量新制取和久置的NaOH溶液置于两支试管
中,用滴管分别向上述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
【分析、结论】:
从实验现象上分析两支试管内无色酚酞都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仍显碱
性,NaOH可能没有变质。
【反思】:以上现象和结论与课本涉及的NaOH的性质有矛盾,难道敞口放置的NaOH真的没有变质?还是变质后生成的Na2CO3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无色溶液
2.再取少量该NaOH溶液于试管(2)中。
无色溶液
3.分别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2)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再分析做出结论】:因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该瓶NaOH已经变质,假设成立。
探究二:如果变质了,变成了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NaOH露置在空气中变质后,变成了Na2CO3(因为2NaOH+CO2==Na2CO3+H2O)。
①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放出,则一定不含有Na2CO3;
②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2CO3;
③加少量C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2CO3;
④加少量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2CO3。
其中探究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②③C、②④、①②③④
2:某化学兴趣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进行了探究:
探究五:NaOH溶液变质前后,其质量有无变化?
【猜想与假设】:
变质前后,其质量有变化。(因为NaOH变质为Na2CO3,物质发生改变,物质质量也会发生相应改变)。
【设计实验】:
用托盘天平测定变质前后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质量即可。
【完成实验】:
1.取一定质量的密封良好的NaOH,放入一洁净干燥的蒸发皿内,盖上表面皿。
氢氧化钠问题探究设计日期10月22日设计人知识与目标学习进一步深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关系目标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实验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一课时3你能准确出氢氧化钠溶液与c0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新课导入
由2NaOH+CO2==Na2CO3+H2O中NaOH与Na2CO3的质量比可知:每80份NaOH
完全变质为Na2CO3,质量增加:106-80=26份。因此,测定结果真实。
变质前后,物质的质量发生改变。
【技巧
提升】
看谁
最聪
明
对接中考:你一定行
1(2011年):四位同学分别用下列四种方法检验NaOH溶液是否已经变质(含有Na2CO3)
察现象得出正确结论:A为B为。得出正确结论的理由为。
3.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02与Na0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拓展与迁移:
同学们,请拿出你聪明的智慧,根据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模式,
看你能设计出几种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反应的实验方案
【归纳总结】
氢氧化钠变质问题探究的实验设计方法:从实验的颜色变化,气泡冒
[学生探究活动]:
探究一:这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
【猜想与假设】:
这瓶NaOH溶液已经变质。(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NaOH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即2NaOH+CO2=Na2CO3+H2O)
【设计实验】:
因为NaOH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变红,因此只需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观察,即可证明。
2.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思想与方法
[讲解]:我们做过很多实验,看过很多的实验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气泡的冒出,水位上升
等,学习过很多物质的性质。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来设计实验方案
[引课]: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检查
无色酚酞变红
【分析】:1.NaOH和Na2CO3均溶于水,故显无色溶液;
2.Na2CO3+ CaCl2=CaCO3↓+2NaCl,将Na2CO3除去,此步骤中如果加Ca(OH)2,
是否否影响后续测定。
3.无色的酚酞变红,说明其中含有NaOH,因为NaCl不能使酚酞变色。
【结论】:该瓶NaOH只是部分变质(若无色酚酞不变色,则说明已全部变质)。
出,水位上升等,学习过很多物质的性质。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
反应物、生成物的状ຫໍສະໝຸດ 变化来设计实验方案。【作业】
1.请同学们再认真研究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对生石灰变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写出探究的具体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2.资源评价本节习题
课题
氢氧化钠问题探究
设计日期
10月22日
设计人
杨洪军
学习
目标
知识与目标
进一步深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实验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
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浑浊的气体,即Na2CO3+2HCl==2NaCl+H2O+ CO2↑CO2+Ca(OH)2== CaCO3↓+H2O
【完成实验】:
操作
现象
取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
固体消失,有大量气泡产生
【查阅资料,收集证据】:查阅化学教材下册第八单元盐的相关性质,Na2CO3溶液也显碱性。原来如此,看来要证明NaOH在空气中是否变质,利用其碱性还不行,得证明其生成物Na2CO3的存在才行。
【再设计实验】:
根据碳酸盐的性质,与酸反应会生成CO2,而NaOH与酸反应不会生成CO2。
操作
现象
1.取密封良好NaOH溶液少量于试管(1)中。
白色沉淀
3.将2中溶液静置后过滤。
得到无色滤液
【分析结论】:
2中:NaCO3+Ca(OH)2==CaCO3↓+2NaOH(不可加盐酸,因为HCl不仅能与Na2CO3
反应,也会消耗掉NaOH;也不可加CaCl2或Ba(NO3)2溶液,这样会产生新
的杂质NaCl或NaNO3)
3中:滤去沉淀后的无色滤液即为较纯净的NaOH溶液。
甲同学:取样品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完全反应后,蒸干得到的固体全部是氯化钠,认为样品全部变质。
乙同学:取样品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认为样品没有全部变质。
请你对甲、乙两同学的探究进行评价
评价(是否正确,简述原因)
甲
乙
丙同学,取样品加水后溶解,先加入过量的A溶液,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B溶液,通过观
【设计实验】:因为只是部分变质,即部分NaOH固体变为Na2CO3,因而瓶中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只要通过实验证明其中含有NaOH即可。
【完成实验】:
操作
现象
1.取一定量的变质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
无色溶液
2.向上述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
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有白色沉淀生成
3.将2中的溶液净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
2.将气体导入装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作结论】:根据上述现象,说明产生了CO2,也就说明溶液的组成中含有CO32-,即NaOH变质后变为了Na2CO3。
探究三:如果变质,那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由于只是放置了一段时间,有可能是部分变质(因为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只有0.03%,含量毕竟很少)。
难点
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课时
一课时
旧知
复习
1、常见的碱有哪些
2、碱旳通性是什么?
3、你能准确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形成
概
念】
新课[导入]:
一、观察敞口放置了两天的NaOH溶液
二、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
[板书]:再探NaOH的性质
[目的]: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NaOH的性质
探究四:既然该瓶NaOH溶液已经变质,还能使用吗?
【猜想与假设】:
还能使用(只要想办法除去其中已变质的部分Na2CO3,就能再使用)。
【设计实验】:
由于NaOH和Na2CO3在组成上的不同,可加某种试剂除去其中的CO32-即可。
【完成实验】:
操作
现象
1.将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倒入烧瓶中
无色溶液
2.向烧杯中加入Ba(OH)2溶液,或澄清的饱和石灰水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2.将蒸发皿放到托盘天平上,称得其质量(连同NaOH固体)为m1=24.3 g。
3、取下表皿面,将其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NaOH固体先变潮,最后变为白色粉末。再将蒸发皿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将水分蒸干、冷却。
4、将冷却后的蒸发皿,盖上表面皿,再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称得其质量为m2=27.0 g。
【分析结论】:由上述称量数据可知,变质前后,其质量发生改变,增加了2.7 g。
【完成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别取少量新制取和久置的NaOH溶液置于两支试管
中,用滴管分别向上述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
【分析、结论】:
从实验现象上分析两支试管内无色酚酞都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仍显碱
性,NaOH可能没有变质。
【反思】:以上现象和结论与课本涉及的NaOH的性质有矛盾,难道敞口放置的NaOH真的没有变质?还是变质后生成的Na2CO3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无色溶液
2.再取少量该NaOH溶液于试管(2)中。
无色溶液
3.分别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2)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再分析做出结论】:因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该瓶NaOH已经变质,假设成立。
探究二:如果变质了,变成了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NaOH露置在空气中变质后,变成了Na2CO3(因为2NaOH+CO2==Na2CO3+H2O)。
①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放出,则一定不含有Na2CO3;
②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2CO3;
③加少量C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2CO3;
④加少量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2CO3。
其中探究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②③C、②④、①②③④
2:某化学兴趣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进行了探究:
探究五:NaOH溶液变质前后,其质量有无变化?
【猜想与假设】:
变质前后,其质量有变化。(因为NaOH变质为Na2CO3,物质发生改变,物质质量也会发生相应改变)。
【设计实验】:
用托盘天平测定变质前后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质量即可。
【完成实验】:
1.取一定质量的密封良好的NaOH,放入一洁净干燥的蒸发皿内,盖上表面皿。
氢氧化钠问题探究设计日期10月22日设计人知识与目标学习进一步深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关系目标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实验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一课时3你能准确出氢氧化钠溶液与c0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新课导入
由2NaOH+CO2==Na2CO3+H2O中NaOH与Na2CO3的质量比可知:每80份NaOH
完全变质为Na2CO3,质量增加:106-80=26份。因此,测定结果真实。
变质前后,物质的质量发生改变。
【技巧
提升】
看谁
最聪
明
对接中考:你一定行
1(2011年):四位同学分别用下列四种方法检验NaOH溶液是否已经变质(含有Na2CO3)
察现象得出正确结论:A为B为。得出正确结论的理由为。
3.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02与Na0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拓展与迁移:
同学们,请拿出你聪明的智慧,根据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模式,
看你能设计出几种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反应的实验方案
【归纳总结】
氢氧化钠变质问题探究的实验设计方法:从实验的颜色变化,气泡冒
[学生探究活动]:
探究一:这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
【猜想与假设】:
这瓶NaOH溶液已经变质。(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NaOH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即2NaOH+CO2=Na2CO3+H2O)
【设计实验】:
因为NaOH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变红,因此只需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观察,即可证明。
2.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思想与方法
[讲解]:我们做过很多实验,看过很多的实验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气泡的冒出,水位上升
等,学习过很多物质的性质。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来设计实验方案
[引课]: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检查
无色酚酞变红
【分析】:1.NaOH和Na2CO3均溶于水,故显无色溶液;
2.Na2CO3+ CaCl2=CaCO3↓+2NaCl,将Na2CO3除去,此步骤中如果加Ca(OH)2,
是否否影响后续测定。
3.无色的酚酞变红,说明其中含有NaOH,因为NaCl不能使酚酞变色。
【结论】:该瓶NaOH只是部分变质(若无色酚酞不变色,则说明已全部变质)。
出,水位上升等,学习过很多物质的性质。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
反应物、生成物的状ຫໍສະໝຸດ 变化来设计实验方案。【作业】
1.请同学们再认真研究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对生石灰变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写出探究的具体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2.资源评价本节习题
课题
氢氧化钠问题探究
设计日期
10月22日
设计人
杨洪军
学习
目标
知识与目标
进一步深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实验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
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