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考点集训七下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命题点1北宋的政治
1(2022盐城)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 ) A.农民起义B.积贫积弱
C.外族入侵
D.君弱臣强
2(2022德阳)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后又在州级机构中另设一官职,与州长官同签文书,以分散州长官权力。
当时另设的官职是( ) A.转运使 B.刺史
C.按察使
D.通判
3(2022常德)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
”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 A.强干弱枝B.分解相权
C.民贵君轻
D.重文轻武
4(2022荆州)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
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 )
A.确保了科举取士公平
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
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
5(2022温州节选)捕捉社会光影,再现两宋温州。
【科举竞流】
下表是南宋部分州郡科举及第人数统计(前三甲)表。
福州温州明州
进士 2 249人 1 096人777人
状元6人5人4人
☉两宋时期,大量北方和福建移民流入温州,形成了“耕以务本,读以明教”等家训、族规。
☉北宋中期,朝廷开始不断扩充太学人数。
南宋设太学于都城临安(今杭州)。
☉1019年,温州率先建立州学。
至北宋后期,温州下辖四县均已建立县学。
☉北宋中期,温州出现著名学者聚徒讲学的景象。
如“儒志先生”王开祖,中第后“杜门著书,从学常数百人”。
——整理自吴松弟主编《温州通史·宋元卷》(2)结合材料,分析南宋时期温州科举鼎盛的原因。
6(2022泸州节选)时代赋予责任,青年自觉担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心系天下,责任担当】
材料一在王安石的成长过程中,“求学,当立追圣贤;为官,敢当天下事”是他毕生追求的人生境界。
登第入仕后,纵论天下大事和时政的积弊,提出改革的设想,以求“国家太平”之治,这正是他早年欲为稷契的自然逻辑。
——摘编自杨永亮《王安石早年的儒家政治理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并列举两项变法的措施。
命题点2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2022宜昌)1040年,范仲淹因直谏触怒皇帝,被贬到陕西地区,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
他当时的军事对手是( )
A.契丹
B.西夏
C.大金
D.蒙古
2(2022怀化)契丹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
契丹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下列哪一政权是由契丹人建立的( )
A.西夏
B.辽
C.金
D.元
命题点3宋代经济的发展
1(2022北京)下面是唐宋发行铜币数量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材料体现出宋代( )
朝代年份铜币数量(万
贯)
唐804年13.5
宋1000年135 1007年185 1073年600
A.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2(2022海南)下图所示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它主要反映了宋朝( )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
A.广告业务兴盛
B.商业空前发达
C.白兔商标十分流行
D.功夫细针畅销全国
3(2022昆明)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城内大小店铺比比皆是,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交易频繁且数量巨大,“动以万数”。
这反映了南宋时期( )
A.晋商、徽商活动较频繁
B.海外贸易领先世界
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都市商业贸易繁荣
4(2022泰州)宋代经济较前代发达,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
下列描述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城市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粮仓
C.广州、泉州造船业世界领先
D.河北定窑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
5(2022泰安)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
与唐代天宝年间相比,北宋初期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增长幅度较大,由这一变化可以推断出( )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
C.北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D.北民南迁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发展
6(2022福建)下列图片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
唐(750年)人口占比分布北宋(1078年)人口占比分布
A.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B.财政收入得到提高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人口总量逐渐增加
7(2022雅安节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宋中期,南方修复并兴建了许多圩田和一些水利设施。
宋太宗曾令江南、两浙等诸州长吏,劝谕百姓种植北方的粟、麦、黍、豆等作物。
宋真宗
时,从越南引进、原在福建种植的占城稻被推广到长江和淮河流域。
宋朝时,太湖地区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
唐辽宋金卷》(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采取的措施。
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8(2022重庆A卷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巴渝地区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商品交换活跃程度明显增强。
当时,从四川运往东京汴梁的物资多走水路,沿江转输贸易发达。
地处嘉陵江和长江汇合之处的渝州,是一个重要的中继站,开始繁荣起来。
四川中部、北部的物产经合州运往渝州集结,等到其他地方的物资汇集后再一道装船出川。
——摘编自《巴渝历史沿革》等(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巴渝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四川地区在货币方面取得的突破。
9(2021泰安节选)为巩固统治,有效治理国家,历代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三
(3)图5与图3、图4所示货币相比,在流通中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命题点4元朝的建立与统治
1(2022盘锦)下图是某位同学绘制的历史示意图,★代表的朝代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2022宜昌)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为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实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3(2022长沙)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这一时期政府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其对边疆的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材料描述的是(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4(2022凉山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这个行政机构是( ) A.台湾府 B.宣政院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澎湖巡检司
5(2022泰州)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蒙古、畏兀儿等民族的有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
这说明了元朝( )
A.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6(2022泸州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统一全国后,忽必烈为了便于处理中央和地方的事务,提高管理效能,在全国范围内改设管理机构,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10个行中书省。
以后历代各省的设置,基本上都是从这一制度中派生出来的。
——摘编自许正文《论我国省制的沿革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命题点5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2022衡阳)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
剧中,宋仁宗带着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可能看到( )
A.瓦子的勾栏内正在表演蹴鞠
B.人们抢购热门新书《红楼梦》
C.大相国寺在演戏剧《窦娥冤》
D.市民在传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2(2022黄冈)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
这一变化( )
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
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
C.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
D.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
3(2022桂林)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这种艺术是( )
A.诗
B.词
C.杂剧
D.小说
4(2022福建)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李明同学写出几个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
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 A.关汉卿 B.李时珍
C.宋应星
D.曹雪芹
5(2022晋中节选)体育运动反映社会风貌,见证历史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瓦舍”这种体育场所和表演形式是宋代城市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市开展的体育活动有棋类、蹴鞠、马球、登高、相扑、龙舟等,还描写了部分体育活动的赛制、服饰、器材、比赛奖品和体育人物等情况。
——摘编自王俊奇《宋代体育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体育运动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6(2022包头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蹴鞠铜镜
材料二宋代城市文化生活丰富,蹴鞠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右图所示铜镜的背面呈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花园里踢球,有人为他们助兴的情景。
——摘编自统编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代蹴鞠流行的阶层,并简析原因。
7(2022温州节选)捕捉社会光影,再现两宋温州。
【文化汇流】
南戏,是北宋时期北方杂剧传播到南方后,与温州民间艺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
两宋时期,温州经济繁荣,城市人口激增,南戏率先将市民阶层中的小人物作为正面主人公写进戏文。
南戏流传到临安后,临安瓦舍勾栏的繁盛,使其发展为成熟的戏曲艺术。
——摘编自黄文杰《两宋江浙城市变革与南戏的发生》(3)南戏的产生与发展,反映了两宋时期社会生活与文化方面的哪些特征?
8(2022山西节选)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从独特视角反映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生活最活跃的场所是设在市镇贸易中心的“瓦肆”“勾栏”。
艺人们迎合城镇中下层听众的需求,创造了许多群众喜好的说唱曲种。
部分专业艺人和艺人班社还发扬隋唐散乐百戏传统,采用化装演示故事人物的形式,融合说唱、歌舞和器乐艺术为一体来进行演出,从此开辟了中国戏曲音乐表演艺术的先河。
——摘编自伍国栋《中国古代音乐》(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命题点6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2022泰州)唐宋之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
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造纸术的推广
B.印刷术的革新
C.对外往来密切
D.文化交流频繁
2(2022南充)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在航行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3(2022雅安)美国学者卡特说:“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
指南针的发
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他的表述主要体现了中国四大发明的( ) A.发明过程 B.传播途径
C.先进程度
D.世界贡献
4(2022海南)唐代中前期繁荣的陆路东西贸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唐的政治势力退出内陆亚洲而陷于衰落。
南宋建立后,国家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成为南宋对外物质交往的主要途径。
材料的主旨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陆路贸易的阻断
C.海外贸易的兴盛
D.贸易路线的变化
5(2022聊城)《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朝政府这样做的初衷是( )
A.便利赋税征收
B.改善民族关系
C.促进物资交流
D.加强各地联系
6(2022营口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智慧。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科技创新共同发展】
材料二
(2)请根据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推动欧洲社会变革的发明是:。
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发明是:。
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发明是:。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
发展和社会变化
命题点
北宋的政治
1
1.D
2.D
3.D
4.B 【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科举制,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解析】材料表明,与唐朝相比,宋朝科举取士的名额大幅增加,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这一做法促进了宋朝文化教育的昌盛,B符合题意。
5.【参考答案】(2)随着移民的大量涌入,温州逐渐形成了重视教育、崇尚科举的社会风气;宋朝崇文抑武,重视科举,扩充太学,加之南宋设太学于临安,为温州籍学子入学提供了便利;温州州学、县学的发展推动了地方教育的发展;温州学者热心讲学,促进了本地居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6.【参考答案】(1)目的: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
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命题点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2
1.B 【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解析】根据材料中“1040年”“宋朝西北边防事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5年,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和平局面,且辽位于北宋北方,排除A;1115年,完颜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排除C;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排除D。
故选B。
2.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族建立了辽政权,B正确;党项族建立了西夏,女真族建立了金,蒙古族建立了元朝,排除A、C、D。
故选B。
命题点
宋代经济的发展
3
1.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表格、图片材料考查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析】由表格中宋代发行铜币数量远远多于唐代、北宋纸币的发行可知,宋代商业的繁荣程度超过了唐代。
故选C。
2.B
3.D【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南宋时期都市商业贸易的繁荣,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析】根据材料中“城内大小店铺比比皆是”“买卖昼夜不绝”“交易频繁”可知,材料反映了南宋都城商业贸易繁荣。
A、B、C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故选D。
4.D
5.D 【解析】根据材料中“与唐代天宝年间相比,北宋初期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增长幅度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民南迁增加了南方人口,促进了南方发展,D正确。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A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C从材料中得不出,排除。
6.C【解析】依据图中数据可知,相较于唐朝,北宋时黄河流域的人口占比降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人口占比大幅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
故选C。
7.【参考答案】(1)措施:统治者引导种植粮食作物;修建圩田及水利设施;引进和推广新的粮食作物。
影响: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南方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8.【参考答案】(1)表现:商品交换活跃程度增强;沿江转输贸易发达;渝州等城市开始繁荣。
突破: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商品交换活跃程度明显增强”“沿江转输贸易发达”“地处嘉陵江和长江汇合之处的渝州,是一个重要的中继站,开始繁荣起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9.【参考答案】(3)携带方便,更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命题点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
4
1.B
2.D
3.D
4.D
5.D【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元朝的民族交融,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析】根据材料中“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等可知,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D符合题意。
6.【参考答案】(1)制度:行省制。
历史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提高了管理效能,对后来的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
命题点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5
1.A【解析】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A正确。
《红楼梦》是清朝曹雪芹的作品,《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作品,郑和下西洋发生于明朝时期,由此可排除B、C、D。
故选A。
2.A
3.C
4.A【解析】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品是《窦娥冤》。
故选A。
5.【参考答案】(1)特点:体育活动种类多;体育比赛较为规范;体育场所主要设在城市中的“瓦舍”。
原因: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6.【参考答案】(2)阶层:市民阶层。
原因:宋朝时,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城市规模扩大,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和富裕起来;市民追求更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蹴鞠在市民中流行开来。
7.【参考答案】(3)多元文化交融;城镇文化蓬勃发展;娱乐文化发展反映市民需求。
8.【参考答案】(1)特点:场所设在市镇贸易中心;迎合城镇中下层人士需求;音乐形式和演出风格多样;在继承中有所创新。
原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市井音乐生活最活跃的场所是设在市镇贸易中心的
‘瓦肆’‘勾栏’”“艺人们迎合城镇中下层听众的需求”“发扬隋唐散乐百戏传统,采用化装演示故事人物的形式,融合说唱、歌舞和器乐艺术为一体来进行演出”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命题点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6
1.B【解析】根据材料中“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宋代印刷术有了新的突破,活字印刷术问世,其便利了图书的出版,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B正确。
2.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学术上作出贡献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是火药,在航行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的是指南针,B正确。
3.D
4.D【解析】根据材料中“唐代中前期繁荣的陆路东西贸易……衰落”“海外贸易成为南宋对外物质交往的主要途径”可知,唐代安史之乱后,中国对外贸易路线逐渐由陆路转向海路,D正确。
5.D
6.【参考答案】(2)火药(火器;火药武器;图4)造纸术(图1)或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图2) 指南针(罗盘;图3)。